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自古以来便是杀人的最好利器,不知多少人拜倒在权势的脚下。“烛影斧声”是大宋两位皇帝留给我们的谜题,赵匡胤的死是否是其弟所为,我们不得而知。但宋太宗赵光义,为了皇位永固,逼死亲弟,气疯了最爱的儿子,的确是让人感受到权力的可怕

金匮之盟,斩草除根

历史上对于赵光义兄长赵匡胤的死一直没有定论,那一晚赵光义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在官家的宫中,又为何会无故在宫中留宿,“烛影斧声”是否是赵匡胤死的关键……然而过去已经是过去了。

赵匡胤死后,他的三弟赵光义凭着金匮之盟(赵匡胤死后位传于其弟)登上了帝位,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既然赵光义能靠着这遗诏成为帝王,那他的弟弟赵廷美自然也可以。这样一个巨大的威胁,赵光义如何能忍受,即使这个人是他的亲弟弟。

帝王,威信不可倒。所以,即使赵光义再不愿意,他也不能公开地除掉这个巨大的障碍,既然如此,那就得想办法让弟弟犯错。

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悄然开始

既然自己已经是皇帝了,那自己的弟弟、赵匡胤的儿女们的身份也该换一换了。登基后,他晋封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赐封齐王,侄子赵德昭(赵匡胤的次子)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赵匡胤的第四子)也封为节度使,该封的封,该赦免的赦免,赵光义把所有的“面子”都做全了。接下来,该是大戏登场了

赵光义在上位后刻意隐匿了“金匮"盟约,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廷美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件事,原来自己也能争一争皇位的,而哥哥赵光义却将此事翻篇不提,心中自然难以服气

终于,赵廷美要开始行动了。据史料记载,公元982年,晋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光义罢免了他的官位,将他贬到了西京。不过这只是史书中记载的,到底是真是假只有他们才知道。

本以为,这件事情已经完美落幕了,可有趣的是,赵光义宠爱的儿子赵元佐却在这时公然为叔叔求情。

叔侄情深,意外幸存

赵元佐是元德皇后的长子,生来便比其他皇子高贵,更何况,他深得赵光义的喜爱,只看他的寝宫——东宫(当时赵元佐还不是太子),就能体会到他的荣宠有多盛。这可是最实在的,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认可,可这个赵元佐还真是有点“作”啊。

叔叔赵廷美和老爹赵光义在争夺皇位,他不能做什么也就罢了,关键是在自己老爹赢了后,居然跑到父亲面前指责他。要不是赵光义喜爱这个嫡子,没有怪罪他的话,他可能早就完了。

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赵元佐得知叔叔赵廷美的死讯后,竟然因病发狂。赵光义也是心疼这个儿子,在宫宴时故意没有安排他出场,可这个心终究是错付了。元佐一听,父皇竟然没有安排自己参加这么重要的聚会,顿时火冒三丈。醉酒的赵元佐摇摇晃晃来到宫前,一把火烧了它。

赵光义得知后,实在是忍不了了,这种儿子怎么能够担当大任啊。心灰意冷的赵光义,狠心把他贬为庶人。

原本可以成为赵光义的继承人的赵元佐,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了。还因为叔叔赵廷美,先抑郁后发狂,不过他也算是幸运的,弟弟成了皇帝,还恢复了他的身份,过完了他的一生。

天命不凡?饱受争议的帝王

像刘邦一样,赵光义也与常人不同,一出生,便是红光普照,气香四溢,反正就是天命不凡。其实这些都可以是凭空捏造的,他是不是天选之人,可不是靠嘴来嘘的。

赵光义靠“捧杀”,成功把自己的亲弟弟拉下马,还把儿子气成了疯子,包括强占小周后……这些都是掩藏这位帝王真面目的迷雾。

揭开历史的面纱,我们会看到他的雄心

五代十国,乱世称雄。赵家兄弟也是不容易,赵匡胤从底层向上爬,这也少不了兄弟的支持,这其中三弟赵光义最为突出。在陈桥驿兵变时,是赵光义和赵普等人领着将士们为赵匡胤披上黄袍,一手将赵匡胤送上帝位。这个弟弟的能力可不能小觑。

“开卷有益”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来自赵光义吧。在赵光义登基后,他下令编撰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几部大书,为文人们提供了众多的参考书,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除此以外,赵光义还改革了科举,大大增加了科举的名额,更是将文官治国这一政策作为了国策,影响了整个宋朝。这些文人也为后来的咸平之治奠定了基础

在军事方面,赵光义一直致力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亲自领兵北伐,灭了北汉,最终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情况,在形式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最后,北伐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赵光义也认识到宋朝还不够强大。因此,赵光义转变策略,联合契丹攻打辽国,这还是值得赞扬的。虽然赵光义的北伐之战以失败告终,但他让北方少数民族认识到宋王朝的勇猛,这为后来的宋辽和平做了有力的铺垫。

所以赵光义作为帝王,可以说是成功的了。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猜想,当初的赵匡胤作为帝王,他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是不是也可能看中了赵光义的能力呢?或许,赵光义本就是他内定的继承人。

每个人都想当帝王,却不知道越是站得高,就越孤独。母亲、哥哥赵匡胤、四弟赵廷美和当初的患难兄弟都离开了,赵光义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赵元佑被册立为最终的皇位继承人,史称宋真宗。天下万民皆欢呼,公元997年,赵光义崩逝,时年五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