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27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兰台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有“沈霍伊”之称的沈阳飞机制造厂在仿制苏-27战斗机的整个过程有多艰难。可以说互联网上99.99%的网友对“沈飞”的评价都不够客观,原因就是这些网友根本不知道在对方不配合的情况下,光凭样机,想要成功仿制一架三代机有多难。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和苏联商量引进“苏-27”战斗机的事宜。1990年3月,国防科工委派出专家组访问苏联,研究购买苏联武器与技术的可行性;同年4月,中苏共同成立了一个航空航天工业合作工作组,这个工作组级别很高,苏方组长是苏联国家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别洛乌索夫,而中方组长是刘华清上将。1990年5月,刘华清将军访苏,将军访苏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究竟是购买苏联哪款战斗机,在详细了解了苏-27以及米格-29的性能后,苏-27给刘华清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中方决定向苏联购买苏-27战斗机。之后两国就购买苏-27在莫斯科以及北京进行了多轮谈判,可以说在谈判过程里,中方代表与苏联(后来俄罗斯代表)斗智斗勇,可以说最后签署的合同里,每一个字都是中方代表据理力争的结果。顺便说一句,当时中方代表在北京谈判时,一天的餐饮标准是1.2元人民币,由于每次谈判后,中方代表都有召开长时间总结会议,1.2元的餐标根本不够吃,根据当时参加谈判的中方代表们回忆,那段时间经常饿得在酒店里到处找吃的。因为谈判级别很高,保密性很强,于是代表即使家在北京,也是不能回家的。当然,中方引进苏-27,肯定不是像印度一样只引进成品,还希望苏联(俄罗斯)出售相关技术,一直到1996年,中苏双方才达成协议,俄方向中方转让苏-27技术资料、图纸、工装、制造工艺和加工设备共数百项生产技术,但不包括发动机技术和图纸;生产线先采用高散件打通总装线,再用中散件打通装配线,然后用低散件打通生产线,最后用原材料打通零件制造线,全程由俄方提供技术支援。协议签署后,中方把仿制苏-27的任务交给了“沈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苏谈判双方“沈飞”接手后才发现虽然签署了协议,但是俄罗斯方面还是搞了不少小动作。首先,俄方把所有工艺卡片上的切削转速、每刀的深度等等重要的工艺参数全部抠掉或者涂黑,而且俄罗斯方面的专家也绝不主动提供帮助,除非“沈飞”就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俄罗斯专家只负责解答这些疑问。要知道三代战斗机的各种零件一般都具有极薄、极软、极硬等极端金属特性,这也意味着在进行了切、削、焊接后,这些零件的残余应力留存很厉害。所谓残余应力,指的是任何一个金属构件或机械零部件加工完后,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除工件本身结构与材料的强度因素外,绝大多数原因是由于工件中残余应力造成的。焊接结构件轧制、锻造、铸造的毛坯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残余应力存在,加工后产生变形,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所以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消除和降低金属构件与零件的残余应力。换言之,如果没有相关工艺参数的情况下,在飞机制造过程中其实是不清楚有多少零件有残余应力,也不知道如何切、削、焊接才能让零件本身的残余应力减低到最低,又应该如何让零件应力充分释放。这里兰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正常工艺流程下,一个零件的切削深度至少要分五刀完成,才能让零件中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但是由于不知道正常工艺流程,结果我们还按照传统“多快好省”的生产模式进行,只切了两刀,这样看似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但事实上这会造成零件残余应力得不到有效释放,使得零件使用寿命远远低于正常指标。而更为要命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相关检测手段还不发达,许多零件的问题都只能在加载荷之后;加载荷,顾名思义就是在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加的载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苏-27生产线然而通常情况,加载荷通常是飞机整体总装之后,而这个时候虽然问题暴露了,但是导致问题的原因就有很多了,如果没有相关工艺参数和指导,“沈飞”只能一项一项慢慢排除。说实话,这本质上和“沈飞”重新设计生产一个新型号的战斗机区别已经不大了。另外,虽然在合作后期,在中方的要求下,俄罗斯专家才开始主动起来,但是几十年下来,“沈飞”工人不少工作中的习惯在仿制苏-27过程中也被证明是不合适的。比如前面说的应该切削五刀,工人多快好省的改为两刀。这也是为什么1996年引进苏-27,开启苏-27国产化道路,一直到2005年,沈飞才开始试飞歼—11B战斗机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歼11b沈飞在有技术资料、图纸、工装、制造工艺和加工设备的情况下,花了差不多十年时间吃透了苏-27的相关技术。说实话,这在发展中国家里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也正因为仿制苏-27,让“沈飞”上上下下得到了锻炼,比如“沈飞”就是我国第一个全面普及了尺寸链知识的飞机制造厂。(尺寸链:是分析和技术工序尺寸的有效工具,在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保证装配精度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正是经历了仿制苏-27,沈飞才终于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飞机制造企业。综上所述,沈飞能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吃透苏-27相关技术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上海汽车厂吃透桑塔纳全套技术花了七年半,而桑塔纳的技术难度显然不能和苏-27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