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个人,竟能撑起上千人的团购?近期,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杏梅园小区有一位年轻的“团长”,凭借饱满的热情和组织能力,为居民所津津乐道,还亲切地称他为“杏梅园佳琦”。

跟着“杏梅园佳琦”团购,都能团到哪些东西?

先来个“吃鸡全家捅”,鸡翅中、鸡全腿、鸡大胸、鸡爪一个不落;调味酱料也得跟上,咖喱酱、糟卤、沙拉汁任你挑;基础主食当然少不了,长粒香米软糯又劲道;做菜没油了?葵花籽食用调和油来帮你;不会做饭的小年轻?大列巴面包搭配大红肠,简易版“三明治”手到擒来;再咬一口高邮红心咸鸭蛋,满嘴都是“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杏梅园小区最近一次大规模团购的商品清单,带团的正是28岁的年轻小伙侯嘉琪,他的本职工作是家乐福大卖场的一名采购员。自小就住在杏梅园的他,眼见疫情之下左邻右舍购买物资的渠道很少,便依托家乐福的货品供应资源,在小区开启了团购。

“既然开始做了,那我一定要做好。”侯嘉琪首先考虑的是要实现“精准投送”,既要保量也要保质。“大批量式采购,很容易‘大锅乱炖’,一定要先了解邻居需要什么,再有选择性地‘上架’。”

于是,他仔细研究小区内现有的团购资源和渠道,发现蔬果供应已基本满足居民需求,首次组团便在速冻食品和快餐类面制食品上另辟蹊径。随后,再逐渐开启新鲜肉制品、调味品、洗护用品、母婴用品、家用百货等类目。

一个月下来,侯嘉琪创造的团购数据十分可观——开团近10次,平均每次都有200多人跟团,累计跟团人次超过3000;每次开团,支持在10-15个商品中选购,订单总额基本在2万元左右,最高的一次达到了3万元;卖场到小区两点一线“次日达”,消杀、静置到“最后一百米”配送,物品总是能够非常快捷地送到居民手中。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民生保供诉求得到了较好满足。因侯嘉琪的名字与当红某主播同音,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称呼他为“杏梅园佳琦”。

即便采购经验丰富,但这只是团购中的小小一环,侯嘉琪在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中,也在逐步优化流程、提升体验。

通常来说,组织一次团购需要经过5个环节。一是报备居委,对团购主题、开放时间等进行说明;二是精心选品,在大卖场中选择出性价比和接受度最高的商品,并形成清单;三是上架开团,给予足够的时间沉淀订单;四是分拣输送,大卖场的工作人员根据订单分拣打包,在约定时间内运送至小区;五是送货上门,完成“最后一百米”的配送。

相较之下,最后一个环节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前几项工作依靠我自己或卖场里的几位同事就能完成,但分发配送则需要考虑方方面面。”

几经实践,侯嘉琪终于找到了最优配送法——以每栋楼为基点,将货物送到楼下后,发动所有的楼组长或志愿者,专项负责本楼组的分发配送,尽量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收到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侯嘉琪还非常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针对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叮嘱楼组长或楼组对接人尽可能上门询问是否需要参团,并在每次团购中预留一些大米、鸡蛋等基础物资,以便给老人们应急。

如今,杏梅园小区的团购工作不仅十分成熟,而且还成为了居民口中津津乐道的“暖心服务”。“价格上和疫情前基本持平,还都是品牌货,阿拉根本不用担心品质,配送效率更不用说。”居民邓阿姨就竖起了大拇指。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