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频发烧之路,是一条追求“极致之声”的道路,也是烧友们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好声音”认知的道路。

一路走来,你是否还记得初次试听高端器材的震撼?

你是否已经找到了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声音?

你心中的“梦想器材”又是哪一款?

在dCS和国砖吧联合举办的“至臻之声”主题故事征集活动中,众多烧友正在和大家分享自己与“至臻之声”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听听那些生动的故事——

#dCS至臻之声# 声之形

By @等待逆袭的坏坏

在探讨好声音之前,还是要引用一下“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我无非就是想再说一下关于“好声音”的概念,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声之劲

现在回想起我入坑那会,满心都在追求一个“劲”字。但是我鬼使神差地在AKG与歌德之间选择了前者,结果可想而知。我的耳朵并没有满足,我还是在追求声音的绝对力度,然后我搞了索尼的大轮胎,那个耳包在东北绝对是一个利器。我在追求有力度声音的路上没有持续多久,天天听动次打次,神仙也受不了。后来我就有点要退坑的想法了。但是入坑容易,退坑难啊!

声之透

就在我想退坑的时候,我了解到了AKG K171S这个耳机,从此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也就是从这开始,我完全放弃了有力度的声音,从而去追寻通透的声音。相信玩过AKG老耳机的烧友都会有这种想法,但是想玩大耳,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组HIFI系统,可能你会觉得搞一个一体机不就好了么?我只能说,我好羡慕你们,零几年那会的一体机大多数都像个大玩具,想要好声音就得老老实实搞分体。不同插头的连接方式、改善系统搭配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声音的过程绝对是小白的梦魇。但是只要用心学习,入门之后就会获得另一番感受。

声之谜

我接触过一些台机后,已经初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听音观。别老听别人对你说,听音这个事情,还是要老老实实一个一个去听得好。在我玩AKG老耳机的那些日子里,我发现每个人对声音有着不同的迷恋,即使是同一品牌的耳机,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人就喜欢K701那种奶油声,但我就喜欢K601的清新。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音才是王道。

声之形

听得越多,越发自信。有时在线下聚会上,碰见萌新想让老烧帮着推荐器材时,歌于斯的那几位不太着调的小伙伴都会拿出自己的器材让他们听听,只有帮助别人时,他们还蛮靠谱的。而我更在乎声音带来的整体感受,只有想确定现在听的器材会有什么缺点时,才会着重在某一因素上听上一听,没有万能的器材,只有搭配的技巧。声音上的形象有时就像与老友聊天,即使许久不见面,但他说的每一句话你都会仔细听,并且你能猜出他最近过得如何。而我认为好的声音要更会倾诉,并且不会让你觉得累,让你觉得我要慢下来,听听到底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s://tieba.baidu.com/p/7819224138

#dCS至臻之声# 浅谈好声音的几个拓展属性

By @盖梁支座

多年以来,我一直不厌其烦地跟所有的人说,好的声音是音乐内容的延展和音乐情绪的表述。

好的声音一定是与音乐本身协调的,这一点在十年前的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第一期中,刘欢就有过这样的阐述,歌手的演唱情绪和延长状态,必须要与所演唱歌曲的内容一致,否则无论技术如何,都不是好的演唱。

同样的道理,HiFi呈现给我们的声音,也一定要以音乐的内容和主旨作为基调,由此展开,才能成为真正的好的HiFi,好的声音。

这个命题之前阐述过无数次,我今天要说的,是在这样的大命题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的,好的声音所需要具有的几个方面的特质和属性。

1、前瞻性

“耳朵收货”的道理被HiFi圈子广泛认可,我个人对这个概念其实是持不确定态度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喜好、观念以及认知,都是在一直变化的,所以,我们对于声音的判断标准和判断结果也是一直变化的,并且我们在不同时期,对声音的判断的重点也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对于新手而言,其对声音的理解和认知,变化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可能一个月前喜欢动次打次,一个月后就迷上了细腻的小提琴。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讲,主观的视听,其实更多是当时所处时期的一种喜好。

