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有两大特点,一是通俗易懂,二是言简意赅。因为通俗易懂,所以读来朗朗上口,有利于俗话的口口相传,因为言简意赅,所以俗话寓意深远,增加了俗话的内涵。总而言之,俗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细致入微的一种总结,很多俗话,至今仍然受用,例如今天要讲的这句——“不做三事,三代旺”,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其中的三事,又指代哪三事?

第一事、不做担保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担保人,想必大伙在日常生活中都曾听说过,担保人这一现象的存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然而,无论古今,担保人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上的,担保人需要有足够的实力,至少是德高望重,见识极广的。除此之外,担保人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担保借贷,如果借款的人还不上款项,或者中途卷款逃跑了,那么,未偿还的债务,则需要担保人去承担。所以说,担保人必须得对被担保的对象,有十足的认识和把握,然而,人心隔肚皮。要想达到“知人知心”这一个程度,对于担保人而言,是需要很大的考验的,因此,俗话告诫人们,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不要轻易去做担保人。

第二事、不做中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些事情,双方不好直接联络,则需要一个中间人,来牵线搭桥。而中间人也不好当,好的中间人,是一个“端水大师”,不偏不倚,将左右两边的水,都给端平了,否则的话,便会引来一方的不满。

除此之外,中间人有时候也要充当“和事佬”的身份。中间人联络的双方,有时候会因为利益冲突而产生矛盾,而中间人则有调停矛盾的责任和义务,一旦调停不好,也是非常让中间人懊恼的,因为中间人随时可能成为双方冲突的矛头所向。

总而言之,无论是做担保人,还是做中间人,都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尤其是中间人,如果实力足以镇得住双方,那么这个“中间人”便非常好当了。

第三事,不做媒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下,年轻人受到封建礼教的管制,在婚姻上并没有绝对的自由,类似梁山伯与祝英台般的自由恋爱,甚至稀缺到成为了神话,因为现实中梦寐以求,所以,古代许多神魔故事传说中,不乏见到自由恋爱的桥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对古代婚姻的双重限制,这让古代的媒婆,成为了让婚姻变得名正言顺的媒介,古代媒婆成为了刚需,于此同时,媒婆之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种种原因,导致媒婆也不好当,一些丧失了良心的媒婆,甚至会违背良心,打着“信息差”的旗号,乱点姻缘。即使一些良心的媒婆,撮合了一些原本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谁又能预料后事如何呢?如果夫妻双方相处不睦,最终不也要怪罪于媒婆。

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流传至今天,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这句俗话中的“担保人、中间人和媒婆”,都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需要观察人心,然而,人心总是变化莫测,谁都无法预料和掌握,因此,古人认为这三种事情,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