湖北上市公司武昌鱼(600275),五一节后第一个交易日,被暂停了交易。根据上交所的通知,这家在资本市场混了22年的上市公司,将从主板退市,到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跟那些退市的烂公司们,一起挂牌交易。

根据过往案例分析,上市公司退市后又能重新回到主板上市的,迄今乃凤毛麟角。所以说,过去22年里,那些坑过武昌鱼的,或者被武昌鱼坑过的,机构也好,散户也好,都将风吹云散。这最后的15个交易日,正式名称是“退市整理期”,将是2.7万个股东,最后一次出逃的机会。

中融信托,作为武昌鱼的控股股东,陪着武昌鱼度过了近2年的时间,见证了武昌鱼最后苟延残喘和垂死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上溯到更早一些的2015年左右,彼时的中融信托的身影,就已经出没在及其原大股东北京华普集团的资本游戏中。

这些围绕着武昌鱼、中融信托身影出没的资本游戏,其表面是产业重组,其名义是要挽救武昌鱼的狂澜于既倒,助其起死回生,但因利益诉求过度泛滥,资本操纵痕迹太过明显,最终被监管层挡在了门槛之外。

与资产重组的饕餮大餐失之交臂后,北京过气富豪翦英海及其控股的华普集团,犹如断线的风筝、扎了洞的气球,再也没有能力继续享受武昌鱼的美味了。直至2020年10月,中融信托走上前台,当上了武昌鱼的控股股东。

当年10月22日,中融信托借给华普集团的2.8亿元款项,因为实在无法偿还,华普集团持有武昌鱼的8千万股份,被法院判给了中融信托。由此,中融信托由跟班变成了主角,成为武昌鱼的控股股东。

随后,中融信托公司的信托投资部一干人马,接管了武昌鱼的管理大权,其中信托投资部董事总经理陈伟担任武昌鱼的董事长,信托投资部副总经理李涛和董事刘龙,担任了非独立董事,另外监事会主席和一个监事职位,也由中融信托的人士出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曾担任过中关村建设(000931)副总经理的万里程,被聘请担任武昌鱼的总经理。万里程同时具有航天六院废水研究中心和中航天(北京)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经历。

一干中融信托培养的金融精英,加之外聘的颇有建树的职业经理人,众望之下,能否将武昌鱼烹饪成一道香飘市场的美味佳肴,以弥补上市十数年来对股民的亏欠?

但是,无法预料的是,经过两年多的经营,武昌鱼竟然给了投资者一个天大的意外,要从主板退市了!期望中的一道美味,却被烹糊了。

可以预料的是,退到“三板”以后,武昌鱼再想咸鱼翻身,肯定遥遥无期了。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其实,梳理武昌鱼这次退市的前前后后,也就是中融信托执掌控制权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几多峰回路转,数次柳暗花明,但最终难逃一劫,与上海交易所的强监管手段,密不可分。

从武昌鱼的业绩预告,称收入过亿,似乎摆脱了退市之虞,到上海交易所发出质疑,武昌鱼辨别,交易所再严斥,最终武昌鱼露出原形,躺地服软,这一番隔空来往,堪称当代资本市场的精彩大戏。

换句话说,如果把围绕武昌鱼退市的拉锯,视作监管与规避监管的一场交锋的话,那么中融信托是彻底地输了。

下面是拉锯过程,堪称精彩绝伦:

1.预告收入过亿元,似乎可以不用退市了。

2022年1月29日,武昌鱼发布预亏公告,主要内容是预计2021年扣非净利润为-3450万元,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1000万元,主要来自于大豆委托加工业务,预计扣除与主业无关的收入以后,以及扣除不具备商业实质性的收入后,营业收入为10600万元。

这则公告,表面上为预亏,实际上为预喜。因为,2021年,武昌鱼因为净利润亏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已经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

按照上交所最新修改的股票上市规则,如果2022年武昌鱼继续出现此种情形,则将被取消上市地位,终止上市。

所以,这则公告看似预亏,实际上因为有了大豆加工的业务,扣除非主营业务后,营业收入仍在1亿元红线之上,所以年报发布以后,武昌鱼就可以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回复正常交易。

况且,有了一年的缓冲期限后,在公司经营、业务拓展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中融信托就有较大的腾挪空间,武昌鱼从咸鱼变成鲜鱼,也不无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中融信托还是很忐忑的,当天还发布了一则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一再提示说,该种业务尚未得到审计确认,也有可能不被交易所认可,届时,武昌鱼仍有退市的可能。

