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前女排队长“元气少女”惠若琪宣布退役。同年的4月30日,惠若琪在北京举行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很多人都觉得巅峰时期的惠若琪,就这么早早退役,十分可惜。

就连郎平教练也曾在婚礼上激动地说道:“你是我们最好的队长,祝你幸福。”言语之间都是对惠若琪这名爱将的不舍。

那么,这位“元气少女”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1 家族渊源 元气少女为排球而生

惠若琪接触排球已经很多年了,从1999年开始,直到她退役,排球陪伴了她18年。

在这18年里,惠若琪付出的辛苦也是很多的,当然,她的付出并没有白费。16岁,惠若琪就进了国家队,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成了队中的主力,可以说是进步飞快了。

惠若琪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个排球运动员呢?

这就要从她的家族渊源说起了。

1984年,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赢得了首金。这样普天同庆的消息影响了很多人,不少人因此爱上了排球这项体育运动,女排精神也震撼了很多人。

当时,惠若琪的父亲惠飞就读于吉林工业大学,母亲许雪媛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和其他的年轻人一样,惠若琪的父母也迷上了这项运动。

惠飞身高一米九七,许雪媛身高一米七一,也正是两人的先天条件特别优秀,所以,分别被各自学校的排球队选入,成为了校排球队的队员。

1984年7月,全国七省市大学生排球邀请赛开始了,吉林工业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也参与其中,惠飞和许雪媛也因此有了交集。

比赛的最后,两人所在的队伍分别获得了男排和女排的冠军。

因为这场比赛,两个兴趣相投的年轻人相互了解并坠入了爱河,毕业后不久,1990年,他们就结婚了。

第二年,许雪媛就生下了惠若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惠飞在大连市政府工作,许雪媛在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当老师,两人就把家安在了大连。

1999年,因为工作的调动,惠飞去了南京的一家通讯公司。许雪媛也调到了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小惠若琪跟着父母离开了东北,来到了南京。

在南京的赤壁路小学,惠若琪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这也让她的父母和老师都很欣慰。

惠若琪不光学习突出,身高也很突出。和同班的同学相比,惠若琪要比他们高出一个头来,基因的优势早早就显露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她的父母一样,惠若琪也因为身高的优势和排球结了缘。

一天,惠若琪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被南京二十九中排球队黄一兵教练看到了,她突出的身高很快引起了黄教练的注意,紧接着,她被招进了体校的排球队里,开始了校外排球训练。

也就是从这以后,惠若琪开启了她的运动生涯。

2 天道酬勤 梦想的实现来自坚持

最初,惠若琪的妈妈并不支持她参加排球训练。

那时的惠若琪初来乍到,体校其他的孩子已经能垫三五百个球了,她却还没有入门。因为训练进度不一样,其他队友都不愿意和她一起训练,惠若琪的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地上捡捡球。

日子久了,惠若琪的父母开始担心起来,她每天捡球,既学不到排球的技能,还耽误学习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训练结束回来,时间都很晚了,这时她才赶快开始写作业,每天忙得吃饭都要快些吃才行。

自从进了体校训练,夫妻俩每天想和女儿聊会儿天都成了奢望。

经过一番考虑,两人决定劝说女儿放弃练球。

听到父母劝自己放弃,惠若琪开始着急了。

惠若琪很喜欢排球,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虽然,惠若琪在体校根本练不到几次球,但她每天还是饶有兴致地去参加训练,每次上课结束就催促妈妈赶快把她送去体校。

为了让父母安心,惠若琪哭着立下“军令状”,向父母保证,练排球不会耽误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若琪的坚持很快就得到了回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惠若琪的球技进步很快。

四年级的暑假,她还因为球技出众,被别的学校借走去打球。

惠若琪自小就很热爱排球,对于排球的练习从未缺席。无论多么辛苦,都会坚持。

许雪媛回忆起过去。小时候的惠若琪即使生病也要坚持训练,有一次,她高烧40度,却依旧没有去医院,坚持去体校训练。

遇到恶劣的天气也不会放弃,一个冬天,惠若琪顶着风雪坚持训练。父母曾劝说过,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人训练了,要她在家休息。但惠若琪却十分坚持,她说教练一定会在。到了体校,其他的队员都没有来,只有教练和惠若琪单独训练。

和惠若琪当初承诺的一样,球技进步飞快的她没有荒废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初中的时候,惠若琪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29中的实验班。

初中以后,惠若琪的业余时间更加紧张了。

为了训练,她每天早上七点要去学校,晚上四点放学要去体校训练。训练结束回到家已经快八点了。洗漱,吃饭再学习,将近十一点,惠若琪才睡觉。

看到女儿这么辛苦,许雪媛十分不忍心。惠若琪学习成绩很好,她完全可以专心学业,考一个好大学,没有必要整天这么辛苦的训练。

许雪媛再次劝导女儿放弃练球。

和上次一样,惠若琪再次立下“军令状”,三年内不进国家队,就放弃排球。

那时的惠若琪球技已经很不错了,她经常会到各个地方,参加各种排球的比赛。为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被落下,惠若琪随身也会带着课本,趁着比赛的间隙自学。

2006年,惠若琪被江苏省省队的赵金才教练选中,作为新人的惠若琪直接插班到了实力最强的一队,很快成为了主力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江苏省队的惠若琪,以联赛扣球榜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队。

