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最近的“4.29长沙自建楼房坍塌事故”牵动着米粒妈的心,虽然涉事人员已经批捕,但是很多无辜的生命已经遇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现在为止,事故已经发生了好几天了,搜救还在继续,可以想象遇难者家属心中有多焦急。

倒塌的这栋楼房共有8层,每一层都不同程度的改建过,也正是这种违规改建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

事发地点在长沙医学院附近,事发的时候正是午饭时间,很多学生都在附近吃饭,所以被困人员中有好多年轻人。

目前的官方数据统计有36名大学生被困,他们的家长第一时间从各地赶到了长沙,他们跪地痛哭的场景,真是太让人心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坍塌事故

事发的那天,就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中午。大家像平时一样聊着天、吃着饭,也有人来到这附近买饭,顺便想帮宿舍的舍友带一份回去一起吃。

一瞬之间,这座8层的自建房突然垂直坍塌,瞬间压缩到不到2层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每层楼好像都从立体压成了平面,压成了一本书。楼板、梁柱、床铺、桌凳、电器,这楼里的一切物件和几十号人,都压缩在这本书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书里的结构,并不整齐规律,而是混乱之后脆弱的平衡,受困人员在这缝隙之间,周围的一点变化,就可能直接导致灭顶之灾。

所以,大型机械开挖开凿,肯定是不行的了,这可能会导致幸存者躲不过“二次伤害”。

国际通行做法,也要到72小时之后,并且搜索不到生命迹象才可以大刀阔斧。所以无论是对于搜救人员还是被困者来说,精细的搜救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救援人员需要用到角磨机、撬棍、斧头、电动剪这些工具,在废墟中一点点摸索生命体征的方向,开凿出的通路非常狭窄,只能鱼贯通过,无论是什么东西坍塌下来,都会给救援人员和被困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几天,救援一直在进行着,救援人员给被困者编了号,每一个号码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生命故事。

比如6号和8号被困者,被困的地方离得很近,只隔了一个冰柜。两个人虽然看不见彼此,但是互相能听见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给对方加油打气,有的时候还会唱歌。

6号等了25个小时被救援,她的一只脚骨折了,身体也很虚弱。据救援人员说,全过程她一直在喊疼,但她表现出的乐观坚强感染了周围的所有人。

救援8号的时候就更加困难了,要营救她,首先得把挡在中间的那个冰柜解决掉,在一点点切割冰柜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帮她输上了生理盐水,随后塞进去一个救援气垫,撑起了足够的空间,经历了26个小时,8号才被救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9号被困者的故事把米粒妈看哭了!她是一个21岁的女孩,她在那片倒塌的狭小空间内被困了整整88个小时,远远超过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她被救援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把她奉为“教科书级的荒岛求生指南”,她成了现场救援人员口中的“生命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生存能力真的是太强了,米粒妈必须给大家详细列出来,你们都要讲给孩子听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科书级的生存技能

9号几乎是在6号和8号的正上方,只隔着一层楼板。因为考虑到废墟的结构,为了避免二次伤害,只能依次逐个解救。

她很幸运,楼房坍塌时,上面的一块预制板掉下来,担在了一面承重墙上,形成了一个横向约2米的三角形小空间,这个空间在被解救的几个人中,是最大的空间了。

更加幸运的是,她摸到了半壶水,边上还有棉被,让她在黑漆漆的恐怖环境中,有条件支撑得更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最幸运的是,没有任何重物压到她身上,她几乎没有受任何伤。

她头脑清醒、逻辑缜密地给自己规划了等待救援的时间要怎么度过,把这些物品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真的是很厉害。

米粒妈来逐条给大家说:

  • 节省饮用有限的水

倒塌发生的时候,9号正躺在床上,这轰然倒塌的一瞬间估计弄得她一脸懵。

不过她以最快的速度意识到,身边的半壶水将是她最重要的保命物资,于是她开始有计划地慢慢消耗它。

她说:“每一次喝一小口”,直到被营救,这半壶水都还有剩余。

  • 保持体温

因为她当时是躺在床上的,所以身边还有一床被子。为了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保持体温正常,她把被子都用出了计划性。

