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大生

齐东,别号“东皋”。

因济水,在远古时称齐水,齐地、齐国、齐文化皆源于此,故目前学者多认为:齐,指齐水。东,指齐水以东。齐东是因“齐水”命名,至今已近九百年历史,以齐东之名设县,至今也几近八百年。然,康熙新修《齐东县志·职方纪》有“邑迩济北元定为县”的描述,是“邑迩济北,元定为县”,还是“邑迩济,北元定为县。”“济北”所指,聚讼不已,其意待考。历史上的齐东县系多水贯境,又由于位于大清河畔,是水陆码头枢纽,故而交通发达,引得南商北客纷至沓来。大清河中白帆点点灿若星辰,生态环境优美秀丽,故财兴物繁、景美富足的齐东颇有江南之韵味。

由于齐东县古城濒临大清河的特殊地理位置,历史上曾遭遇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之所害,导致县城被洪水吞没,县域盛景不再。清末民国时期的齐东乡贤李炳炎先生曾作《吊旧城》诗曰:“金城团聚压齐州,簇簇楼台绕四周。莫挽狂澜从北倒,可怜胜境付东流。鱼龙悲啸乾坤转,波浪奔腾日月浮。试看当年歌舞地,夕阳天外起沙鸥。”从中可以窥见齐东县曾经有过的盛景和悲惨遭遇及诗人苍凉与无奈。光绪十九年冬(1893年),齐东县治所迁至今邹平市九户镇。至此,繁荣长达近九百年历史的古齐东县城(包括镇)长眠于黄河之中。1950年4月,齐东县治所又由今九户镇迁往今魏桥镇麻姑堂村;1952年又迁魏桥村;1956年高青县并入齐东县,县驻地迁入今高青县田镇镇。1958年11月撤销齐东县,至此,“齐东”作为地名或行政区域建制不复存在。

在齐东县域内,十大景观最为著名。据文献记载,在清康熙年之前,有“赵岩秋涨、魏城阴雨、昌阳仙跡、延安圣井、减河横带、坝水托蓝、故台西照、东皋晓月”等八大景观。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编撰续修《齐东县志》时,又增添了“奎楼耸秀、义庄兴文”两处以壮伟观,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齐东古代十大景了。据康熙新修《齐东县志》载,清康熙齐东县令余为霖和康熙《齐东县志》重修者之一的湖广蕲州籍人士黄元鼎,曾分别为齐东十景各赋诗一首,人们从中可以了解齐东十景当年特色之点滴,颇值得一读。

从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到现在,三百六十年过去了,千年历史的“赵岩秋涨”等许多历史景观早已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然先人们脚踩秦砖汉瓦,一路走来留下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和无尽的精神财富,则犹如阳光雨露般福泽齐东后人。笔者近年曾数次走进齐东古城遗址——今邹平市台子镇黄河浮桥以东的黄河文化公园,首先感受到进入脑海和映入眼帘的是“党建红韵、齐东古韵、黄河神韵”,正在以崭新的时代风貌向世人展现出“台子的光芒”。细思之,通过学习和了解齐东历史文化,追问探索故乡遗传基因,呼唤乡村根脉传承,也当属践行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言之,齐东十景自然便是应在其中了。

齐东十景之一赵岩秋涨

景观位置:在今邹平市台子镇黄河浮桥以东,古齐东县城北门外赵岩口处。

景观特色:每于秋季,河水暴涨,大清河以她独有的宽广胸怀向世人展示她独有的“翠雨凌波,柳烟映色”自然景观和渔民劳作捕鱼的场景。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赵岩口在北门外,其水瀇瀁,为齐胜□。每遇秋涛新涨,翠雨凌波,柳烟映色,轻鸥出没渔舫,唱答对之,令人心旷神怡。”

景观链接:赵岩,指齐东设镇之前的地名赵岩口。民国《齐东县志》载:“县治旧城近赵岩口,在大清河南岸。”

