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人按:
在入门级前端器材纷纷尝试朝“大推力”的方向发展时,传统便携解码耳放也没有停下升级的脚步。在这一领域,以“大力做耳放”为口号的乂度,一直是烧友们热烈讨论的品牌,其旗下多款解码耳放均以输出功率大而著称。乂度新近推出的POKE II便携解码耳放,将这个特点延续了下去。
-整体造型规整、易于捆绑使用;外观图案颇具个性,新潮时尚;
-推力强劲,驱动市面主流的中高端耳塞时,能够达到较为饱满的声音效果;
-声音强调均衡性,音色较为中正,素质达到5k以上价位便携播放器的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历久弥新的便携解码耳放

前言——历久弥新的便携解码耳放

最近一两年的随身HiFi领域,无论是便携播放器还是小尾巴,在设计上都不约而同地朝着加大输出功率的方向去实现。要知道,早些年的便携播放器领域,大推力几乎可以说是中高端器材的专属项,入门级和进阶级的器材更多还是坚持着“推力够用就行”的理念。这个趋势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下入门级前端的内卷程度。

但在推力的问题上,有一类器材是我们不应该遗忘的,那就是面向捆绑玩法的便携解码耳放。这类器材诞生时,最主要的目的正是驱动好各种难推的耳机。时过境迁,便携领域早已非当年模样,便携解码耳放却已在“大推力器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便携解码耳放领域,乂度是成军已久的一个品牌。提到乂度,相信许多发烧友第一反应便是“耳放推力非常大”。的确,这个把“大力做耳放”作为口号喊出来的厂商,旗下XD-05系列耳放、XP系列蓝牙耳放等经典型号所主打的特点都是强劲的输出功率,个别型号甚至可以当作“微型台机”来使用。尽管乂度出新品的频率不高,但在许多发烧友看来,乂度的器材总有着独特的使用价值。

大约四月份,乂度推出了POKE系列的第二款作品——POKE II。几年前的初代产品设计上很大程度考虑了自身与WALKMAN设备的搭配效果,而POKE II所瞄准的搭配对象则是手机、PC等设备,“野心”显然更大。自然,我也没有放过尝鲜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箱——迎合年轻化潮流

开箱——迎合年轻化潮流

POKE II的包装体积不大,采用的还是常见的纸板套盒。盒内除了机器本体之外,还有Type-C充电线、USB A转C插头、双头Type-C USB线、Lightning转Type-C OTG线、魔力胶贴等等配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往乂度推出的器材,在外观设计上是比较“硬核”的,和“好看”总是不太能沾上边。这次的POKE II稍微迎合了当下年轻人对潮流设计的喜好:整部机器采用孔雀绿色,顶底两面的二次元图案和字样则配以对比度强烈的鲜橙色,背景还有密密麻麻的黑色图案打底。看上去,还是和以往的产品有明显区别的。

POKE II的造型没有脱离过往产品四四方方的框架,通体接近于一块扁平的长方体,只是左右两侧作了圆弧状处理,握持在手中并不硌手。机身长宽尺寸比现在主流的手机要小。外壳是金属材质,前后两面覆盖了2.5D双面玻璃,四周则经细腻磨砂处理,工艺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OKE II的机身上、下、左三面遍布了各种按键和接口。左边,电源键以及音量增减、EQ音效设置、蓝牙配对等按键一字排开。上方,4.4mm平衡和3.5mm单端两个耳机口、增益调节、滤波调节、输入切换按键呈中央对齐。底部则设置了Type-C数据口、充电口以及UAC 1.0/2.0模式选择拨杆。除了各种按键和接口外,机身正面靠下的位置还有一块0.91寸OLED显示屏,将机器的音量、增益、输入模式、电量比例等主要工作状态予以直观展示。

实际用起来,我觉得POKE II在外部设计方面依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个人感受比较深的在于两点:一是双面玻璃虽然亮眼,但也是个指纹收集器,且机器没有保护套,有失手摔碎玻璃的风险;二是音量控制颗粒度比较小,调节音量时往往需要连续按数十下音量键,终究没有滚轮操控来得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硬件配置方面,POKE II搭载双CS43198解码芯片,支持PCM 32bit/384kHz以及DSD256,支持8倍展开MQA。整个音频电路中解码、耳放电路、XMOS、数字接收芯片均为单独供电,这种电路设计思路以往我们常在一些中高端前端上看到,其作用在于确保各部分电流的稳定与纯净,降低失真度。

POKE II可以通过USB连接PC、安卓/iOS、播放器设备使用。另外,POKE II搭载了CSR8675蓝牙芯片,支持LDAC、aptX HD、aptX LL等主流蓝牙协议。