惠若琪的坚持,终于迎来了回报。

3 钢铁心脏 女排精神再次被点亮

进入国家队以后,惠若琪的球技进步更是飞快,2012年,惠若琪作为国家队的主力参加了伦敦奥运会。

2013年,郎平接任了国家队教练,22岁的惠若琪成了主攻队长。对于这个队长,郎平教练寄予了厚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郎平教练的指导,惠若琪更是如虎添翼。2015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上,惠若琪和她的队员们又一次拿到了冠军。女排姑娘士气大涨,所向披靡。

为了即将到来的里约奥运会,惠若琪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可变化来得很快,2015年8月,里约奥运会前期,惠若琪出现了心慌、头晕、胸闷的症状。经过详细的检查,专家断定,惠若琪患上了“特发性”室心动过速心脏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噩耗仿佛当头一棒给了惠若琪一记重击。同样受到打击的,是教练和队员们。

对一个运动员来说,“特发性”室心动过速心脏病是致命的,它完全可以直接结束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其实,惠若琪的心脏之前就有过问题,但都是小问题,心肌同工酶较高,好好休养就可以了。

可这一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得知女儿生病,惠若琪的父母很快赶了过来。因为惠若琪病重,需要尽快治疗,她只好放弃了参加世界杯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京阜外医院,惠若琪进行了心动矫正手术。

手术时间并不长,可却很惊险。惠若琪的心脏突然发生室颤,停止了跳动。

听到这个消息,等待在病房外的父母吓得不轻,许雪媛一度就要晕过去了。

等待救治的那几分钟,是惠若琪父母经历的最漫长的几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生宣布手术成功的那一刻,许雪媛双腿一软,直接瘫坐在了地上。

2016年2月,结束了休养,惠若琪立刻回到了国家队训练,但没多久,之前的症状又出现了。

原来,手术后的惠若琪又一次复发了,这样的手术复发的几率只有5%,可不幸的是,惠若琪就是那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25岁的惠若琪来说,里约奥运会很可能是她最后的一届奥运会了。她不想轻易放弃,咬着牙参加训练。

作为教练,郎平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可心脏不是小事,郎平教练只好板起脸,严肃地要求她回家休养。

回家休养的惠若琪,心思依然在里约奥运会上。跟专家反复沟通后,惠若琪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开始了康复训练,她的心脏终于恢复了正常。

2016年4月,距离里约奥运会开始还有99天的时候,惠若琪回到了国家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队和塞尔维亚队的对战中,惠若琪最后一球扣中得到了关建的分数,女排姑娘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了冠军。

惠若琪心脏仿佛是一颗钢铁心脏,也正是因为她的坚持,女排的姑娘们终于再一次在奥运会上点燃了女排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创办基金 退役不影响

2018年2月3日,惠若琪退役了,退役后的惠若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她的基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里约奥运会结束时,惠若琪就有了成立基金的想法。因为参加奥运会惠若琪获得了不少的奖励,她也想做些什么回馈社会。

惠若琪曾经说:“领到第一批奥运奖金之后,我开始有了成立公益基金的想法。毕竟 我们是最后被记住的人,还有好多默默无闻的人也付出了很多。我有能力了,就应该做点什么。”

2017年,参加了两届奥运会的惠若琪拿出了自己的奥运奖金,成立了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

基金的创立并不容易,惠若琪的家人帮了她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运营一支独立的基金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惠若琪耗费更多的精力,还需要去聘请专业人员。

最后,他们选择把基金依托在了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会,命名为惠若琪女排发展基金。

最初,基金的启动资金是50万,全是惠若琪一人捐赠。她曾说过:“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既然决定做公益就要做得长远,不能虎头蛇尾。”

对于基金,惠若琪始终保持量力而行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金的第一批的资助对象有三个人,他们都是曾为女排事业作出贡献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赵金才,樊玲和陈亚云。和惠若琪一样,赵金才和陈亚云也都曾做过大手术。

之后,惠若琪又影响到了不少热心公益的人。

5 雪中送炭 温暖送给男排遗孤

惠若琪的基金帮到了不少人。

2017年12月7日,体坛传出了一个噩耗。

原中国男排主力接应、九运会江苏代表团男子排球冠军成员陆飞,因为腹部主动脉夹层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世时,陆飞才38岁,正值壮年,英年早逝的他让不少人惋惜不已。

陆飞身高2米,在后排进攻,跳得高,滞空时间长,因此得到了一个“大鸟”的外号。

2001年,22岁的陆飞就在全国男排联赛上,凭借惊人的弹跳和力量崭露头角。

那以后不久,九运会前期,陆飞就被诊断出了身体问题,队里决定让陆飞暂时回家休养。

陆飞却不肯,为了参加九运会,他说出了那句豪言壮语:“我死也要死在排球场上!”他的这句话,让队友们热血沸腾,一举夺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陆飞良好的表现,也让他被选进了国家队,成为了主力接应二传。

然而,陆飞的身体问题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2010年,伤病的陆飞退出了国家队,成为了江苏男排的教练,作为教练,陆飞依然很优秀,教出了很多有实力的球员。

然而这个优秀的教练,终是没能扛过病痛的折磨,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

陆飞突然离世,对家人的打击很大。他有两个女儿,去世的时候,陆飞的大女儿4岁,还在上幼儿园,小女儿刚出生还不足一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这个噩耗,惠若琪跟随江苏发展基金会的人立刻慰问了陆飞的家人,还给他们送去了3.8万元的资助款。

这样的资助对于陆飞的家属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惠若琪的成功是让人羡慕的,这和她多年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和很多运动员一样,在她一路走来的过程中,需要她克服很多困难,比如心脏病。

也正是因为她有了这样的经历,所以更能理解别人在困境中的感受,也更愿意给出帮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投身到公益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