秋涨,指秋季河水上涨。宋戴复古有《江涨见移居者》诗曰:“夏潦连秋涨,人家水半门。都抛破茅屋,移住小山村。聒聒笼鸡犬,累累带子孙。安居华屋者,应觉此身尊。”而大清河秋季水位暴涨则是另一番景象。康熙新修《齐东县志》河渠载:“大清河在县治北一里,即济水之故道也。”大清河是南来北往河运的重要通道,其河宽水深,河流平稳,水质清澈,岸边牛羊成群,河中鱼虾肥美、鹅鸭嬉戏等繁荣景象,使得明初之后大量移民的纷至沓来。明齐东知县杨玉润《午日泛大清河》诗曰:“天涯令节喜天中,江上龙舟此日同。谁向罗川怀屈子,且从济水泛群公。晚风习习青帆动,落照茫茫碧汉空。更是夜来新月上,良宵佳境亦难逢。”又作《首秋夜大清河泛舟》诗两首,其一曰:“新秋雨露多,水涨大清河。漫有乘舟兴,还宜对酒歌。中流箫鼓动,夹岸树烟罗。月色知人意,瑶光满碧波。”其二曰:“雨后泛轻舟,良辰此共游。萧爽知无署,煕穰慰有秋。月光如练素,星影带河流。子夜方归棹,鱼簔隐隐收。”

齐东十景之二、魏城阴雨

景观位置:今邹平市码头镇旧延安,古名章丘北镇,齐东设县后改名延安镇,是汉朝阳县治所。

景观特色:阴雨季节,古魏王城出现的自然界折光反射现象——海市蜃楼奇观。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魏城,相传为唐李密所建也。每遇阴雨四集,野雾横空倏现,千峦陡形百雉,几同海市蜃楼,邑人讶为奇观。”

景观链接:魏城,即魏王城,相传是隋唐瓦岗军首领李密所筑。阴雨,指阴雨季节。唐白居易有《阴雨》诗曰:“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魏城阴雨,则是阴雨季节魏王城出现了自然界折光反射现象。《东野轶闻校注·魏城阴雨》曰:“邑有魏王城,相传系隋唐之际李密所筑。在旧治西南三十里,今遗址尚存。遇阴雨,微茫间,尝隐约见之。万历丁巳仲秋二日之晨,淡雾烟笼,恍有城百雉,长可里许。有碧霞色,里人以为奇观,闻于县。崇祯己卯,孟秋雨霁,附见有门楼故台,垂柳掩映,宛如画图,移时乃灭。”古齐东是一个多河贯境的地方,故阴雨季节出现“海市蜃楼”般的自然奇观也就不足为怪了。

齐东十景之三、昌阳仙迹

景观位置:今邹平市魏桥镇堂子村。隋代建村,名昌阳店。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昌阳,古店名。”又曰:“麻姑台:在城南二十五里建麻姑庙。”唐代建麻姑台、庙后,更名麻姑堂村。后称今名。

景观特色: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世传,麻姑仙饷唐军,上命军,负土积台,建庙祀之。绿水如带,云锦做裳。凡祷雨祈蚕,无不灵应,因摩□公碑以标逸景最。”又曰:“麻姑堂:每年三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市民商贾远近云集,为十景之一。”

景观链接:昌阳,指昌阳店。仙迹,是指麻姑留下的传说。历史上关于麻姑的传说很多,如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东晋道教学者葛洪著《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修道于牟州东南姑馀山(今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又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过去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在古齐东一带还流传着《麻姑饷军》的故事。《东野轶闻校注·麻姑饷军》曰:“朝阳故城东,有一昌阳古店。相传唐太宗十八年,亲征高丽路经于此。三军缺饷,郡邑不暇供给。有一女子炊黄粱饭熟,向之求食许之,士马饱腾而去。视其釜,尚余其半。众神之,询以姓,指麻以示,因号之曰麻姑。及由海外班师归来,以麻姑询之,士人无知者。随命尉迟恭率士卒筑土起台,建庙祀之。今所称昌阳仙迹者,即饷军处也。”