此外,POKE II设置了音效多模式定义的功能,预设了POP、MOVIE、GAME模式以及自定义调节。我推测这个功能应该是通过调整硬件EQ来实现音效的改变,粗略听下来,POP模式增强了中频的表现力,MOVIE模式通过增强泛音来模拟空间感,GAME模式下中低频量感有所增强。如果烧友有自己的主张,也可以在自定义模式中自由调节。

除了音乐播放相关的功能之外,POKE II还有一些超出解码耳放“本分”的功能。POKE II标配一块4000mAh、USB模式下续航约8小时的锂聚合物电池,除了给机身供电外,还可以反向给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充电,充当应急充电宝。POKE II还内置了麦克风,在使用蓝牙模式时,支持一键接听来电或挂断。

总的来看,POKE II的功能设计得相当全面,甚至还有一些令人惊喜之处,且基本上各项功能的设置都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颇为人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音——“大力”的奇迹

声音——“大力”的奇迹

乂度过往的耳放器材,无论是参数还是试听的效果,无不展现出“力大如牛”的特点。POKE II的平衡口在32Ω负载下输出功率达到了700mW,这一数据甚至达到了一些旗舰级便携播放器的水准;单端口则为340mW,同样不容小觑。

纸面的数据强大,实际声音表现怎么样呢?测试POKE II声音表现时,我关闭了POKE II的特殊音效,首先用qdc旗舰耳塞V14来进行搭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试听的是4.4mm平衡口的声音。整体听起来,POKE II十分强调声音的均衡性。其音色中正、略作暖化,没有可闻的音染,大体上还原了乐器和人声的音色。风格上,POKE II声音带有一定的鲜活度,且听感趋于沉稳,不存在很强的刺激性。这种端端正正的声音,初听虽不抓耳,却易于为听者所接受。

在素质方面,POKE II完全达到了进阶级播放器的水平,它和V14的组合表现也可圈可点。其中,POKE II的声场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环:横向拉伸的幅度较广,纵深感则稍弱,但横纵比例并不失调;并且,声场内部的层次感排布得尤为分明,比如聆听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时,仔细分辨也能够将乐器的相对位置关系梳理清。POKE II的动态擅于表现乐曲中大开大合的场面,在《柴四》第一乐章中,序奏的管乐、主题的弦乐张弛有度,气势波澜壮阔。解析方面,POKE II大体上做到应有尽有,且不刻意锐化或放大细节,强与弱的对比鲜明。结像的成型稍微显得有点大。相对其他维度而言,瞬态算是POKE II素质中不出彩的一项,响应并不非常迅速,留了几分尾韵。

而三频方面,POKE II在大致均衡的基础上加重了高频的表现。把高频单独拎出来听,其清亮的光泽、丰富的信息量着实令人过瘾,像演绎《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时,整一部作品听下来都十分顺耳、舒服;如果将其放在乐曲中聆听整体效果,那么高频的华彩绝对是全曲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尽管在极高频处的延伸稍微有点收敛,但这并不妨碍整个频段的出色表现。

其他频段中,中频的厚度适中,人声位置略靠前,但没有完全脱离和背景音效之间的联系,比如聆听《红豆》时,王菲的声音口型十分清晰,但并不比伴奏音效明显更靠近耳朵;齿音有一定的消减效果,对于王菲的作品而言依然有残留。低频的量感和弹性都算恰到好处,下潜程度较深,对于氛围感的营造效果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POKE II的电路采用真平衡架构设计,因而在声音风格上,单端口和平衡口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只是单端口毕竟输出功率不如平衡口,在动态、声场方面相对而言有点趋于保守。但抛开这种自我对比,我认为POKE II的单端口已经足以应付那些对推力要求不苛刻的塞子了。

此外,POKE II平衡口驱动V14时,停止播放时可以听到一丁点底噪。换到单端口驱动时,底噪的问题便消减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POKE II价位只在2k档,但综合其驱动力、素质、三频表现等方面来看,POKE II足以和时下5k以上价位的播放器相媲美,尤其是怪兽般的大推力、层次感分明的声场表现,令我印象深刻。如果非要和更高级别,也就是万元级播放器对比,我认为POKE II差距主要存在于密度和细腻度方面。当然,我们无法苛求一款2k价位的解码耳放能够做到十全十美,以现在的表现而言,POKE II已经足够出色。

