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网两头通吃,国外S站劫富济贫,学术和金钱到底应该怎么选

在2021-01-09这一天,Twitter官方宣布永久封禁特朗普和Sci-Hub网站(下面简称S站)的账号,并指出该决定不得上诉。

特朗普小伙伴们都熟悉,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爱发推特的总统,生于推、长于推、封于推,已算是功德圆满。而这个S站是何方神圣?能够享受和美国前大统领一样的殊荣?

品牌哥带着好奇的心态,查阅了相关材料,原来S站是2011年成立的一家学术论文盗版网站,其创始人是亚历山德拉·埃尔巴金女士(以下简称巴女士),1988年出生在哈萨克斯坦,曾是一名程序员。

据说巴女士自幼天赋异禀、神通广大且非常有正义感,坐拥数百个高校图书馆论文账号的她认为科学知识应当是共享的,而不是被金钱枷锁困起来,于是亲自编写S站脚本,批量下载学术论文上传,供大众免费阅读。

2011年刚上线时,S站就囊括了6400多万篇论文,差不多占当时全球所有科研产出的2/3,截止2021年其论文数量达到了惊人的8500万篇,平均每天访问60万人次,火爆全世界,成为大量科研人士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

S站的口号是“移除科研道路上的所有藩篱”,致力于打造科学论文的共产主义花园。如果给S站做个广告,那么广告语一定是这样的,不是每一个网站都叫Sci-Hub(使劲哈),我们不搞科研,我们只是科研论文的搬运工,使劲哈,乐哈哈,专注盗版11年,值得你永远信赖。

S站的强势崛起,就像一把尖刀势不可挡地插入满是棉花的口袋里,片片棉絮横飞。外界对其出现的反映,有人爱之,爱得死去活来,有人恨之,恨得咬牙切齿,其实站位不一样,观感就不一样,都是屁股惹的祸。

以体制外从事科研工作为代表的民间势力,对S站可以说是一边倒的支持,因为S站打出了科研“杀富济贫”的口号,让饱受高额版权费灾难的人们可以享受免费论文的福利,所以无论从心理上还是情感上都认同巴女士的所作所为,甚至将其视为挑战强权的偶像。

其中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使用S站的人次常年居于榜首。尤其在中国,S站的人气如日中天。2021年8月,巴女士在支付宝上为S站募集资金,中国网民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四天,账户就因为“超过额度”,不得不临时进行冻结,其狂热的支持情绪可见一斑。

用盗版能用得如此光明正大,甚至理直气壮、以此为荣,估计也是独此一家。

那么民间势力支持S站、支持盗版的理由有哪些呢?

首先是正版贵。

自二战之后,来自欧美的爱思唯尔(RELX Group)、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Verlag)、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Wiley & Sons Inc.)、世哲出版公司(SAGE Publishing)、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五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出版商垄断了全球50%以上的学术论文的版权,科研机构阅读必须每年支付几百万到上千万美元的“订阅费”,个人阅读则按照一篇论文数十美金不等的价格收取,费用昂贵,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重压下难以为继。

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因无法承担每年高达1000多万美元的爱思唯尔订阅费,2019年选择退订。而在德国,从2018年开始有接近200家科研机构退订爱思唯尔。

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也宣布停止订购爱思唯尔。

其次是正版收费不合理。这就是最为大众诟病、被学术界深恶痛绝的“两头通吃”模式。

即科研工作者辛辛苦苦几十年取得了一定科研成果,形成论文想发表到这几家期刊,怎么办?交钱!美其名曰“版面费”。

你不交,有人削减了脑袋抢着交。论文发表了,版权就归出版社所有,其他科研机构和个人想要阅读,怎么办?交钱!