2.从天而降的大豆加工业务,受到了上交所的质疑

这不,怕什么,就来什么。

预亏公告发布的第二天,就发生了两件大事,可谓是当头一棒。

首先,这则名为预亏,实为“预喜”的公告发布后,跟随武昌鱼20年、为武昌鱼兢兢业业提供审计服务的年审会计师辞职不干了。虽然莫名其妙,但谁都能看出来,这是为了什么。

其次,上交所的问询函翩然而至。问询函主要对武昌鱼从天而降的大豆委托加工业务,发出天问,要求武昌鱼如实回答。

这些问题包括,说明大豆委托加工业务的商业模式、经营情况、销售合同条款,说明各类收入的确认政策和依据等;

说明 2021年度大幅新增大豆委托加工业务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详细情况,大豆委托加工业务收入,是否属于本会计年度以及上一会计年度新增贸易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说明大豆委托加工业务前五名客户及供应商的详细情况,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情形,或者与上市公司现有正常经营业务无关的关联交易产生的收入;

说明大豆委托加工业务是否具有完整的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是否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以及所产生的收入,是否属于未形成或难以形成稳定业务模式的业务所产生的收入。

总之,上交所的问题非常专业,问得非常到位,还问到了服务了20年的审计师为什么要辞职等问题。

最后,上交所还严重警告:若公司涉嫌未按规定对营业收入予以扣除,规避终止上市情形,我部将在公司 2021年年报披露后,及时提请启动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并对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

上交所最后说,你公司收到这份问询函后,要立即对外公告,并在5个交易日内给予回复。

3.回复遭到上交所驳斥,再度迎来监管工作函

武昌鱼没有在5个交易日内,如期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而是在发布了7个延期回复的公告以后,终于在3月30日,正式发布了回复公告。

不出所料,武昌鱼在回复函里,就上交所的诸多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和辩解。从回复公告来看,武昌鱼原本主业里就有饲料生产和加工业务,公司早前也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与大豆加工业务正好匹配。

对于生产、销售以及成本和收益乃至于供应商、客户等问题的回答,相信大多数人都认为,武昌鱼大豆加工业务,天时地利人和,没有毛病,正常的业务,正常的收入。

但这个姗姗来迟的回复公告,当即受到了上交所的驳斥。与上次问询函不同的是,上交所看到这个回复后,立即来了一个“监管工作函”,对武昌鱼的公告予以驳斥。

上交所认为,武昌鱼大豆加工业务综合毛利率低,材料采购、加工及销售过程在外,要求认真核实,是否能够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

其次,上交所指出,武昌鱼的大豆加工业务供应商结构单一、客户与公司现在的股东存在一定关联关系,真实性需审慎定论。

这次,上交所直接要求武昌鱼保证业绩的真实性,对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予以扣除。

在3月30日的这份监管函里,上交所毫不客气地说,“如你公司涉嫌未按规定对营业收入予以扣除,从而规避终止上市,我部将在公司 2021年年报披露后,及时提请启动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并提请对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

真是雷霆之音,掷地有声!

随后,武昌鱼于4月1日重新聘请了审计机构。该机构连续加班加点工作了20多天后,在4月26日发布了业绩预告修正专项说明,按照上交所的要求,调整了2021年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调整后,武昌鱼终于露出了“原形”:在此前预告的1.1亿元收入中,扣除正常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410万元,扣除未形成或者难以形成稳定业务模式的业务的收入,共计9153万元,合计扣除9563万元,扣除比例达到了88.8%。

经过扣除后,武昌鱼202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仅剩下了1452万元,离1亿元,悬殊千里。

随后,4月29日,上海交易所就发来了《关于拟终止湖北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

作为武昌鱼的控股股东,中融信托与上交所的监管拉锯,既是输在了大豆上,也并不完全是。

总之,围绕武昌鱼退市监管交锋,笔者既为上交所火眼金睛的专业能力、依法依规定执业精神所折服,为它点赞。

同时,也恍然意识到,此中融信托,乃彼之中融信托吗?彼时的中融信托,在资本市场攻城略地,杀伐果断,少有败绩,如此等武昌鱼事项,保壳哪有什么悬念,也哪管它是什么大豆还是芝麻?

只是,山河仍在,时代变了。剩下的就是道不尽的人情冷暖,甘苦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