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邢方贵
编纂/杨正林
授权刊发/@秦楚刊号
郧阳城,这座屹立于汉江边的鄂、渝、川、陝毗连地域的重镇,如果从晋朝太康五年(284)改长利县为魏兴郡之郧乡县始,到1969年被淹没,已经延续了1685年,应该是千年古镇了。如果追本求源,从西汉在此设长利县推算,郧阳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者,从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郧乡县更名为郧县,到1969年,那也有692年,即近700年的建城史。我们不必放纵自己的感情,把郧县城的历史上推到公元前611年楚国灭郧境的古麇国而设钖县时期,说郧县城有2600多年历史。那不符合历史实际。因为古麇国都在五峰钖穴,楚人灭麇国后,即以麇国国都之名命名为钖县。五峰所辖的安城出土的“钖仓”泥封印足以证明麇国国都在五峰乡。而五峰距今日郧城还有140多里,我们不能搞“乾坤大挪移”那套把戏糊弄人。
那时的古麇国都,依凭的是汉水和巍巍高山作为屏障,并无城墙之建。公元前611年楚国灭古麇国时,无法突破麇人凭山临水的防线,楚庄王是绕道郧西天河口去突破麇国国都防线的一—因为汉江河道在此处对岸有一支流豁口,这豁口可直达麇国都城。麇国人在此豁口钉树桩,编栅栏以守护。但这未能抵挡志在必得的楚庄王的虎狼之师!楚人由此强行渡江,一举灭掉了曾使楚国几乎迁都的麇国。楚人记下了这一地名一—拦马河。所以后世国史、方志对于古麇国的记载,有“麇在拦马河”之说。
至于近年郧阳新城东岭拆迁区发现相当数量刻着“古麇城”的城砖,当然不是古麇国的遗物,砖上铭文清楚地刻着“古麇城”3个大字,其下刻着“同治六年重修”6个小字。原来这是清同治五年(1866)郧县按朝廷规定修撰完成《郧县志》后,按例规要补修郧阳府城墙;而郧阳府城墙在同治元年(1862)被太平天国抚王陈德才所率十万兵丁炮轰得残破不堪,需烧制大批新砖供维修之用。主修同治版《郧县志》的原云南巡抚、均州人贾承昭因在修志过程中非常看重古麇国历史,就建议在新造城砖上刻上“古麇城”3字以证郧县历史之传续,历史之悠久。
那么,后世的郧县县城为什么要从五峰移建到今日郧阳城地域呢?
因为古麇地处西北高山地区,当时主要是依凭高山峡谷、原始植被及汉江水道,从事渔猎及山林经济;延及后世,其下游大面积的淤积小平原使农耕文明大力发展,五峰的高山峡谷已难以承载农耕文明,郧县地域的中心下移是历史之必然。诚如古都西安,虽然是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朝古都,但因为干旱少雨,最终成为“废都”。
其次,现郧阳城地域成为后世郧县、郧阳府乃至郧阳抚台驻地,关键是由“郧关”而来。那么,“郧关”在哪里?它与郧阳府有什么关系呢?下期继续解析讲述。
史料告诉我们,郧阳府不是古麇城!
请加关注@秦楚刊号随时了解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