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5日,广州迎来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

当天推出的18宗地块经过2个小时的争夺战之后,最终有17宗地块成交,仅有一宗地块流拍,成交总建面239.43万㎡, 揽金341.4亿元 。

从此次拍卖的主体来看,央企和当地国企依然是主角,其中广州地铁集团最终成为本轮土拍的最大赢家,拿下4宗地块,总价约165亿元。

相比去年广州第二批高达52%和第三批高达23.5%左右的流拍率来看,今年广州首批土拍市场呈现出融融暖意,流拍率仅有5%。

其中,位于广州白云区的空港大道地块是本轮土拍中最热的地块,共吸引了12家房企厮杀,最终被中海以总价约27亿元的价格夺得,溢价率为15%,也是此次土拍中唯一一宗“触顶”成交的地块。

中海夺得的这宗地块,计容楼面价约3.45万元每平方米,低于近年来同区域普遍在4万元每平方米以上的楼面价。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宗地块的争夺战中,李嘉诚家族的和记黄埔意外现身,但其仅参与了一次竞价,出价23.6亿元,比最终成交价少了约3.5亿元。

尽管最终落败,但和记黄埔时隔十年后重回内地土拍市场依然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上次和记黄埔在内地土拍市场现身还是2012年,当时,和黄以2320万元的价格获得武汉一宗地块,楼面价仅1502元每平方米。

随后,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家族的长实系便在内地房地产市场持续收缩战线,多次出售内地和香港物业,套现金额超过1000亿港币。

与此同时,李嘉诚家族大举投资英国等欧洲国家,2015年,有媒体发文《别让李嘉诚跑了》,引发轩然大波。

风水轮流转,有意思的是,从2020年开始,由于疫情和欧洲能源危机等原因,李嘉诚家族在欧洲的投资遭遇亏损,李超人开启了新一轮资产配置,陆续出售一批英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资产,不过,李超人在欧洲的整体投资却并未亏钱,只是少赚了一些。

抛售英国资产之后,李嘉诚的动向一直被人关注。没想到,嗅觉敏锐的李超人竟然再次将目光转回了亚洲地区。

近日,越南媒体报道称,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集团与日本的欧力士集团,通过越南当地合作伙伴万盛发集团,与越南胡志明市人民政府市长潘文迈举行了一次会面,谈论在胡志明市投资事宜。

根据媒体报道,此次长实集团主要在胡志明市引进高端房地产项目,从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此外,李嘉诚还将重点投资越南的基建项目。

除了转战越南外,此次李超人旗下企业再次参与内地土拍市场,似乎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准备再次回到市场信心在不断恢复的内地寻找机会。

从4月份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尽管多地因为受疫情影响,重点城市的新开盘和成交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但不可忽视的是,从去年底开始,各地已在陆续出台政策松绑楼市,稳定市场预期。

尤其是,4月底,最高层会议提出,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随后,一行两会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对房地产行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

中央政策的定调已经明确释放积极信号,而各地因城施策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强,市场预期和置业信心恢复速度加快,新一轮的市场机会也正在逼近。

投资眼光一向“稳准狠”的李超人当然不会忽视这种市场变化,其一向善于低买高卖,而此次和黄参与广州土拍市场,大概率也跟内地楼市底部显现、广州土地市场处于近年来的低位、投资泡沫较小有关。

当然,风险的控制也一直是长实系企业最为看重的,对于算不过来账或者风险较高的项目,向来“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超人也不会轻易出手。

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的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港股平台长实集团。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长实集团负债净额与总资本净比率约7.9%。于年终结算日,集团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965亿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为626亿港元。

瑞银在今年3月的报告中指出,“长实自去年6月出售多项资产后,其净负债率将从去年6月的13.3%降至0.3%。”如此低的负债率,对于所有港资企业而言都较罕见。

今年3月,在长江实业集团2021年度业绩会上,李嘉诚长子、长实集团主席李泽钜表示,地产是集团核心业务,一定会继续发展。

李泽钜在业绩报告中强调,香港及内地为集团地产业务重点市场,将继续物色合适物业发展机会,对两地前景充满信心。

时隔十年,“哪里赚钱去哪里”的李超人再回内地“参战”,会不会给那些已躺进ICU的房企再注入一剂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