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慕容洞唐

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诸国混战,赵郡数易其主。汉赵光文帝刘渊(前赵)、赵明帝石勒(后赵)、燕景昭帝慕容儁(前燕)、秦宣昭帝苻坚(前秦)、燕成武帝慕容垂(后燕)都曾在赵郡损军折将。

古谣云:「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但真实的情况是「凉州未曾倚柱观。」,张轨在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郡(今青海西宁市)界置晋兴郡以收容流民。

这就是“士族北上至姑臧”的来源。赵郡人,也是在这个时期奔赴于凉州的。《晋书▪ 列传▪第五十六章》记载:“汉末金城人阳成远杀海太守叛乱,郡里人冯忠前往为太守收尸,抚尸号哭,吐血而死。”冯忠此人,正是赵郡冯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轨时期的选举沿袭了魏晋旧制,即实行察举、征辟和九品中正制。刺史部初建,即“征九郡胄子五百人”,并下令:有司可推详立州已来清贞德素,嘉遁遺荣;高才硕学,著述经史;临危殉义,杀身为君;忠谏而婴祸,专对而释患;权智雄勇,为时除难,谄佞误主,伤陷忠贤;具状以闻。

凉州城内有冯忠这样高风亮节、忠烈赴死的义士,张轨内心大为震动。《晋书》记载:“轨皆祭其墓而族其子孙。”这说明,武威冯氏在凉州城的声望很盛。

张轨祭奠冯忠,还表彰其子孙这件事。让张轨获得了百姓的拥护,前来凉州避难的士族大族听闻此事也是对张轨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凉州避难的士族(图片来源: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拍摄:契苾小优)

如杜骥兄杜坦自谓:“本中华高族,晋氏丧乱,播迁凉土,世业相承,不殒其旧。”张轨礼遇凉州义士冯忠,让士族吃下了定心丸,也奠定了张氏在凉州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凉幕僚(部分)

*本文作者简介:慕容洞唐,别名契苾小优,字优,原名冯洞唐。祖籍洛阳,源于赵郡。致力于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主张将《凉州词》、前凉王陵、铜奔马“IP私有化”。*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遗漏错误还请各位同仁同学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