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选择去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就读。经媒体报道后,这一选择引发争议。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5月8日,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在这特殊的时刻,新华社《半月谈》微信号刊发文章《当年从北大退学读技校,他如今怎么样了?》,对十一年前引发争议的周浩进行采访报道,为职业教育加油鼓劲。

北京大学退学读技校,这确实是有轰动效应的新闻。北大退学读技校,对于当年地位低下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好像一下子就真的证明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很好,确实很重要。想一想都觉得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当年是多么卑微,一个北大读不下去的学生,退学读技校,职教人、技校人立即就觉得自身因北大学子的身份而显得荣耀起来。现在我们知道了,职教法已经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1年前周浩退北大读技校这样职教史上标志性事件,如果发生在今天,职业教育界是不是还会和当年一样兴奋不已呢?北京大学也好,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也好,他们本来就不是一类学校,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是很好的学校,两者之间并无可比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北京大学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两者本不可比却无端被媒体和社会大众拿来比较就能看出,社会大众与媒体能真正理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还需要一个很长的社会心理认同过程。

周浩的故事,被媒体和职业教育界拿来,是从招生的角度,证明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办学育人的成功。这种极端的孤例,其实根本不能证明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已经对社会大众具有强大吸引力。媒体追逐这种孤例进行报道,也许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预报预判预期的美好希望蕴藏其中,然而,当周浩事件发生11年来,似周浩这般成绩优秀的学生踊跃报考职业院校的情况并没有反复发生。再次举出周浩的故事,进一步反证了提升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地位和社会认同还任重道远。

在周浩北大退学读技校的故事里,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周浩毕业后留校任教。媒体报道,往往不经思考就选择了报道对象,并不顾职业教育办学的内在逻辑,最为可笑的,经常会见到某某技师学院、某某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留校任教的报道。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留校任教,这能说明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成功吗?我觉得不能,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应到生产服务一线去,应该在产业岗位成长成才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才应该是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办学育人的标志性成果。那么,一定会有朋友发问,难道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留校任教,不是教学质量高吗?我觉得,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留校任教的学生极少,极少的、偶然的现象并不能证明普遍事实,以偏概全地以一两个学生的成就,得出整个学校、整个职教体系的育人成功,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也不符合教育评价的内在逻辑。

2014年,周浩在全国第六届数控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周浩再次成为当年职教界关注的社会热点。任教后,周浩还在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获奖。是不是培养出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就能证明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成功?在校生技能大赛获奖越多,职业教育学校的知名度就越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评估中得分就越高,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锦标主义的大赛获奖冲动,其实只能证明应赛教育的成功,这种应赛教育的成功,与应试教育的成功,如出一辙,因为大赛获奖都是超大投入长期集训个人艰苦训练的结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美好愿望,目前基本上是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和资金雄厚的学校能够落地,对于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参赛获奖的培养模式和经验方法,并不能复制推广到全体学生当中,并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赛道,不同的赛道,对运动员的禀赋有不同的要求,虽然也有人全能全才,可以在不同的赛道上都取得优异的成绩。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大多数人,应当善于根据自己的智能禀赋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明明有举重的天赋,非要到长跑的赛道上比,显然是不可取的。周浩选择退学读技校而不是转学去他希望的航空航天大学,虽然不合常理,却创造了一次讨论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地位与形象的重要契机。

当下,我们宣传职业教育,应该寻找和树立哪些职业教育的榜样,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大问题。职业教育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修订颁发的职业教育法也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学习贯彻,越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越是需要我们冷静理智地选择合适的典型案例,我们的选择绝不能把外部参照作为自身能力水平的标志,比如周浩身上这个北京大学的闪耀标签;也不能把偶发的、偶然的非产业行业技能岗位就业作为荣耀,比如周浩技师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这样的就业方向绝不是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常态;我们更不能把学生获得技能大赛奖项作为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技能大赛获奖是高投入强训练的结果,这绝对不是职业教育应有的常态。

从周浩这个独特的案例当中,我们家长和学生可以得到很多启发启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赛道,青年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禀赋选择合适自己的赛道。在职教宣传当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北京大学那种精英教育,学生个体的学术成功,就是学校培养工作的成功;对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为代表的职业院校来说,偶尔培养出一两位留校的毕业生和能够获得各类技能大赛奖项选手,这绝不应该成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要素,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集体当中的大多数,职业教育的成功,必须是学生群体性的成功。

北大退学读技校能证明职业教育重要吗?周浩这样一个孤例,不能证明;如果,每年都有这么一两个或者更多学生放弃985、211高校学籍,转学到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学校,也许能说明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真正具有社会吸引力了。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的重要性,其实并不需寻求外在的案例证明。

来源丨微信公众号 静阅湖

作者丨朱延华

文章已获作者授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参考之用。

扫码进店,查看全场精品课程

5月16-19日 19:00-21:00

“职教22条”新要求下的“双高”建设与中期验收

觉得好看点个【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