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提着馒头拿着矿泉水瓶走在北大校园的韦神吗?因为他看过平常,当时采访的记者还以为他只是北大普通学生,没想到居然是老师!

这一次,这位大神又上了热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事情起因是一个6人的博士团队,在攻克项目时遇到一个方程式,怎么都得不到满意的答案,其中一人求助于北大的好友让他帮忙联系韦神,没想到只用了一个晚上,韦神就把方程式的答案解了出来!

6个人4个月攻克不下的难题,韦神居然只需要1晚上?

团队想要感谢韦神,拿现金给对方,韦神拒不接受,说那题目太简单了,没必要。

看看!怪不得网友们会说,韦神这是降维打击啊!

最后,博士团队只好给韦神充值了公交卡。韦神再一次被动上了网络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个一心致力于自己学术技能的大神,两三次上热搜,他是想也没想过的!

也许,这也是韦神之所以成为‘大神“的原因吧!因为他过度着迷自己的专业,他是真的喜欢自己所教所学。

评论里有一句让人警醒,那个人说,韦神都这么神了,居然还是副教授,看来北大的各个老师更是卧虎藏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在评论的下面接着评论,说评教授不是只靠学识这一点的,人情世故多少要掌握,而韦神太过于专注自己的学术了,所以不是教授不代表他比正教授水平低。

毕竟,从网友揭露的事实来看,韦神,可是连哈佛都要自降门槛的超级大神啊!

那么,我为什么说,像韦神这样的人,不去欧美可惜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学术不分国籍,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欧美属于发达国家的分类,他们或许在某些知识上比我们研究早更多,他们的团队也会更加沉浸于学术氛围,而不像之前那位网友讲的一样,人情世故也需要多少掌握。

如果去了欧美,他可以看到更开阔的视野,也能够全心致力学术问题,与更多高科技人才有着更密切的交流和商讨。而不是这次几个博士团队花4个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拿过来却只用了一晚上就攻克。

是问题太简单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没有人考虑过,或许是韦神的思维高度,已经不适用于普通的问题。既然如此,为何不让他往更高处发展,解决更难,更让人头疼的困惑,这样,或许也能得到更令世界瞩目的成绩——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韦神个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不爱国,东学西渐那一千多年的历史,融合了古今中外多少的文化,又为如今世界格局奠定多少基础,谁能真正撇开哪些是哪国的,哪些是哪国的微末差别?国界不该为知识设局,眼界宽了,看到的世界也会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竺可桢、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苏步青、邓稼先、周培源......结合历史,你就会知道有多少科学家去西方学习。他们去西方学习就是不爱国吗?

不,他们只是通过学习西方的知识,再回来报效祖国。

所以千万不要通过一个人是否去欧美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值得我们骄傲,去欧美只是一个途径,学习却不分东西南北,因为学术是无界限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要他还会回来报效祖国,那么,他的出发就更值得我们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我为什么说,去了欧美,对韦神的发展或许会更好,从上面的内容中你应该可以看出端倪。国内的学术环境是否纯粹,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身边许多朋友跟我聊过,有一些本来就是局内人。

国外是否更自由?毋庸置疑的是,至少不会让你在钻研学术的同时分心人情世故,不用为了评职称忙忙碌碌打点关系,不会仅仅因为枕边人的高位便自动获取论文第一作者盛誉,而实际上她根本不曾在实验室出现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是个例,也是现实。是我们不忍直视却不得不考虑到的问题。往大了说,为什么我们大多数都普遍认知小城市是人情社会?因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情义一直是抛不开的话题,中国人更重情重义,也有人总拿情义说事,曲解了它的本义。

前两天外交部发言人说过一句话,要警惕国内部分反美的言论,中美关系的和谐不能被破坏。

中美有别,东西不同,但是全世界共享同一宇宙,学术交流并不囿于某一个范围。自从最美科学家颜宁出国,许多人从爱慕她变成了喷她,选择是个人的,选择也是令他人旁观的。

或许,不要让自己的局限,去狭隘了他人的发展,会让人觉得你更大气。你怎么知道她就不会回来了呢?怎么就以一己之私确定她的离去是为了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韦神的智商有160,他思考的高度应该不同常人。不过,他去与不去,留或不留,都是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选择。

有人问他累不累,韦神说:有可能是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不觉得努力是一件很累的事。

钦佩韦神的同时,也庆幸他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

我们中的多少人,又能心无旁骛地找到真正喜欢的东西?个人的缩手缩脚,谓之教育有成效。

#韦东奕解决6名博士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