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目—蓝雪科(上):蓝雪花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

蓝雪科(白花丹科)

蓝雪科(Plumbaginaceae)也叫白花丹科,包括24属约800余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尤其适合生长在盐碱地、沼泽和钙基土壤上,中国有7属约37种,分布全国各地。

本科植物多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少数为小灌木或藤本,有的有茎或没有茎;单叶互生或旋叠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冠通常合瓣,管状。其中许多品种用做栽培观赏花卉。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科单独列为一个蓝雪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放在石竹目中。

1.形态特征

小灌木、半灌木或多年生(罕一年生)草本,直立、上升或垫状,有时上端蔓状而攀援,常被钙质颗粒(垩鳞)。茎、枝有明显的节,沿节多少呈之字形曲折;或者(在具基生叶的草本)仅在根端成短缩而通常肥大的“茎基”。单叶,互生或基生,全缘,偶为羽状浅裂或羽状缺刻,下部通常渐狭成柄,叶柄基部扩张或抱茎;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整齐,鲜艳,无或有极短梗,通常(1)2-5朵集为1簇状小聚伞花序(此基本花序在本科称为“小穗”),有时全部小穗均含单花;小穗通常偏于穗轴的一侧排列成“穗状花序”;穗状花序又可在花序分枝上构成种种复花序;小穗基部有苞片1枚;每花基部具小苞2枚(白花丹族Plumbagineae,紫条木族Aegialitideae*)或1枚[补血草族Staticeae;此族小穗外部的1枚小苞形体特大,并包裹全部或大部花,称为第一内苞;因此其苞片改称外苞],苞与小苞宿存。萼下位,或多或少联合,漏斗状、倒圆锥状或管状,有时上部扩大成外展或狭钟状的萼檐;多少为膜质或干膜质,稀全为草质,常有色彩;具5脉,萼筒(至少下部)通常沿脉隆起成宽钝的棱(故常脉棱并称);花萼裂片5,有时具间生小裂片,在芽中折叠或镊合状;结果时萼略变硬,包于果实之外,通常连同果实迟落。花冠下位,较萼长,由5枚花瓣或多或少联合而成;花冠裂片在芽中旋转状,花后扭曲而萎缩于萼筒内。雄蕊5,与花冠裂片对生,下位,或着生于花冠基部;花丝扁,线形,基部多少扩张;花药2室,平行,纵裂,近于中着,罕为底着。雌蕊1,由5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1室;胚珠1枚,倒生,具两层珠被,悬垂于由子房基部生出的细长珠柄上;花柱顶生,5枚,分离或基部连合,或完全联合成1枚,平滑或有突起;有时花柱异长;柱头5,与萼的裂片对生,扁头状、圆柱形或横的长圆形。蒴果通常先沿基部不规则环状破裂,然后向上沿棱裂成顶端相连或分离的5瓣。种子具薄层粉质胚乳。

本科的主要特征是:花两性,整齐,花的各部均为5;花瓣或多或少联合;萼宿存而常有色彩;花冠在花后卷缩于萼筒内;雄蕊下位,与花冠裂片对生;柱头与萼的裂片对生;子房上位,1室;胚珠1枚,基生;蒴果包藏于萼筒内;种子有薄层粉质胚乳。茎、叶上常被有钙质颗粒。

带有特征性的解剖构造,是在茎叶上具有垩腺,以渗出水分和钙盐,有时还有不同形式的粘液腺。

本科的胚囊是由4个大孢子发育而成的。在补血草族和紫条木族,其成熟胚囊或具8核(五福花型 Adoxa-type;贝母型 Fritillaria-type),或具16核(蓓蕾花型 Penaea-type),皆有助细胞;在白花丹族,其胚囊通常具8核(白花丹型 Plumbago-type),在鸡娃草 Plumbagella micrantha (Ledeb.) Spach 则具4核(鸡娃草型Plambagella-type),皆无助细胞。

