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李危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主任医师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管狭窄症
有两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它们碰到一起就会兴风作浪,让患者可能将面临长期卧床、下肢血栓、甚至褥疮等症状,然而治疗起来却相当棘手。这一情况多发生在65岁前后,也可能更早。这两种常见疾病是什么?又该如何破解这个困扰?今晚的节目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将就此为您详细解读。
2018年,国家卫健委组织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表明,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达到40%,其中老年女性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更是超过60%,而腰椎管狭窄症是65岁以上人群需要接受腰椎手术治疗的首要原因。当骨质疏松患者遇上腰椎狭窄症之后,这两种疾病的叠加,会让治疗变得相当棘手。
李危石主任在节目中介绍说,他曾经接诊过一位77岁患者,该患者在其它医院因腰椎管狭窄症做了手术,术后却依然腰痛,3个月后复查片子时发现原本固定在腰椎内的钉子竟然自己松了。造成这种需要面临二次手术,遭二茬罪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患者除了腰椎管狭窄,还有比较严重的骨质疏松。那么该如何破解这个两难的境地,如何提早自我发现腰椎管狭窄呢?
为了破解老年人面临骨质疏松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双重夹击, 补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老年人在补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而在补充维生素D时一定要在服药之前和服药后的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这四个时间节点分别查一次血钙浓度。检查无异常后,以后每六个月复查一次血钙浓度,避免乱补维生素D造成超标,从而增大心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的机会。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为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的方法有好几种,精确度却很不一样,有些检查作为日常监测还可以,但作为指导疾病的诊疗就不够精确,不同人群应该选择何种检查手段呢?
具体内容,敬请关注今晚17:25播出的《养生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