美其名曰“订阅费”。

你不交,啥也看不了。

然后是正版赚钱太多。

五大出版集团利润率逐年攀高,赚得盆满钵满。

以爱思唯尔(RELX Group)为例,2012年科学出版业务的净利润率高达39%,市值涨到350亿美元,与此同时,Facebook与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净利润率仅有20%左右,苹果公司也只有30%出头。

我来总结一下,前面这三点都是借口,最后一点才是症结,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盗版的不要钱。

在S站可以下载和正版一模一样的论文,通通免费。

尤其是一大批游离在体制外的个体科研工作者,为了看一篇论文,花费数十美金确实是很肉疼的事,有免费的为啥不用,有便宜为啥不沾,这是人的本性。

而反过来,以体制内科技精英为代表的官方势力,却自始至终对S站深恶痛绝,他们认为五大出版商所构建的这套学术论文运营体系才刚刚诞生数十年,很多环节和细节都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当务之急应该是对该体系进行变革或修正,而S站的出现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他们只是借助于民众对体系的不满情绪来带节奏,换句话说,他们只是破坏了一个不完善的旧体系,却没有建造一个新体系的预案。

理由也有以下几点:

第一,S站并没有打破五大出版商设定的标准,反而是完全依附于框架之内。

比如五大出版商收费昂贵,这确实是一大顽疾,原因是他们垄断了全球的学术标准,任何学术论文必须经过他们的认证,才会高端大气上档次,才会金光闪闪,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常年累月形成的学术权威。

正因为他们垄断了标准,所以他们可以任意甚至是任性定价,让科研人员苦不堪言。

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然是实现标准多元化,重构学术权威。

而不是依靠一两个S站去盗版免费资源,退一万步讲,S站在盗版资源的同时也是完全遵照了五大出版商的学术标准,从这一点上说,S站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极大加强巩固五大出版商的学术权威性。

就类似苹果手机性能好价格贵,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研发可替代的国产手机与其竞争,从而迫使苹果手机降价,而不是走私大量苹果手机免费发给国人,你走私的越多,人们对苹果手机性能好的信念将会越坚定。

第二,S站的火爆全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性中爱“白嫖”的弱点,而这对社会发展进步是致命的。

我们常有的惯性思维,一遇到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事物,就会想当然的说应该是全世界共享的,然后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白嫖,甚至对那些维护知识产权的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代表了反动落后的力量,誓要将他们扫入历史的垃圾堆而后快。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免费使用网络资源,收费反而会被看成大逆不道的事。就像网上听音乐,我们已经习惯了白嫖,突然有一天让你收费,你会无比愤慨的发出“听音乐为什么还要收费,音乐应该是全世界共享的”感叹。

是啊,音乐应该是全世界共享的,可问题是,都免费共享了,那以后谁还会有动力去做音乐?

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音乐人,也没有音乐,大家都不要听,这个世界也就清净了。

所以从2011年S站创立到今天为止已经11个年头,这么多年来,官方和民间两股势力互不相让、水火不容,官方“封杀”、民间支持,共同表演了多年的“猫捉老鼠”游戏。

最后,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在没有电商的时代,我们买不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因为快递员和搬运工太少吗?

同样,现如今我们看不到质优价廉的论文,难道是因为S站太少太小吗?

只有建构了合理的电商平台,网购才能物美,也只有建构完善多元合理的学术体系,论文才能价廉。我很欣赏巴女士的勇气,也钦佩她十几年坚持不懈的毅力,但不赞成S站的做法。

S站的出现虽然就像沉闷的夏日,突然打过一道电闪,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但电闪过后,依然炎热。

S站的出现只能对传统的学术垄断体系产生一种警示,却无法撼动其根基。

不知道屏幕前的小伙伴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假如在另一时空中也有一位巴女士,同样在2011年创立了S站,只不过这个网站并不搬运盗版,而是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茁壮成长为一个可以与五大出版商相抗衡的学术权威平台,学者都以能够在S站发表论文为荣,所不同的是S站是完全开源的,在S站发表论文不仅可以荣耀自身,还可以普惠大众。

在那里,学术评价机制将发生划时代的变革,在那里,“移除科研道路上的所有藩篱”将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践。

毕竟,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缺的不是搬运工,我们缺的是变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