因为被困了将近4天,事发地昼夜温差很大,一动不动、没吃没喝,她只能充分运用这床被子来调节体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说:“热的时候我就不盖,感觉冷的时候我就赶紧包裹在身子上。

米粒妈想,这个女孩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也是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妥帖的人。

  • 关注附近救援情况发出求救信号

在漫长的等待中,她终于听到了离自己不远处的动响。于是,她摸到附近的一块硬物敲击身边的墙体,以此发出求救信号。

她说:“听到外面声音比较嘈杂时,我就不敲,因为敲了外面也听不到。感觉救援人员比较近或是安静的时候,我就有规律地敲,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这应该是非常镇定才能做出的思考,她明白,无规则的乱敲既耗费体力,又不容易识别,她找准时机,用石头敲出规律的声音,三声一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这是被困者发出的信号。

  • 保存手机电量

因为倒塌的发生,手机没信号了。但是她并没有认为手机因此失去了功能。

她说:“即便手机没有信号,但一样能看到日期和时间。我非常清楚自己被困了多久,所以不至于惊慌失措。

她像计划喝水一样的开始了“计划手机电量”。她告诉救援人员:“我不会去解锁手机,想知道时间了就看一眼。

被困88小时被救出时,手机的电量还没有全部耗完。

这个女孩的冷静、理智真的太值得学习了有没有?她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用强大的自救技能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掌握生存技能有多重要

最近天灾人祸真的不少,各地疫情闹得人心惶惶。前段时间东航坠机,再加上这次的长沙自建楼倒塌,米粒妈真的挺感慨的。

还记得前段时间上海疫情中,有一个吃了20天泡面的小伙子吗?虽然抢到了菜,却不会做熟了,还要拜托邻居帮他做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不会用手机的老人,面对着路过的蔬菜物资车,手里举着大量现金却无处可付。

有时候,面对天灾人祸,某一项平时不起眼的技能真的可以救命,也可以要命。

基本的生存技能有多重要?看看这位9号女孩就能感觉到。

现在孩子们在学校,其实都会有安全教育课,讲一些求生技能。但孩子们未必会当做重要的信息去听。

米粒妈觉得,所有学校、单位组织的消防演习、逃生演习,大家都应该当做一次重要的技能培训来严肃看待,尤其是要告诉孩子:这些演习不是在哄你玩游戏,而是在教你,关键时刻怎样救命!

米粒妈想到了之前秘鲁空难的幸存者茱莉安,她才17岁,从8000千米的高空坠落到无人荒岛,一个人经历了恐怖的12天活了下来。

因为茱莉安跟父亲学过很多热带雨林生存法则,她知道怎样在雨林中寻找水源,于是她跟着一种叫麝雉的鸟类找到了一条小河。

但是她的右臂有一条伤口,因为没办法处理,麻蝇在里面产了卵。蛆虫孵化出来,在里面蠕动、啃咬,而且越钻越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茱莉安明白,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很有可能就要截肢了。

长时间的伤口感染和漫长的寻路过程中,她体力下降,整个人已经非常虚弱。直到顺着小溪下游的水流在丛林中找到一处小木屋,在木屋里放着舷外发动机。

她才回忆起父亲用汽油给小狗治疗伤口的情景。

于是,茱莉安也学着用汽油清洗了伤口,而后体力不支,陷入昏睡中。第二天,三个印第安伐木工人发现了她,她得救了,也成了这次飞机失事中唯一的幸存者。

人类面对恐惧和死亡时,会爆发出惊人的求生欲,但这个求生欲一定要有一定的生存知识储备作为支撑,才能让你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我们在珍惜当下的同时,更要保持警惕,储备关键的生存技能。

作为家长,我们总觉得孩子可以在我们的庇护下成长,但其实当灾难在一瞬间降临,大概率都是要靠孩子们自己挺过去。到那时,拼的真就是生存技能知识储备了不是吗?

不要等疫情来了,才想起来会做饭很重要;不要等到置身废墟,才发现等待救援除了求生意志,更重要的是自救技能。

米粒妈也会更加重视生存技能这方面,让米粒掌握更多更多,我也就能更加放心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