所以,对于高端的HiFi设备,在提供了足够的素质水平和调音状态以后,就需要在审美角度,具备足够的前瞻性,让听者在欣赏器材的过程中,具备足够的提前量,来延缓审美疲劳。

比如音特美ER4,这条耳塞是很多人最爱的耳机。但是很少有人用这条耳机作为常用耳机,很大程度就是这条耳机在一些方面的优势很突出,但是在声音内容的深度和丰富性上其实是匮乏的,很难让人长期、高频率地听。

所以,优秀的设备,需要具有更深的审美层次和内容深度,做好听者的“审美储备”,才能具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和更加深层的音乐鉴赏能力。

2、指导性

如果让我给HiFi分类,或者给声音分类,我觉得一共就两种声音,一种是以听者为中心,以其喜好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宗旨的声音;另一种是能够把自身的一些想法、情绪主动传递给听者,以设计者的审美为中心,去主动影响听者的观念的声音。

这两种声音其实并不矛盾,而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同一个声音中,也往往有这两种元素,而各自比重不同罢了。

那么,什么是有指导意义的声音呢?

就是设计者、调音者通过声音的特点和内容,让听者去接受他们的观念,让听者不但在HiFi的过程中得到属于自己音乐世界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其中有所启发和学习。

所以,我很多年前就曾经说过“HiFi”不是玩伴、不是玩具,而是老师,它能够教给我很多知识和感受。

所以,优秀的HiFi,应该具有这样的指导性,但是,指导性又谈何容易。就像普遍服务于大众的音乐能够赚到钱,而小众艺术家往往穷困潦倒不体面一样,做小众设备注定很难。

我手里有一款名为“悟”的耳机,我觉得这款耳机就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乃至于教授。这个耳机的名字也好,“悟”——“听音乐得靠悟”,这话是窦唯说的。

3、底色

底色这个词,更广泛的段子是“穆特的性格底色是上帝给她涂上去的,只要她不能超越上帝,那她这个性格底色就是脂粉气”。(摘自《遥远的救世主》)

所以,我也曾对女性演奏家抱有成见,比如我前些年就一直很坚持阿格里奇的《第一钢协》太过于柔,缺乏了苏俄演奏家的那种刚性和彪悍,不足以代表老柴的作品。

不过后来我还是认为,一个声音还是必须有它的底色。首先要有底色,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是不是相对更合适的问题。比如卡厨的《我的祖国》也把东欧的集会注入了维也纳宫廷的味道,我们也很难说他是不好的,而是更多了一种新的理解和体验。

一款HiFi产品,乃至于一个品牌,其实都应该具有它的底色。

这是一个审美习惯的传承和引导,是一个对音乐理解的综合融汇。底色既是时间的累积,也是众人的交融,我们不必去剖析底色的由来,而应该去体验底色的韵味。

底色像什么呢?如果把音乐比作视野,那么底色就是一个滤镜。有时候,透过滤镜我们看见的才是更加真实的世界和音乐。

这也是HiFi最重要的乐趣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s://tieba.baidu.com/p/7819910613

#dCS至臻之声# 关于我所听过的“天籁之音”

By @fts11259375

作为一名浅尝辄止的小烧友,我从未听过万元以上的高端设备,说来也很惭愧。不过在20多年听音乐的过程中,我也确实听到过几次让我感动的“天籁之音”……

环境篇

记得在大学时代,我第一次购买像样的听歌设备:索尼的鱼雷、AKG K315,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在被窝里听情歌,当时听到的声音早已忘记,但是听歌时的那种状态和感觉至今无法忘怀,无法用言语来形容,非要形容的话就是感动到流泪吧。

器材篇

工作后,我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要自己做一对音箱,于是便摸索着做了一对迷宫箱,可能音箱的结构并不合理,但就是单纯地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音箱发出声音的那一刻,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更让人激动的是,音质超过了自己的预期,在听枪花的《November Rain》的时候,开头有一小段闷雷,居然是从房间天花板上发出来的,这是我在耳机里从未听到过的细节,当时的感觉就是:值了。