本科花粉粒外壁层的结构也有两种类型:在紫条木族和白花丹族,其花粉粒的最S和最内外壁层之间有一多少显明的短棒层(白花丹型 Plumbago-type);在补血草族,其最外和最内外壁层之间无短棒层(葶珠型 Armeria-type)。

本科染色体基数(x)为6,7,8,9;已证实部分种有无融合生殖。其染色体已知有12,14,16,18,25,27,28,32,34,35,36,54,64等数。

2.生长环境

白花丹科一般喜生于日光充足、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或有一干旱季节)、土壤排水良好而富含钙质的地方。

白花丹科有21属,约580种,分布于全球,多在北半球热带以外的半干旱地,以地中海沿岸及中亚地区为主,大都为耐盐碱植物。中国有2族7属约40种,分布于南北各省,其中白花丹族(Plumbagineae Meissn.)包括白花丹属(Plumbago Linn.)、鸡娃草属(Plumbagella Spach)、蓝雪花属(Ceratostigma Bunge);补血草族(Staticeae Bartl.)包括彩花属(Acantholimon Boiss.)、伊犁花属(Ikonnikovia Lincz.)、驼舌草属(Goniolimon Boiss.)、补血草属(Limonium Mill.)。

本科模式属:白花丹属 PlumbagoLinn。

白花丹科有些种中国久已供药用(白花丹属、蓝雪花属和补血草属的部分种);个别多年生草本的根民间用以鞣革;因花美丽而开花期长,有相当多的种在国内外早已栽培。

3.彩花属

彩花属(学名:Acantholimon),也称刺矶松属,是蓝雪科下的一个属,为垫状灌木植物。本属约190余种,分布在东起天山、帕米尔和喀喇昆仑山脉,西至希腊(克里特岛)和阿尔巴尼亚南部。我国产于新疆(西部)、西藏(西部);见到标本的有7种。主要见于高海拔的山区;生于半山和高山草原含砾石的土壤上或裸露的岩石缝隙上。

(1)形态特征

垫状小灌木,有许多直立、上升和平卧的分枝;植株外貌常呈半球形或平铺的团块,块直径随年龄而增大(老龄植株中央衰枯部分也渐扩大)。老枝上有历年枯叶宿存,当年枝上着生新叶。叶互生,密集,春叶(位于新枝基部者)和夏叶同形或不同形,线形、线状三棱形或近针刺状,横切面通常多少呈扁三棱形或近扁平,先端常有刺尖。花序由新枝基部的叶腋生出,分枝或不分枝,其上部由2-8个无柄小穗排列成穗状花序;有时花序轴下部不育,穗状花序或单个小穗直接着生在茎枝上;小穗含单花或2-5花;外苞显然短于第一内苞,先端无或有细短尖,有较草质部为窄的膜质边缘;第一内苞常与外苞相似而远较大,有较草质部为宽的膜质边缘。花萼漏斗状,罕近管状,干膜质,有5条脉棱,萼檐紫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先端有5或10个宽短裂片,萼筒基部通常直,罕一侧偏斜;花冠紫、红或粉红色、略长于萼,由5枚基部联合,下部以内曲边缘结合的花瓣组成,先端分离;雄蕊着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线状圆柱形,上端渐细过渡至花柱;花柱5,分离,光滑,柱头扁头状。蒴果长圆状线形。

(2)彩花

彩花(学名:Acantholimonhedinii)为白花丹科彩花属下的一个种。为紧密垫状小灌木;小枝上端每年增长极短,只具几层紧密贴伏的新叶。本种与小叶彩花极为相近,但叶较窄长而先端常有短锐尖,花萼较长而多毛,紫褐色的脉伸达萼檐顶缘或顶缘之外。

产新疆(南疆西部)。见于海拔3000-4700米的高山草原地带;生于多石的山坡上。分布区局限在帕米尔东北部。模式标本采于帕米尔地区小喀拉湖东岸。

4.海石竹属

海石竹属(学名:Armeria)为蓝雪科的一个属。

海石竹(学名:Armeriamaritima)为蓝雪科海石竹属下的一个种。多年丛生状草本植物,性喜阳光充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腐叶土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性喜温暖、忌高温高湿,生长适温为15~25℃。

