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调节情绪和克制冲动,是疫情期间父母的一大重要课题。

疫情带给大家不仅仅是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不便利:买菜只有保供套餐能选择,快递一个月都到不了小区,想要出去走走的想法一再搁浅,要带娃对家长们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带娃出门遛弯要一直盯着娃不能把口罩摘下来,在家陪娃上网课要先准备好开胸顺气丸,边抗疫边委托老人带娃亦是要做好和娃吵架的准备……各种折腾都让家长们身心俱疲、分分钟就忍不住情绪失控,平静的生活成了最大的奢侈品。疫情刚开始时辅导孩子作业不知道逼疯了多少家长。经过两年的“斗智斗勇”,家长和孩子还是没有在学习问题上统一战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看过网上的一个段子,很真实也很扎心:“花了好多钱买了学区房,结果就上了三年网课”。家长们不惜背负沉重的负债,只为娃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更上一层楼。但家长们的想法是美好的,债务也是真是的,现实却遭受了疫情突如其来地打击,原本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的美好愿景变成了陪娃在家上网课的鸡飞狗跳。

吉林有个妈妈,给娃辅导数学作业时直接被气哭了。
孩子做数学题,题目是一桶油原价27元,超市搞活动买二送一,搞活动后一桶油多少钱。
孩子似乎被题目也绕晕了,回答说一桶油54元,两桶油27元。
妈妈怎么引导都无济于事,孩子就是转不过弯来,直接让妈妈气到崩溃,忍住不揍孩子,却没忍住自己的两行热泪。
12岁初中生居家上网课,妈妈是抗疫志愿者,怕她自己上课时偷偷玩手机,就在学习桌上方装了一个监控,要求女儿在非上课时间把手机放在监控范围内。
结果,你猜怎么着?
学过画画且天资聪明的孩子,竟然把习题纸做成手机模型,以此鱼目混珠。
看到监控把“作案过程”拍下来的妈妈,哭笑不得,竟一时无语凝噎。
南京有个妈妈,自己和丈夫都要上班,只能委托场外人员——孩子的外公外婆帮忙。
但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还问题不大,学习就是大人小孩一起崩溃了!
比如外公外婆给外孙用南京方言默写,
外公外婆报:“en汉”“装shu”“麻qio”……
孩子根本听不懂,急得快哭了,一着急就拼命给妈妈打电话!

这三个例子只是三个家庭的缩影,现实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难,需要家长去克服。但是家长崩溃的情绪,却只能自己去消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咱们的政府很给力,能够集中力量组织大规模的全民核酸和集中隔离,大家上下一心的抗疫决心很强大,但疫情的反复依然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持续的时间转眼就是两三年。学校作为人员密集、流动性极强的场所,很自然就屡屡被禁止流通,学校被要求从“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而当孩子的学习课堂从学校转移到家里,学校的利用率变得极低,家长因为陪伴孩子上网课而让亲子问题面临考验,一方面要迎接来自老师的“虎视眈眈”,被要求着做各种功课;另一方面又要肩负起各种职能,做娃的厨师、服务生、老师、保安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因为疫情反复肆虐而经常停课的地区,学区房的价值和意义实在是大打折扣,很多家长都是无心吐槽。

从家长的角度看,和娃宅家+上网课的确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一方面,家长是家庭的中流砥柱,是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疫情让一切变得都不太确定,工作变不稳定、工资大幅缩水、收入来源渠道更窄,家长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再好的亲子关系也需要彼此独立的空间,原本家长上班、娃上学,每天有一大段时间彼此互不干涉,亲子关系更亲密;如今家长和娃24小时捆绑在一起,想要“彼此相看两不厌”,就只能是想想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娃的角度看,在家上网课也是百无聊赖的无奈之举。原本你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时不时和小伙伴嬉戏打闹,学习松弛有度,是轻松而快乐的;但现在,只能在家对着冰冷的电脑屏幕,忍受家长的各种“管”,还经常需要排大长队做核酸,内心的压抑也是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在通知娃在家上网课的同时,也公布了全市各区的心理咨询热线,甚至还安排了点对点的心理辅导老师,呼吁大家千万不要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的一粒沙落到谁的头上都是一座山,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免不了不可控的焦虑暴躁。我们真诚地希望全社会能够有更多设身处地的方式方法,能够更优解地帮助他们,大家携手并肩渡过这个紧张阶段。也希望咱们能早日战胜疫情,神兽早点归笼,我们尽快回归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期待疫情结束,竹妈和你相约觅食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