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绝望的灾区现场

“兄弟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灾情就是命令”

14年前汶川地震,15位身穿军装的战士从5千米的高空生死盲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踏上这个飞机之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遗书递交给了上级。

他们这一去带着坚定的决心,而这15位勇士之所以进行这场生死行动,是因为下方有数万的百姓在等待着拯救。

2008年是全国人民都为之伤痛的一年,5月12日,汶川地区爆发了8级大地震。

随着一阵地动山摇,在人们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房屋轰然塌陷,许多人还来不及呼喊就已经被埋在废墟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发生时是在下午2点28分,大部分学生还在教室里上课,很多人还在高高的办公楼里上班。

然而随着地震的发生,平静彻底被打破,数万同胞顷刻间遇难,这场灾难打了人们一个措手不及。

但这还不是最令人绝望的地方,随着大楼的倒塌、地面深陷,除了交通措施彻底瘫痪,就连通讯功能也被斩断了。

里面遭受着灾难,外界的人却无法取得联系,救援工作一时间无从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这个时候,解放军部队接到了紧急救援任务,现在想要用最快的速度了解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直升机进入灾区

虽然办法很好,但是当直升机真的飞到空中时,人们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还要多。

四川原本就是一个多雨的地区,当天天气情况也不容乐观,直升机在上方根本看不清底下的情况。

原本侦查人员试图将直升机直接降落进灾区,但是地面被破坏得太严重了,到处都是废墟残垣,直升机尝试了数次都无法降落,最终只能无奈返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面的人们此刻已经急得跺脚了,灾区内遇难的同胞们等不了,每一分钟的流逝,就会让他们多一分危险,现在的情况万分紧急。

最终经过商议,部队的领导决定派出空降兵来执行救援任务。

也许很多人以为,空降部队的士兵们每天都会进行专业的训练,他们还有完善的工具,只要带好救援物品,直接跳伞降落进灾区就可以了。

这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

地震发生当天的凌晨,空降兵部队的所长李振波接到电话,是值班室打来的,要求他到会议室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明白一定是灾区有了安排,于是立即赶到了会议室,他猜想的没错,这一次接到了一个任务,上级打算抽调一批空降兵进入灾区。

他们的工作是在灾区上方跳伞着陆,然后实施救援工作,这批空降兵的挑选要求就是身体素质过硬、专业技术过硬!

灾情不等人,李振波所长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仅仅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就抽调出120名精英人员,组成小分队开始向灾区方向出发,而这次行动的领队就是李振波本人。

现在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一次等待他们的,也许就是生死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跳伞是生死挑战?

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上午,武汉机场紧急起飞了一架特殊的飞机

这架飞机中搭载的除了100名空降兵,还有40吨的救援物资,一架小小的飞机承载着万千民众的希望!

这100多名空降兵中,最终挑选出了15名专业骨干,他们将执行最后的空降任务。

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李振波已经48岁,早已超过了跳伞的规定年龄,最小的才刚刚20岁,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于李振波来说,他即使明知自己的年龄已经超限,但是他不愿看着家国有难却什么都不做,就这样,15位勇士毅然承担起了这次任务。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次“生死挑战”呢?跳伞工作难道不是他们每天必须的训练项目吗?

其实看看四川的地形就明白了。

四川是一个盆地地区,四周都是高山环绕,大多数山体海拔都超过了4500米,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安全跳伞的高空高度为500~1500米,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带来的不仅仅是跳伞的危险性,还会有气压、气温、缺氧的问题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想要完成跳伞,那么飞机就要压到1500米以下的高度,但是四处的地形却不允许,如果想要首先保证飞机的安全,最低高度只能在5100米~5500米之间。

这个高度比安全跳伞高度整整超了10倍!

更重要的是,在下落过程很可能会遭遇强风,那么降落地点就不能保证,中途很可能会导致空降兵撞向山体。

现在下方情况不明,跳伞困难重重,成功率也一再打折扣,而空降兵们进行的还是盲跳。

这也就意味着,这15位勇士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自己必须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李振波的侦查,最终他锁定了茂县的上方,所有人做好了心理建设,飞机朝着茂县方向出发了。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天不遂人愿,跳伞难题还没被攻克,当天竟然又开始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

飞机在8千多米的高空飞行,飞行员艰难操控着飞机下降,等到飞机穿透云层降落到6千米高度的时候,整个机身已经结冰了。

外面的窗户都被冰层覆盖,雨刷器被冻住,就连舱门也打不开了,机舱内所有的警报灯都亮了起来,因为处在云层的下方,飞机的能见度连50米都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恶劣天气根本无法进行救援,飞机盘旋一圈后找不到合适地点,只能原路返回,再重新寻找时机。

此时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的低落,现场寂静无声,尽管大家心中沉重,却没有一个人有过退缩的念头。

在他们执行这次任务之前,这15位勇士早已经交代好了自己的后事,有人提前给爱人打了预防针,也有人将银行卡号反复告知家人。

这一趟凶险万分的任务,他们务必要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位勇士现在如何了?

15位勇士5千米高空跳伞,赌上自己的性命去救助灾区群众,他们是谁的父亲、谁的丈夫,又是谁的儿子呢?

5月14日上午,天空终于放晴,战士们把握好这个时机,立即开始出动救援。

“灾情,就是命令”

这是李振波跳伞之前说的话,说完之后毅然第一个跳出机舱,此时飞机距离地面5千米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振波跳下后,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气压的撕扯,随后缺氧、低温让他头晕目眩,他经历1500米的下坠,这才打开了翼型伞。

然而就在他准备打开降落主伞时,却发现出了问题,他尝试了多次都没能打开,好在经验丰富的他并没有惊慌,在700米的高度时打开了备用伞。

除了李振波之外,接连跳下来的人也遇到了这种情况,甚至在他们中间,还有一位家乡是四川的空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妻子与母亲就在废墟之下情况不明,他的内心比谁都要焦急而坚定。

很多人在降落后遭到了撞击,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好在问题不大,他们经过简单地处理后就立即开启了救援工作。

他们需要救助的灾区距离降落点还有200多公里,15位勇士只能徒步行走,翻越了4座山峰,途径7个乡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此刻,被困在灾区的人们看到这些“天降神兵”,瞬间燃起了希望。

这时已经距离地震过去30多个小时了,很多人一直在忍受饥饿,盲目地等待着救援,而此时,他们的希望即将到来了。

这15位空降兵的任务除了救援,还要向外界传达信息,引导飞机空降物资,然后挑选合适的地点清理出临时机场。

他们承载的是10万同胞的希望,每一位身上的衣衫都不再整洁,每个人都疲惫不堪,但是肩上的重任还压着,他们一秒都不敢停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4号跳伞开始,一直到19号圆满完成救援工作,他们几乎没合过眼,直到执行完任务返回部队,突然的松懈让好几个人都大病一场。

任务完成后,他们又恢复了往常的生活,仿佛这一趟浴火归来,对他们来说是那么平常的一件事。

2018年5月12日那天,刚好是汶川地震十周年,这15位勇士还曾提议聚会,但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人早已退伍,有人在外经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次聚会并没有组织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距离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14年,当年这几位英雄早已各奔前程,只有少数还依旧留在部队中保家卫国。

汶川地震的发生是国人心中的痛,但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让我们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烈火,他们在炽热的岗位上保家卫国,给了我们安稳无虞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他们就是我们的底气,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