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某月,山东九龙山,一群人在深夜里撬开了一座带着巨大铁锁的神秘古墓。在打开墓室后,迎接他们的却是颇有几分惊悚感的画面:

墓室内隐约飘出一阵刺鼻的气味,而棺木内的尸骨身穿龙袍,却尸骨发黑,竟然是毒发身亡。到底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早在一年前考古队在九龙山村民的传讯下知道了此处有一个古墓,便准备对其进行发掘。临到挖掘时,发现并没有费太多的功夫:除了第一道墓门因为铁锁生锈而用钢锯锯开外,第二道墓门前居然摆着一把钥匙,直接用它进入了古墓的后室。

不过,当考古人员刚踏入后室时,却发现墓室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腐臭味,在其正中摆放着一具做工考究、样式精美的棺木。在考古队员小心翼翼起开棺木后,终于见到了墓主人的庐山真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见墓主人身穿金锻龙袍,头戴圆形华帽,腰上系着上等玉佩镶嵌的玉带,在其两处腋下还安放着两块精心打磨过的金块,只是尸骨却发黑,从发黑的位置集中于内脏部位看,应该是生前便服下毒药。不仅如此,在尸身与棺椁之间还垫着金丝棉被,上面放置着19枚洪武通宝。(因平台规则,尸骨图无法发出)

洪武二字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而依照明朝时期的丧葬时期,19枚洪武通宝则意味着墓主人在十九岁就结束了生命。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包括玉器、木俑、金器等共1100多件,而这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放置于朱漆木箱内的“九旒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顶“九旒冕”通体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高约18厘米,以滕篾编制,外饰罗绢黑漆,辅以金圈、金边,其前后各垂放着9道旒,每道旒上又有9颗玉珠,共计162颗。根据明朝礼制,帝王通常为12道旒,而亲王、诸侯等则为9道旒,显然墓主人应该是明朝时期的亲王。

不过,明明墓葬如此高级,也没有被盗墓贼毁损的迹象,但墓室内却没有墓志铭。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答案就在墓室内的一个金色盒子里,里面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鲁王”三字,而明鲁王其实就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因为宠爱其母郭宁妃产下一子,才刚满2个月就被册封为亲王。

有趣的是,由于当时朱檀年纪太小,没办法独立出席册封典礼,朱元璋甚至专门设置了“保抱”一职,其职责就是抱着年幼的亲王行礼,想来也是考察明朝官职的趣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历史记载,朱檀年幼时颇有一代贤王的风范,能够礼贤下士,又博闻强记,擅诗歌又能体察民情。因此,朱元璋对他虽然比不上对太子朱标的喜欢,但还是颇为宠爱,才刚到了分封的年纪就将富饶的鲁地分封给了他,并将信国公汤和的女儿赐婚给他。

只是,这位鲁王朱檀大概真的是“伤仲永”,又或者没有了朱元璋的看管,他到了自己的封地后便彻底变了个人,终日骄奢淫逸,还迷上了“金石”之术,甚至干出了惨绝人寰的荒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道士居然对朱檀说要炼出极品丹药,需要用100名7岁以下童男做药引,他便和妻子汤王妃派手下在城中四处寻找男童,引得城内百姓怨声载道。这个事情传到京城后,朱元璋大怒,不仅当即下令处死汤王妃,还对朱檀施以侮辱意味较重的髡刑,即剃光头发和胡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朱檀不仅不思悔改,反而继续我行我素,最终因为炼丹而年仅19岁就命丧黄泉。想来是朱元璋虽然对这个儿子感到失望,但毕竟还是舔犊情深,依然下令厚葬朱檀,谥号为荒,这才有了“鲁荒王陵”,墓中文物大多收藏于山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