齐东十景之四、延安圣井

景观位置:今邹平市码头镇旧延安镇原文宣王庙(孔子庙)内。

景观特色: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其井津液清芬,金茎露玉池茗,差足相□,圣惠后学溥矣。”又载:“圣惠泉:在延安镇文宣王庙内,传诸生会社苦无甘泉,祷地得泉,甘美异常,随命曰圣惠泉。有元时碑记,今有井。”

景观链接:延安,同魏城阴雨之魏城。圣井,圣,指孔子。即孔子用过或恩赐给后人的井,又称“圣惠泉”。文宣王是指孔子言。唐宋时期,孔子被封为王。唐玄宗时,封为“文宣王”。宋大中祥符元年封为“元圣文宣王”,大中祥符五年改封为“至圣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之后,改称孔子为师。《东野轶闻校注·优入圣域》曰:“延安镇南门,横额书‘优入圣域’四字。光绪六年(1880年),邑宰忠惠公偶至镇,询以四字之意,答以闻韶台在今济阳曲堤镇。相传,孔子由齐都赴闻韶处,路经此镇,曾寄宿焉。故镇南有宣圣庙,有圣惠泉,久为生童结文社之处,故云。因淹没于黄水,庙、泉皆废。惠公命孙瑞麟先生踪迹旧地,鸠工修浚。掘地数处,未得井,井自现。翌日卓午,忽有陡崖崩坠,井砖半露。就其地发之,甃以砖石,并修正殿三楹、配房六间。捐廉聘师,文社复兴。”

齐东十景之五、减河横带

景观位置: 古大清河之南、小清河以北,四十余里减水河范围。

景观特色:古大清河与小清河之间,在齐东县境迂回四十里减河范围内出现的“涟漪回波,孤城在抱,如襟带”美丽诱人的自然景观。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小清之北,大清之南,有碱水河,涟漪回波,孤城在抱,如襟带然,浏览久之,兴当不□濠梁。”

景观链接:减河,是为分泄河流洪水,减杀水势,防止洪水漫溢或决口,用人工开挖的河道。横带,是指减河范围出现的景观如带。古大清河位于齐东古城北一里许,是济水故道;古小清河自建炎四年(1130年)刘豫开掘,为运盐之河,至今已近九百年历史。现小清河则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旧河之北新挖掘之河道。康熙新修《齐东县志》载:“碱水河……经小清河至菅家庄入本县境,迂回四十里许北入清河。”《东野轶闻校注·三河志》载:“减河故道也,明成化年间,章丘陈恺所浚也。由菅家庙入县境,经梁家桥东,至麻姑堂西,又经北魏家桥,东过王家桥、小桥二庄,至旧城东城门外,入大清河。”减河是在古小清河之后人工挖掘的又一水系,后因黄河改道大清河筑堤防洪而废。

齐东十景之六、坝水拖蓝

景观位置:章丘绣江河下游(北流)进入齐东境(今码头镇小郭家),曲折25里范围。

景观特色:坝水拖蓝,是形容坝河中像是拖曳着一条蓝色秀丽的彩带,故称。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齐邑多水,坝具其右,泓然一碧,足供清照,争日月之飞练,犹绿卷之残云,邑胜观也。”

景观链接:坝水,即坝河,明成化年间开浚。《东野轶闻校注·三河志》载:“坝河故道也,章丘绣江河之下游也。南自小郭家西入县境,经孟家桥西、于家店东,过曹家码头西,经潘家桥、张家桥东,入大清河。自光绪十一年开小清河,故道渐迷。”民国《齐东县志·坝河》载:“在今县城(今邹平市九户镇)西四十余里,即章丘绣江河之北流也。明成化间知县李宽开浚,南自小郭家庄西入县境(齐东),经孟家桥西、于家店东,过曹家码头,西经潘家桥、张家桥东,曲折二十五里北至延安镇西,入大清河。自清咸丰五年,黄河入济,坝河因水屡溢,曾筑堤防之。至光绪七年,大清河道淤填渐高,坝水逆流为患甚巨,复将河口截塞,计免黄水之灾。而坝河下注,终无所归,为害尤烈。迨光绪十一年,遥堤既成,新河复开,历、章诸水皆有小清河入海,坝河遂涸。”

