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意大利已经投降,德国已经奄奄一息,剩下来的重点就是顽固不化的日本了;虽然日本的工业水平与科技与当时的欧美强国有较大差距,但日本的丧心病狂却是让美国及其他盟军很是头疼。美国除了在正面战场上不断击溃日军外,还利用其强大的空军实力,时不时轰炸日本本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2年4月18日时,美国就组织了一支以杜立特中校为首的飞行小队去轰炸日本,他们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而后成功偷袭了日本;虽然这次偷袭并没有给日本造成什么损失,但却极大地震撼了日本朝野上下。后来在1944年6月16日时,美国又派B-29从成都起飞去轰炸日本,但是前期的轰炸大多是常规轰炸,对日本影响并不是很大。

因为日本虽说是已经实现工业化,但并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形成工业集中生产模式,日本实行的是小作坊形式,这些小作坊与普通民房夹杂在一起,很难辨认;这让美军高层很是头疼,如果不打掉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那攻打日本的难度会大上很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柯蒂斯·李梅担任行动指挥官后才得到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柯蒂斯·李梅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后成为一名飞行员,他平日少言寡语,也从不微笑;但他对暴力坚信不疑,是美国战略轰炸思想的信奉者与实践者,人称“冷战之鹰”。李梅对过去的轰炸结果、日本的工业体系结构及日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提出了对日本进行燃烧弹轰炸的建议。

对平民区实行燃烧弹虽然不人道,但这的确是最高效的方式,因为当时日本的绝大部分房子都是木制的;但是考虑到日本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十分不人道了,所以对日本进行燃烧弹轰炸也就无所谓了。一切准备就绪后,在1945年2月23日至24日首次对东京采取大规模燃烧弹轰炸,当晚174架B-29轰炸机在东京抛下大量凝固汽油弹,一举把东京约2.56平方千米的建筑焚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效果十分明显,这让李梅及美国上下都坚定了使用燃烧弹的决心,计划定下了,接下来就是优化过程了,李梅对B-29轰炸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使之能携带更多弹。在1945年3月9日夜间,334架B-29从关岛出发直扑东京,在3月10日凌晨时分,这些燃烧弹在东京的核心区域爆炸,轰炸使日本皇宫以东地区近41平方千米的建筑被焚毁,约为东京面积的四分之一。

而且由高温所造成的火旋风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整个东京约18%的工业区、63%的商业区皆被焚毁,26万7千多幢建筑付之一炬,83793人被烧死,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如此强大破坏力,已经堪比之后的原子弹了;美军上下大受鼓舞,此后又对名古屋、大阪、神户等诸多城市,而且在4月13日的时候,日本皇宫宫殿的一部分被焚烧,明治神宫焚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吧,由于美国的轮番轰炸,日本总计被炸死23万余人,炸伤35万余人,全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1600架飞机被摧毁,1650艘舰船被击沉或击伤。虽然看似造成的伤亡不大,但对日本所造成的影响却极大,仅东京就有上百万人逃往农村,工厂工人的出勤率不到从前的一半,而这正好就是美国所想要的结果。

很多人只看到美国在正面上的节节胜利,单纯地认为是美军的强大,其实不然,不论是在战争前还是战争时,美国都以全方位的势态围剿日本,比如在战争爆发前,就让日本养成“买买买”的心态,而在战争真正爆发后,日本突然发现在关键节点上,总是缺点东西;而在战争期间的确是打的军事实力,但美军却无时不刻不想着怎么削弱对方的工业实力,并在对方国家造成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李梅烧烤”可能也许有点不太人道,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行动,日本被美军的一次次轰炸搞得心力交瘁,百姓宛若惊弓之鸟,损失极大,甚至就连天皇居住的皇宫都遭到了轰炸,日本人的心态差不多算是崩了;后来的两枚原子弹下来,直接让日本人心态崩了,这大家伙要是也时不时来几发,日本就不用“集体玉碎”了,那是直接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