搭配——不变的饱满

搭配——不变的饱满

除了V14之外,我还选择了几款主流中高端耳机来搭配POKE II——

POKE II+Dream XLS+CODE 51

DITA Dream XLS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款旗舰动圈耳塞,其宽松、自然的声音姿态令人沉醉;在搭配Effect Audio的CODE 51升级线之后,XLS整体风格并未大改,但声音纯净度和凝聚力有显著的提升。

以POKE II平衡口驱动换线后的XLS,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宏大”——这既是指声场上不见明显边际的宏大,更是自然舒展的声音风格造成的心态松弛。细细分辨,会发现这套组合在解析上的发挥也达到了分毫毕现的水平,譬如演绎南里侑香《焔の扉》时,远近强弱不同的配器细节一点儿也没被放过。POKE II将XLS三频往上盘进行了一点抬升,但下盘的表现依旧不失扎实。

POKE II驱动下的XLS,维持了均衡、温和、耐听的特色。对比过往我所听到的更高级前端驱动下的XLS,我认为POKE II塑造空间感的效果已经十分优秀,只是在密度方面略有欠缺。但总的来说,这套搭配的声音是能让我长时间听下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OKE II+禅PRO

达音科禅PRO这款动圈耳塞,在其所在价位上具备相当不错的实力,且纯金属振膜外加纳米晶体钻石镀层单元的潜力也相当可观。

以POKE II的单端口驱动禅PRO时,塞子在声场和动态上的优势得到发扬。两者擅长营造声场层次感、堆叠乐曲气势的共性相得益彰,叠加出不错的空间感效果。换用POKE II的平衡口驱动时,整体的素质发挥更上一个台阶。稍有不足的是,POKE II驱动下,禅PRO低频稳健、扎实的特点则没有得到充分的表现。

从风格上看,POKE II驱动下的禅PRO保持了广泛的适配性,其中器乐略优于人声的发挥。对于那些喜欢在流媒体音乐平台打开个性推荐、随性听音乐的烧友来说,这套组合应该说是相当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OKE II+D5200

我个人通常不建议以便携前端来驱动头戴大耳。这回选用天龙D5200来搭配POKE II,主要是为了上探这台解码耳放的潜力。

POKE II单端口驱动D5200时,整体的声音表现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架构,只是力量感稍逊。而当我换用一根4.4mm平衡线、用POKE II平衡口驱动D5200时,尽管声压的变化相差不过几格音量,但声音的层次感提升十分明显,人声和不同器乐的结像扎实凝练了许多;力量感也上了一个档次,对于不同乐曲所传递的情绪能够更加精确地把握住。

当然,比起台式耳放驱动D5200的效果而言,POKE II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POKE II驱动下的D5200是骨架结实、有血有肉的。这个效果,已经超出了我对于便携解码耳放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来看,POKE II强悍的驱动力足以让当下主流的旗舰级耳塞发挥出优异的实力。尽管POKE II未必能把所有耳机都驱动得高度饱和,但大体上也能达到一定的饱满度,让塞子发挥出不错的实力,同时不出现恶声。加上POKE II本身声音均衡、无明显倾向、易于发挥耳机风格的特性,可以说,这款解码耳放对于主流旗舰级耳塞而言,是相当友好的。

尾声——便携解码耳放的价值

尾声——便携解码耳放的价值

便携解码耳放器材历经随身HiFi发展的各个阶段,所搭配的音源从MP3、便携播放器一直到手机,换了一拨又一拨,自身的形态倒是一直没有太大改变。在各色小尾巴器材声音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或许会有人质疑:售价达到2k级的POKE II,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从当前HiFi市场的情况来看,POKE II所处的这个价位,正好是小尾巴与更高级器材的分水岭。如果拿POKE II与一些售价较高的小尾巴进行声音上的对比,那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恰恰是这种不公平对比,让刚入门的发烧友得以一窥高级前端器材的魅力。

当然,如果还以传统捆绑玩法的角度来看,POKE II无疑称得上是性价比不错的器材。对于一些曾经手持入门级播放器的烧友来说,POKE II在一个相对不算高的价位,使声音产生显而易见的提升,让烧友在接触高端耳塞时,得以突破老前端的限制,更真切地感受耳塞实力。

如果仅仅纠结于体积以及便携性的问题,那便携解码耳放确实处于劣势。但HiFi器材总是要在便携性和声音表现两者之间作出取舍,“变着法子折腾以获取好声音”才是玩HiFi不变的主题。

现如今,便携解码耳放类器材在市面上已经步出主流行列,如乂度这样专注于做解码耳放的品牌更如凤毛麟角。POKE II这种器材的出现自然不大可能扭转主流玩法趋势,但或许能让更多的人重新找回折腾好声音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