十景之七、故台西照

景观位置:今邹平市九户镇古王台村。

景观特色:夕阳赤光照耀在故王台,相切摩而变化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在城东南三十五里,每遇红日西沉,一轮余影赤光,摩盪隐挂台墟,不胜凭吊焉。”实是借景怀旧,追思先人罢了。

景观链接:故台,即故王台。也称步王台、古王台,即唐赵台城旧址,也曾是古邹平县城所在。相传汉初刘邦在今九户镇境内古王台村南与敌展开一场血战。刘邦为纪念不幸战死的大将布英,修建了一座大坟,并让其儿子布宁守孝。布宁身为武将,喜爱武术,便在坟边修建一土台,在上面练武。久之,附近村民纷纷前来习武,慢慢聚成一个村庄,名“布王台”,后渐渐叫成了“古王台、故王台”。唐武德二年(619年),邹平县治移于此。西照,也称夕照。《东野轶闻校注·故王台》曰:“故王台,据《县志》云:在城东南三十五里李家庄,高一丈,周三十四步,指旧城而言也。在今治城南二里外。按《邹平志》:唐武德初,邹平城由孙家镇移于赵台城。注:今步王台是齐东之故王台。其方域沿革图,唐、宋有赵台城,元、明有步王台,是齐东之故王台,即邹平之步王台也。至于台之建设,《邹》、《齐》两志,均失考矣。”康熙新修《齐东县志》载:“故王台:在城东南三十五里李家庄,旧传其王田□於此,高一丈,周围三十四步。”又民国《齐东县志》载:“故王台在今城南(九户)偏东二里半故王台庄,唐邹平城故址。”

十景之八、东皋晓月

景观位置:齐东古城东门外。

景观特色:古之大清河属地下河,夜晚立于河岸高处可俯视大清河,欣赏水中月光美景。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东皋即齐东县之别号,在城东门外,河上崇岸峭严,俯视之,水色澄清,蟾光浮动,乘兴游览,足满□怀。”

景观链接:东皋,代指齐东。古齐东县城东门曰“东皋门”。晓月,拂晓的月亮。民国《齐东县志》载:“齐东故城,在今城(今邹平市九户镇驻地)西北三十五里。金天顺(注:顺,应为会,待考)中,改邹平之赵岩口为齐东镇,元初升镇为县,清因之。光绪十八年(1892年),河道南移,旧城首当其冲,随塌陷,历代建筑物荡然一空,惟存东街一隅而已。又《方兴纪要》齐东云:城东有齐东旧城,在大清河东岸,遗址尚存,是故城以前又有故城,今失考。”

十景之九、 奎楼耸秀

景观位置:古齐东城内儒学云路(文庙)前。

景观特色: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楼台巍峨,绿色霞光,难以逼视。层□复道,□栋雕栏与文庙相掩□,第一胜槩也。”