原产欧洲、美洲。现世界多地有栽培。花瓣干燥,小花聚生成密集的球状,群植可形成非常美丽的景观。海石竹植株栽培高度低矮,在园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既可以用作盆栽,也可用于花坛、景观布置和岩石庭院。它为春季开花植物,小巧的株形深得人们喜爱。在花期,紧凑的植株上会开出大量的玫粉色花朵。鲜艳的花色,持久的花期和深绿色的草状叶片深受大家的喜爱。

5.蓝雪花属(角柱花属)

蓝雪花属(学名:Ceratostigma),也称角柱花属,是白花丹科下一个属。共有8种,分布于亚洲至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

(1)形态特征

灌木、半灌木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开散,罕近蔓状,有分枝,枝上有多条沟棱,常被长硬毛。叶互生,边缘有伏生长硬毛。花序通常呈头状,由2至多个小穗组成,生于枝端长硬毛。叶互生,边缘有伏生长硬毛。花序通常呈头状,由2至多个小穗组成,生于枝端和叶腋;小穗通常含1花;苞片1枚,草质,小苞2枚,膜质;苞与小苞常沿脊被硬毛,有细尖,花萼管状,由5个狭窄的颖状萼片仅近基部联合而上部以边缘接合而成(易沿接合处拆裂),先端成5裂片,每萼片具1脉;萼筒沿接合部透明膜质,常于上部有硬毛,有时杂有星状毛,但不具腺疣或腺毛;花冠长于粤,筒部细长,通常紫红色,冠檐开展,蓝色,先端5浅裂,裂片倒卵形至倒三角形,顶端常缺凹;雄蕊下位(或后来与花冠基部略接合),花丝下部贴于花冠筒,上端约伸至花冠喉部上下,花药长圆状线形,略外露;子房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略有5棱或5沟槽,先端圆锥状渐细成花柱,花柱1枚,柱头5枚,伸长,指状,内侧具钉状或头状腺质突起(受粉面)。蒴果甚小。

(2)分布

共有8种,分布于亚洲至非洲东部(埃塞俄比亚),主要产我国。我国有5种,其中4个灌木种分布于西藏至西南各省区,北达甘肃东南部;另一草本种则由大别山东至舟山群岛,北沿伏牛山、太行山至北京山区;生长于石灰岩基质的温暖河谷和山坡下部。

本属植物也含白花丹素,国内的几个灌木种民间多作药用。全部的种都是很好的绿化植物。

本属的模式种:蓝雪花C.plumbaginoides Bunge

(3)蓝雪花

蓝雪花(学名:Plumbagoauriculata),又名蓝花丹、蓝花矶松,蓝雪科半灌木植物。夏天的时候,蓝雪花会开浅蓝色的花儿。原产于非洲南部,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作为观赏植物而栽种。

生于浅山山麓和平地上。性喜温暖,耐热,不耐寒冷,在华北及其他温带地区,作温客观存在花卉栽培,生长适温25℃,喜光照,稍耐荫,不宜在烈日下暴晒,要求湿润环境,干燥对其生长不利,中等耐旱,宜在富含腐殖质,排水畅通的砂壤土上生长。主要分布于河南境内(鸡公山、伏牛山、太行山),北沿太行山(山西)至北京,东至江苏(徐州)、上海与浙江舟山群岛(衢山)。

蓝雪花长势强健,耐热,较耐高温高湿,病虫害少,管理简单,观赏期长。叶色翠绿,花色淡雅,炎热的夏季给人以清凉感觉,可盆栽点缀居室、阳台。成熟植株枝条悬垂,其更适宜大型容器组合盆栽,多用于场馆周边、道路、立交桥等主要路段的环境布置,也可地栽林缘种植或点缀草坪,是奥运会期间装饰北京环境的新优观花花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