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工作收官,一批质地欠佳的绩差公司即将出清,黯然告别资本市场。据极目新闻记者统计,目前已披露的共有42家公司面临强制退市,创出A股历史新高,退市数量已较2021年增长50%。沪深两市分别有18家、24家。据了解,2020年12月3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有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作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实施的第二年,A股或将迎来退市潮,一些经营较差的公司逐渐退出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ST新亿拉开退市大幕
3月22日,上交所作出决定,终止*ST新亿股票上市。*ST新亿成为今年首家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也是2022年首只退市股。由此拉开了2022年A股公司退市序幕。此后每周都有新成员加入退市大军。
随后在3月31日晚间,今年面值退市第一股锁定。*ST艾格发布公告,截至3月3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0.56元,已连续第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触及交易类退市规定。
4月19日晚间,深交所官网显示,深交所决定对*ST长动股票终止上市。*ST长动成为2022年首只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
据了解,因2020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2020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长动自2021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月29日,2021年年报披露的最后一天,根据沪深交易所公告,包括*ST昌鱼、*ST西水、*ST海创、*ST游久、*ST中天等19家公司同时发布股票停牌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95%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
记者注意到,在42家触及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4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占比达到95%;另外,1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1家触及面值退市。
具体来看,沪市18家触及退市的公司中,按照先触及先适用原则,有8家公司触及一项财务指标而触及退市。其中,*ST中房、*ST昌鱼、*ST厦华、*ST绿庭、*ST游久5家公司因为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触及退市;*ST西水、*ST海医、*ST海创则是因为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而触及财务类退市。
典型案例如*ST昌鱼。今年初,以淡水鱼等水产品为主营业务的*ST昌鱼,曾一度试图依靠大豆业务保壳“闯关”。后经上交所对公司业绩预告的不断追问,*ST昌鱼于4月27日发布业绩修正公告称,因大豆委托加工销售业务尚不具备持续性,将大豆业务产生的约9150万元的收入作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进行扣除,扣除后营收由“10600万元”修正为“1450万元”。
由此,*ST昌鱼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收低于1亿元。随着公司最新年报的正式披露,*ST昌鱼注定将从A股市场黯然离场。
有6家公司触及两项财务指标:*ST拉夏、*ST易见、*ST中天则是因为2021年基本面未有改善,净资产继续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ST明科、*ST罗顿、*ST金泰不仅营收低于1亿元以及扣非后净利润为负值,而且被会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而*ST中新连续两年触及三项财务类指标,该公司丧失持续经营能力,2020年初以来一直停工停产,2020年和2021年扣除后收入均为0。
另外,因为无法按期披露经审计的年报,*ST环球触及财务类退市。2020年该公司因营业收入扣除后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该公司股票于2021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4月30日,该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目前该公司股票已停牌,等待交易所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A股优胜劣汰良性机制形成
退市改革的重大突破,首先缘于制度的完善。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全面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严格退市监管。2022年4月29日,为适应注册制改革和常态化退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 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也不断增强。尤其在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强力威慑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由此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露出真面目。
“同时,在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IPO的大门也越打越开,上市成本也越来越低,合规的企业一般都会走IPO的大门上市。这让壳公司的价值不断缩水,放弃挣扎,更多会直接进入退市通道,这样退市的效率会大幅提升,退市公司的数量也会不断攀升。”董登新称。
另外,在董登新看来,垃圾股退市对投资者也是一种保护,且在一元退市标准之下,投资者也越来越有风险意识和用脚投票的能力,这也是A股市场和投资者不断成熟的一个表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