景观链接:奎楼,是指齐东古城之文昌阁,也称魁星楼。耸秀,形容奎楼之高耸秀丽宏伟壮观之像。关于魁星楼有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时有一聪慧过人的秀才,因其长相丑陋,故而屡屡面试落第。他不但长得一脸麻子,而且还是个瘸子。因为文章绝佳,最终终于步步录取高中榜首。殿试时,皇帝看到他的容貌和走路姿势,便以戏谑口吻问:“你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天人合一,不得已而已。”皇帝又问:“那你的瘸腿是咋回事?”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跳龙门使然。”皇帝又问道:“你可知天下文章如今谁写的最好?”他回答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闻之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言道:“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这个状元便是后来世间魁星楼的主人,这也是各地建魁星楼的原因。齐东王文烨是齐东县历史上最早的文状元。康熙新修《齐东县志》载:“状元王文烨墓在城(齐东故城)西二里。”民国《齐东县志》载:“状元王文烨墓,在今城(今邹平市九户镇)西北三十七里。”故近年有学者提出了王文烨是齐东故城西二里许原河滩中长庄村的思考。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又载:“王文烨,字章甫。励志勤学,博通经史,至顺元年赐状元及第,任翰林院修撰。历升内台御史、枢密院院判。文章政事为世所尚,祀乡贤祠。”正是为了弘扬儒学,缅怀纪念这为历史上的文学状元,以激励后世子孙,后世在齐东县城内建起了文昌阁。康熙新修《齐东县志》馆学载:“奎楼,在文庙前,为十景之一……顺治六年(1649年)知县李倩建文昌而南,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知县余为霖题:联云参天阁势弘文运映日楼光焕教思,奎神面北联云立身连北斗吐气壮东皋。”相传,古齐东奎楼和今青城奎楼是同一人设计,同一图纸施工,今有青城文昌阁在,高大精美宏伟壮观程度可见一斑。青城奎楼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年),齐东奎楼是清顺治六年(1649年)建成,齐东奎楼早于青城奎楼一百零七年。

齐东十景之十、义庄兴文

景观位置:今邹平市魏桥镇吴庄村。

景观特色:古代廉洁官吏倡办的教育办学模式。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载:“义庄,在城南吴庄,知县余为霖所置也。树林阴翳,麦禾菁葱,崇奖文学,优赡贫士,堪媲杏坛焉。”

景观链接:义庄是古代中国社会风俗,是指旧时宗族所有之田产赡济族人的田庄。如范仲淹在苏州用俸禄置田产,收地租,用以赡族人则应当属于此。齐东的义庄兴文,则是指用学田所得收入用于办学之所需,其中对家庭贫困又学业优等的寒士学子更是给予在住宿与生活等方面的重点支持。据康熙新修《齐东县志》记载,齐东县置办学田以兴学,是从明嘉靖辛酉年(1561年)间县令王朝玺捐俸开始兴起的,他共置办办学用的公田大亩四十亩有余,以其收入作为学校办学经费,用于教授薪资、资助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等,这在四五百年前的明朝时期,在大清河畔的乡村县域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到了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知县余为霖捐俸购买李璲宅院并地共计两顷七十亩六分,树立了以个人捐资购买学田为主体的吴庄办学模式,世人作为齐东一景,收入邑乘之中。《东野轶闻校注·义庄学田》曰:“余侯为霖,字惕区,江西金溪县举人,邑之循良吏也。康熙二十三年,崇奖文学,优赡贫士,自捐廉俸,购吴庄地二顷七十亩有奇。分招佃户,以租赋余钱为寒士膏火资,意至渥也。至嘉庆八年,周侯以勋因佃户欠租,有私典、盗卖、暗自过割等弊,遂议立新章,详明上宪,并刊碑立石于明伦堂,以照久远。故义庄兴文与邑之八景并称焉。”民国时期的李炳炎先生(1868-1939年)说:“今吴庄学田租钱一千五百余,诚学款中一大宗也。邑人沐其泽者近二百载,即建祠立祀,以酬其饷遗之德,亦非过也。”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学田制度日渐衰败,至民国初中期时仍艰难延续。据民国《齐东县志》记载:“共学田二十四段,计地三顷二十三亩四分一厘五豪二丝三忽。遵照厅颁学田勘丈办法,于民国二十三年勘丈清楚,逐段绘图,列表呈报存卷,各在案。”又载“学田租金,岁入1817元,有各租户投标承租,年分二期,向教育经费委员会缴租。”

附:康熙新修《齐东县志》十景诗:

