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的健康、保健意识都提高了;经常有朋友去医院做体检,来排除糖尿病,特别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关于确诊糖尿病和血糖监控的常用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实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果糖胺、糖化血清白蛋白(GA)、糖化白蛋白(GA)这些指标有什么临床意义?有些名称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他们的临床意义是否一样呢?
一、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检查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指标之一。空腹血糖,是指夜间空腹至少8~10小时(可饮水,不能进食任何食物和饮料),于第二天早餐前采静脉血检测的血糖值;空腹血糖水平能够反映胰岛B细胞的功能,空腹血糖正常,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是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或发现尿糖阳性的患者,均需要检查空腹血糖。一般正常人空腹血糖值≤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则需要经过2次重复测定,如果结果都≥7.0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空腹血糖>6.1mmoL/L,但<7.0mmoL/L为可疑诊断,需进一步做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多次测量空腹血糖都<6.1mmoL/L,虽然可以排查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但是仍有一些患者,虽然空腹血糖正常,却仍有可能是糖尿病:比如轻型糖尿病或在糖尿病早期,尤其是在饥饿状态下,空腹血糖可能正常,但餐后血糖却超过正常。空腹血糖升高也见于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胃倾倒综合征等生理状态;因此,不能仅凭单次的空腹血糖升高来诊断糖尿病,也不能仅凭空腹血糖正常就轻易排查糖尿病;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多次重复检测空腹血糖或联合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方可最后明确诊断。
引起空腹血糖升高的疾病有:1、各型糖尿病;2、多种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和胰高血糖素瘤等。3、其他疾病导致的应激性高血糖:如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急性脑血管病等。4、药物导致的血糖升高:如他汀类降脂药、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泼尼松等。5、肝脏和胰腺疾病引起的血糖升高:如严重的肝病、坏死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二、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即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检测的血糖,所吃的饮食要和平时保持一致,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餐后2小时血糖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简单方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和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是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筛查的最常用方法。
1、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
2、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退。
3、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诊断为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峰前移,血糖高峰不在餐后2小时,而是在餐后l小时,到2小时的时候血糖高峰已下降,这样的患者易被漏诊,而且餐后2小时的血糖还受到所进食物的量和含糖指数影响,因此对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但又未达到糖尿诊断标准的可疑糖尿病患者,宜在餐后1小时和2小时各抽血一次为好;或者让患者进行正规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当临床怀疑有糖尿病,单凭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化验结果不能确诊时,可以做正规的口服糖耐量实验。
口服的糖耐量试验的具体方法是:1、首先,清晨测空腹血糖;2、然后一次性口服无水葡萄糖75克,同时记录时间,于服糖后的1/2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测静脉血糖一次;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正常范围是:
1、空腹血糖应在3.9~6.1mmol/L之间;
2、口服75克葡萄糖半小时血糖应<10.5mmol/L,1小时后血糖应在6.7-9.5mmol/L;
3、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4、口服75克葡萄糖后3小时血糖应在3.9~6.1mmol/L,回到口服水平。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糖尿病的标准1:
如果下面4点中有3点符合,则诊断为糖尿病;若4点中有2点符合,则是糖耐量减低,可诊断为糖尿病前期,需长期观察随访。糖耐量减低,虽不是糖尿病,但必须要给予干预,以预防其发展。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75克葡萄糖后1/2小时,血糖≥10.5mmol/L或1小时≥10mmol/L;
3、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4、口服75克葡萄糖后3小时,血糖≥7.0mmol/L。
(三)、口服糖耐量实验的诊断标准2:
1. 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I/L,说明血糖调节能力正常,没有糖尿病,为健康人群。
2. 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I/L,说明处理餐后血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可以确诊糖尿病。
3. 空腹血糖<7.0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I/L之间,说明调节餐后血糖的能力轻度下降,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减低。
4.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之间,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说明对餐后血糖的调节能力良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可以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都属于糖尿病前期;
四、胰岛素释放试验
1、胰岛素释放实验怎么做?
胰岛素释放试验经常与口服糖耐量试验同时进行,如果没有条件测定胰岛素水平时,只做普通口服普通糖耐量实验;如果有条件检查胰岛素水平,则在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时,在测定空腹、服糖后1/2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这五个点的血糖时,同时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这就是胰岛素释放实验,实验结果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
2、正常人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升降的规律
正常人,在进食后0.5~1小时,血糖会升高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3小时基本恢复到空腹状态; 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是与血糖值保持平行状态的,在进食后随着血糖的升高,胰岛素分泌液逐渐增加,0.5~1小时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与所进食物的含糖指数有关:饮用葡萄糖峰值出现快,食用馒头则峰值出现相对较慢),是空腹时的5~10倍,达到峰值后胰岛素分泌开始明显的下降,3小时后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也可能稍微增高。正常人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和血糖高峰是相对应的,血糖上升到高峰之后胰岛素也会相应地升到比较高的水平,这样就会把血糖调节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既不会很高,也不会很低;
3、胰岛素释放实验的正常值
成年人空腹基础胰岛素参考正常值:5~20μU/ml(每一个化验室的参考值不尽相同,以所在化验室的参考值为准),胰岛素高峰是在服糖后0.5~1小时,是空腹时的5~10倍;
4、做胰岛素释放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胰岛素释放实验主要是用来判断胰岛β素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的:1-型糖尿病或严重的2型糖尿病后期,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服糖后胰岛素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呈不反应状态。2型糖尿病早、中期,体内胰岛素并不缺乏,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升高,服糖后胰岛素水平明显增加,增加的幅度甚至超过了健康人,但是胰岛素高峰会推迟,正常人是在0.5~1小时胰岛素分泌达到高峰,而早、中期糖尿病患者常在2小时,甚至在3小时出现胰岛素高峰;
5、胰岛素释放实验的不同结果分析
1)、健康人的实验结果: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5~20mU/L;胰岛素浓度达峰时间在0.5~1小时;胰岛素达峰浓度是空腹时的5~10倍,这是健康人胰岛素释放实验的结果;
2)、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的实验结果: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低于正常人;胰岛素浓度达峰时间在1.5~2小时;胰岛素达峰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不超过空腹时的5倍;甚至有些患者在服糖后,体内的胰岛素没有明显的升高,也没有出现明显的胰岛素高峰;这说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足,或消失,患者表现为胰岛素的绝对缺乏,多见于1型糖尿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晚期;
3)、胰岛素相对缺乏患者的实验结果: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正常,或稍高于正常人;胰岛素浓度达峰时间延迟,在服糖后的2小时,甚至3小时;胰岛素达峰浓超过正常人的达峰浓度;这说明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但是体内胰岛素的效率下降,患者表现为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多见于2型糖尿病前期、早期和部分中期患者;
4)、胰岛素瘤患者的实验结果:可表现为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的明显异常,胰岛素分泌规律消失;
五、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最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反应较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好坏的一项良好的指标,是糖尿病血糖监控的金标准,也可用于对糖尿病的诊断;但是他不能反应短期的血糖水平,不能反应血糖的波动情况,不能提示和预测低血糖的发生;正常值是4~6%;超过6.5%可诊断为糖尿病;
六: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 =果糖胺,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糖化白蛋白(GA)都是反应最近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是短期血糖监测的良好指标;可以协助糖尿病的诊断,评估降糖方案的疗效,糖尿病性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其中糖化白蛋白检测更稳定、更准确、更方便,如果有条件可选择糖化白蛋白检测;
糖化血清蛋白的正常参考值:1.18~2.2mmol/L;
糖化血清白蛋白的正常参考值:11~17%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