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芝书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最初接触古籍,是在儿时,爸爸的老木箱子里装有一箱子古书,文学,医学,风水算命的都有,但品相都不好。农闲或雨天,闲暇之余,父亲便会拿出来翻翻,看看医书,懂点草药,看看命理书,不时掐指算算。渐渐地,我也起了好奇心,趁父亲在时拿起他的古书看看,因为父亲平时不准我们动他的书,怕小孩子损坏。

一本古书在手,轻轻的,古书很轻,没有课本书沉。第一次知道是从后面朝前面翻的,从上到下,从右到左阅读的,遇到精彩地方前人还用笔圈点,天头空白处更是写上漂亮的毛笔字,诉说自己的观点。

那时的我虽然不懂古籍,但一书在手,轻轻的翻开它的筒子页,(因为古书都是一页折两面,才有了书口印书名卷数刻工名鱼尾黑口白口之说),上面的木版字个大墨黑,手工宣纸的帘纹清晰可见,再低头,轻轻的把鼻子埋在书里,轻吸一口,咦呀,纸页的书香揉和着油墨的清香,这时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爽,真的好闻,此时我才体会到了为什么叫古色古香。渐渐地心里便有了收藏保护古籍的想法。

长大参加工作后,为了生活,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几次南下广东,因为没有高学历没技术,一直都生活在最低层,生计都成问题,收藏古籍只能是心底的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后来辗转反侧才回到成都,工作暂时稳定下来了。周末放假周边四处逛逛,才发现还有古玩市场,市场里什么都有卖,哇塞,居然还有卖古书的。

那时的古籍虽然没有现在炒得高,但在商人手上买也不便宜,我只能节衣缩食,攒钱挑自己喜欢内容的古籍买,那时的货源多呀,而且买的人还少。不像现在,竞争这么激烈,逢场了,整个市场都不见几本像样的好书。

谁能想到,数年后的我,居然靠买卖古籍为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卖书的钱,古籍养活了我。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制鞋厂,专门做俄罗斯订单,由于大环境不好,公司宣布在2016年五一劳动节前解散,像我这种工作十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老员工,公司补偿了我一万元,十年呀,25岁到35岁,我最好的青春。就值这。后来看见别的厂,老板跑了,员工几个月工资都没发。我也释怀了,现在我挺感激我们老板的,真的。

失业后,找了几个工作,都没习惯,也没继下去,再次失业了,这次没去找工作了,加上手上还有点闲钱,我把全身心都用在了我喜欢的事情了,买卖古籍,边做边学,研究它。慢慢地,书越卖越多,现在手头古籍初算都超五千册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苦再累也值得,譬如凌晨四五点起床买货,淘书路上被雨淋透,个中滋味只有亲身体验,时间有限,先到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