赵岩秋涨

清·余为霖

缭绕渔歌发,飘飘匝赵岩。岸青横百雉,涛碧擁千帆。

槐叶迎霜醉,苇花贴水缄。中流休怕险,砥柱定超凡。

清·黄元鼎

访胜赵岩上,金凤奏瑟笙。湍流回北廓,古木丽前砰。

雨息眠鸥静,波狂舞鹭轻。扁舟承兴发,秋思一泓清。

魏城阴雨

清·余为霖

挂角书何用?当年失魏城。太原王气赫,雒口霸功倾。

悿雾浮新乐,荒烟换旧兵。可堪亡国久,此地漫畱名。

清·黄元鼎

魏城何处是?李密幻称雄。战捷功成梦,志骄业立空。

三军愁雾□,百雉淡烟笼。不料荒郊外,依稀海市同。

昌阳仙迹

清·余为霖

谁云瑶岛远,不料寄昌阳。绿水环如带,锦云剪作裳。

果枵唐旅壮,鞭背蔡经惶。独幸回生手,甦予在帝乡。

(原注:病於长安几毙,梦仙姑救而甦。)

清·黄元鼎

径环芳树绿,郁郁古昌阳。鸾珮曾过蔡,胡麻一助唐。

飞云连画栋,□雾散炉香。大会瞻遗像,仙风引道长。

延安圣井

清·余为霖

宫墙传往跡,闻道立延安。教泽依泉涌,文波凑水澜。

井清天不夜,泥净地无寒。明镜鸿然裹,澄辉带旭团。

清·黄元鼎

圣惠嘉来学,黉宫忽涌泉。源从洙泗引,地为孔颜传。

基肇前朝远,井开此日圆。邑候存往跡,勒字亘云天。

减河横带

清·余为霖

坦坦周行道,人犹说减河。堤残驰马旷,树老宿鸦多。

月映沙分岸,风回土捲波。惜时疏凿者,民力瘁如何?

清·黄元鼎

不堪衣带水,河跡有耶无。九曲凭沙壅,千波倩雾塗。

浪肖龙鲤去,岸隐柳杨铺。最是沧桑事,临堤倍踯蹰。

坝水拖蓝

清·余为霖

垂杨围坝水,掩霭自成蓝。纹结留烟住,痕凝和雨涌。

润周平野内,流接大□南。访胜来川上,醒醒兴愈酣。

清·黄元鼎

疏筑何时事,南流到白云。桥通平坂阔,路转野花芬。

好雨浮新翠,微风漾碧纹。只□蓝自霭,红紫漫纷纷。

故台西照

清·余为霖

不识何王筑,到今颂故台。歌钟缠树籁,舞羽剩莓苔。

戲焉随尘没,铜鸵□棘哀。可怜行幸处,啼鸟夕阳催。

清·黄元鼎

多少兴亡后,台犹属故王。山川留暮景,村落系残阳。

废址鸦千点,荒堤柳数行。莫寻警跸路,吊古有余□。

东皋晓月

清·余为霖

齐风夸大国,纪胜最东皋。位逅朝阳焕,名连岱岳高。

疏星妆细柳,密露观秾桃。烛谢临蟾殿,晨光上颖毫。

清·黄元鼎

散步东桥畔,清光照水湄。夜阑花弄影,更尽酒催诗。

休讶疏星隐,还看晓露垂。徘徊幽赏处,蟾殿亦心知。

奎楼耸秀

清·余为霖

荒城方二里,天半卓奎楼。俯瞰清流腹,平吞白岭头。

书香连桂窟,墨浪满芹洲。不敷河阳县,只今卉木稠。

清·黄元鼎

谁实培庠序,奎楼百仞崇。雕栏凌碧汉,古瓦倚苍穹。

鹊起英才茂,蝉联甲第洪。凭高环眺久,壮气驭长风。

义庄兴文

清·余为霖

天下谁贫士,应来食义田。庄徽心地广,粟少教思锦。

杏雨红云路,麦风绿锦阡。攺(yǐ)余频侧耳,到处动歌弦。

清·黄元鼎

吾道薪传重,贫儒仰义庄。捐金增旧额,镌石表新□。

敬业千秋永,论文五夜长。凤飞应翙翙,辈出在梧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