音乐本身也往往能给人带来感动,比如学生时代几乎每天都听的周杰伦。最近一次让我觉得惊喜的声音,是TACET这家公司出的唱片,他们家用真空管录音的古典曲目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古典乐的魅力,让我沉迷于各种弦乐温润绵延的音色中,当然,这种音乐本身带来感动的场景太多了,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不止一次。

以上就是我听过的“天籁之音”,可能对于很多烧友而言,我的经历都不值一提,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真正重要的不是“天籁之音”,而是追求“天籁之音”的过程,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过程,很可能也就不会有之后的感动。

最后,祝愿所有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籁之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s://tieba.baidu.com/p/7821879871

#dCS至臻之声# 我理想中的天籁之音

By @jeon jing

说起HiFi,那可能要从我小时候说起了。每每去听音乐会我都会感觉到情感的共鸣,或悲或喜,总会和演奏者产生一样的情愫。进入大学,我开始了疯狂的发烧之路,约三两好友进入HiFi店欣赏器材,总会感觉莫名激动。

慢慢的,或许是器材听多了,我逐渐以不断更替设备为乐,从入耳式耳机到头戴式耳机,总感觉有着不同的体验(或许是好奇心驱使我想听到新的声音),然后我就听到了那让我特别心水的t+a p和皮碗,这两个在几万的胆放驱动下,声音是格外的动人,皮碗悠扬的女声、t+a p均衡且具有爆发力的声底,让我感觉这或许就是天籁之音吧。

直到我又和朋友去了音响店,逛了音响展,听了那动辄几百万的一套套台机设备,那声音的冲击力和器乐的还原度、音乐的自然度都是便携设备亦或是头戴式大耳不具备的,因此我开始心水落地音箱……

不过在我眼里,至臻之声是那HD600,陪伴我走过了几年的风风雨雨,不管我失落还是快乐我都会去插上设备听听它的声音,它是我的情感寄托,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伙伴,也是我疏解情绪的载体。真正的“至臻声音”不在于价格有多贵,而在于它之于人的意义和价值,这不是声音的表现可以带给我们的。

我希望自己可以不忘HiFi发烧的初心,继续欣赏音乐,寻觅心中的极乐净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ttps://tieba.baidu.com/p/7818917965

“至臻之声”主题故事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每个人心目中对“好声音”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作为一名发烧友,你是否希望与我们分享你与“好声音”和“好器材”的故事?你可以为我们讲解你理解中“完美声音”的模样,也可以分享自己听过的最优秀的一款器材,聊一聊你的感受。当然,如果你是dCS的老朋友,我们很乐意聆听你与dCS相识相知的故事。

只要你在任意公开互联网平台按要求发布不少于300字的分享内容,我们就会送你一份精心准备的dCS专属礼品!最后我们将会从所有参与者中选择三位,送上我们的超级福利!

活动时间:

2022年4月30日-2022年5月20日

活动奖品:

一等奖(1名):dCS BARTÓK® 解码耳放一体机(价值14万元)试听资格(一个月)+dCS专属纪念品

二等奖(2名):dCS BARTÓK® 解码耳放一体机试听资格(一周)+ dCS专属纪念品

参与奖(若干名):dCS定制保温杯等专属纪念品

1. 在任意公开互联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微信、贴吧、HiFi论坛、bilibili等)分享你与“至臻之声”的缘分,文章内容可以聊一聊你心目中的“极致好声音”应当是什么模样,也可以分享你购买或试听过的最优秀的HiFi器材,或是你聆听现场音乐会的一次经历。

2.文章标题需含有话题#dCS至臻之声#,体裁不限。

3. 文章需不少于300字,并至少含有一张配图。

4. 文章发布后请将文章链接粘贴回复至国砖吧活动帖下方。

活动贴链接:https://tieba.baidu.com/p/7817024167/

备注:

1. 本次活动投稿的所有故事需为原创。如发现抄袭、套作等违规操作,国砖吧吧务组将会对涉事ID进行严肃处理。

2. 由于系统吞楼严重,在本帖跟帖回复后,收到楼主的“确认”二字后,视为活动参与成功。

3.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dCS官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