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恰逢南京正德学院准备拓建学生宿舍,结果在推倒旧楼后却发现地底下出现了堆砌整齐的青砖,显然应该是一座古墓。没曾想,这座古墓的内部居然有燃烧着的长明灯,更有悬浮的棺椁,忽明忽暗的灯光让整个古墓多个几分莫名的诡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鬼吹灯》小说里记载的神奇的入葬方式是真的吗?到底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那时候,建筑队挖新楼的地基才挖了一米有余,就出现了前文的景象,工地负责人就第一时间叫停了施工,并报告给了当地文保部门。考古队抵达现场后,根据青砖上的花纹和墓葬结构,判断这应该是一座明代古墓。

从规模来看,这座古墓并不大,长约6米,宽约3米,高3米,墓室修建也并不华丽,呈现凸字形结构。在墓室的正中间的地面却没有如其他常规的古墓一样的棺椁,而是在距离地面约1米的高度上用铁链牵引着一具悬棺。这样的安排究竟有何深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考古队员们好奇这个问题时,在墓室的墙角放置的青花瓷缸却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众人不禁奇怪明明墓室里的随葬品都摆放得如此整齐,为何偏偏要在此处突兀地摆放此物呢?

就在众人上前围观时,却发现这口大缸突然窜出火苗,很快将整个墓室照得宛如白天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奇怪的古墓,墓主人究竟是何人呢?

由于古墓保存完好,因此墓室里还妥善安放着两块墓碑,上面3000多字的描述记载的正是墓主人的生平。原来,墓主人竟然是明朝的著名太监杨庆,而他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作为郑和的副手,先后七次下西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公元1403年开始,郑和受朱棣之命,率领了一支浩大的船队先后多次下西洋,不仅实现了布国威于四海,还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当然了,坊间多有传闻朱棣让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在这只船队中,其实不仅郑和是太监,他的左右副使同样也是太监,分别是洪保和杨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历史记载,杨庆这人能谋善断,曾经官至南京守备都知监,约等于皇帝的贴身护卫统领,自然说明了他颇受皇帝信任,而且这种信任非比一般。

要知道,他的养子居然胆大包天到伪造诏书,甚至还想毒死皇帝,结果他却只在牢里呆了一年,还安度了晚年,这没有皇恩眷顾是断然无法做到的。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杨庆墓中悬棺和无火自燃的长明灯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们推测悬棺可能和杨庆信奉道教有关。据记载,铁链悬棺其实是道教极其独特的入葬方式,早在北宋年间,有一个宦官罗淳偷偷挖开了茅山派的创始人陶弘景之墓,发现他的棺椁竟然被铁链悬挂在半空中,铭文中还写着“游太空与西神” 的铭文。罗淳认为这或许就是修仙的独特仪式,便逐渐传于后世。而杨庆墓的悬棺恰恰说明了他应该是信奉道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长明灯,据司马迁在《史记》的记载,在秦始皇陵中的长明灯是“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曾有人猜测“人鱼膏”其实就是鲸鱼的油脂。但其实,从一些明代古墓出土的长明灯看,其实是一种混合油料,往往以香油为主题、掺杂着其他油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自燃的原因,其实是因为长明灯的灯芯处抹了不少磷粉。在古墓建造时,由于墓门尚未封闭,因此会持续燃烧。而当墓门封闭后,由于氧气逐渐减少,火焰便熄灭了。等到墓门又一次被打开时,随着氧气的进入,灯芯上的磷粉便在氧气的作用下再次燃烧,从而形成了长明灯的“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