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媒体总是对中国人的肉类摄入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这回不光是故技重施抱怨“中国人吃的肉太多”,又角度清奇地操心起了“中国人吃人造肉”的问题。
美国“外交官网站”4日发表评论文,一边称中国人对肉类有着“特别难以满足”的胃口,另一边又精分地担忧中国若是大力发展包括人造肉在内的替代蛋白质市场以解决部分肉类供应问题,恐会“影响”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等主要肉类出口国的GDP,甚至“迫使”这些国家的农民为了中国更改种植计划。
合着中国人吃不吃肉,吃多少肉,吃什么肉,正话反话全给美媒说完了呗……
“外交官网站”发表的这篇文章标题就带着一股“恶意”,称《饥饿的中国对“未来食物”和替代蛋白质的兴趣日益增长》。和过去无数篇诋毁“中国人吃肉”的文章一样,这篇报道不厌其烦地延续这个论调,然后长篇大论起来“中国为满足肉类需求激增,转向实验室培育或以植物为基础的肉类替代品”的可能性。
先是一波熟悉的操作:文章声称,如今在中国,肉已经从一种罕见的享受变成了日常主食,而中国人对肉类有着“特别难以满足”的胃口。报道称自2000年以来,全球肉类消费总量每年增长约2%,其中近一半的需求来自中国。上世纪60年代,中国人均每年吃肉不到5公斤,但如今中国人吃的肉占全世界肉类消费量的28%。
接下来就是美媒开始惯常“担心”,文章认为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不断变化,中国人未来还会吃更多肉。随手就甩出一个不知道从哪份报告引述的数据预测声称,到2025年,由于中产阶级的扩大和饮食偏好的变化等因素,中国的肉类需求还要增加近30%。
照“外交官网站”这个说法,中国人不光肉吃得多,未来还要吃得更多。气氛渲染得够到位了吧,差不多该拿“减排”之类冠冕堂皇的理由道德绑架中国人少吃肉了吧?
诶,这回美媒不按套路出牌了,它话锋一转,突然唠起来中国若是大力发展包括人造肉在内的替代蛋白质市场,或许可以帮助满足国内在肉类需求上自给自足的目标。
文章对人造肉赞不绝口,声称如果人造肉在中国获准进行商业销售,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和其他形式的替代蛋白质可能会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内,不仅被用于帮助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肉类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可以避免中国受到如“非洲猪瘟”等威胁,更重要的是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可以减少饲养或进口肉类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豁,好家伙,原来“减排”这口锅在这儿等着呢……
资料图
推销人造肉也正是一些西方人“敦促”中国人少吃肉的目的之一,然而这也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外交官网站”这篇报道的花花肠子真是九曲十八弯,到了文末又精分地表示——中国人吃太多人造肉也不行,“中国对‘未来食品’和替代蛋白质的兴趣日益浓厚也不是没有顾虑或挑战。”
文章担心中国国内的人造肉市场发展壮大,会影响巴西、阿根廷和美国等主要肉类出口国的GDP,还会使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和肉类价格产生连锁反应。
文中煞有其事称,对于主要的肉类和动物饲料出口国来说,中国消费者改变对替代蛋白质的饮食偏好,将迫使一些国家不得不寻找除中国以外的市场,而各国农民也将“被迫”更改种植计划,为了满足中国市场转而种植可用来生产人造肉的豆类及其他作物。
西方总是拿着放大镜在“中国餐桌”上挑刺,说出来的话都颠三倒四的。
之前嫌中国人吃肉多,就给人扣上一个“影响生态环境”的大帽子,顺便再打着如意算盘向中国人推销人造肉;结果琢磨着琢磨着又怕中国人真的转去研究人造肉,到时候西方的人造肉没推销出去不说,原本的肉类出口又受到影响。
这不,中国还只是在植物人造肉的起步阶段,思路混乱的美媒就开始着急忙慌地编排起“中国人吃人造肉太多的严重后果”了。
但实际上,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量远低于欧美国家水平;关于少吃肉就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室首席专家徐影也早就明确回应表示这一说法“不现实”。
中国人吃多少肉、吃什么肉,就不劳美媒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来源:观察者网/阮佳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