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6日讯近年来,枣庄市市中区法院坚持发展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路子,通过强化源头防控、多元解纷、诉调对接、法治宣传等工作,打响、打赢、打好诉源治理“攻坚战”。
法治同行,打通神经末梢
法治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石,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构建良好乡村法治环境的重要一环。枣庄市市中区法院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普法宣传工作向乡村延伸。
4月27日,市中区法院民二庭的工作人员来到市中区孟庄镇刘岭村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为刘岭村10余名党员干部送来法律书籍30余册,并围绕民法典的实施进行座谈讲解。特别是对基层涉及最多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案件,法院干警们现场提供法律指引和示范裁判案例,及时回应基层党员干部在调处村民纠纷过程中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让刘岭村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实践中“有例可循”。
为切实提高村级组织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促进乡村党员干部依法履职、依法决策,市中区法院坚持“请进来”,定期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村居“两委”委员走进法院旁听审判、参与调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同时,积极“走出去”,通过开展巡回审判、排演“百姓大舞台”法治短剧、组织“庆丰收”与民同乐活动等方式,打通了法院服务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以来,市中区法院深入乡村开展巡回办案9场次、普法宣传21次、指导编排法治情景剧4场次,组织乡村党员干部观摩庭审3次,邀请基层党员参与调解21件,全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
激发活力,释放调解动能
特邀人民调解员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如何筑牢这道防线,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关键。
梁晋昌内退后成为了法院的一名安保人员,平时他热爱法律,经常向法院干警借阅法律书籍自学法律知识。得知市中区法院正在联合区司法局招收人民调解员的消息后,他果断报了名,圆梦成为一名不穿法袍的编外“布衣法官”。近日,他参与调解了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肇事司机和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新疆维吾尔族人,而原告为市中本地人。因语言交流障碍、互不信任等缘故,双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在前前后后20天里,梁晋昌通过寄件、音视频等方式与原被告双方沟通联系数十次,最终通过真诚服务、说法明理,推动双方达成了“来之不易”的和解。
为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市中区法院开启“多车道”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联合区司法局成立了诉前调解委员会,选聘28名人民调解员常驻法院开展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市中区法院在特邀人民调解员工作中,全力推行“基础绩效+即时履行+音视频调解+分标的额个案奖补”四级考核及薪资制度。同时,组织人民调解员参加业务培训,订购各类法律书籍130余册,有效激发人民调解员工作热情、提升工作能力。今年以来,特邀人民调解员共音视频调解案件1316件,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52件、同比增长了130%。
诉讼减负,纠纷一站解决
诉源治理不仅要体现在“源头减量”上,也要体现在“提质增效”上。近日,市中区法院立案庭朱永辉法官收到了一批物业费纠纷案件,物业公司将某小区70名业主起诉至法院,请求催缴拖欠了3年多的物业费。为高效解决纠纷,朱永辉法官首先选择其中的典型案件先行裁判,并在后续审判中,主动释明典型案件裁判结果,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开庭审理。审理过程中,朱永辉法官理法兼顾,耐心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并积极提出切实合理的调解方案。最终近九成案件达成和解并主动履行。
市中区法院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对诉前调解不成转入立案程序的案件,在“快”上作文章、在“专”上下功夫。今年年初,制定了《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关于民商事案件按照权重分案以及部分案由归口审理的规定(试行)》,推行“按权重定向均衡分案”,系列性、群体性、关联性案件由立案庭统一审理,加大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力度,推行示范裁判,实现了“审理一案、调处一片、稳定一方”。今年以来,市中区法院立案庭3个立案速裁团队共受理案件555件,平均办案天数11.98天。其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251件,平均审理周期仅9.43天。
闪电新闻记者 郎坤 报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