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河狸是一种水陆两栖哺乳动物,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数量极其稀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0后”女孩初雯雯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扎根阿勒泰,为河狸们修巢穴、建“食堂”,用四年多的时间实现了河狸种群数增加20%的奇迹。今天(5月17日)的《奋斗者·正青春》系列报道,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用爱守护大自然的年轻人。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这里冬季最冷时可达-51.5℃,被誉为“中国第二冷极”。眼下,随着气温回升,初雯雯和志愿者们抓紧开始了新一轮的植树行动,而他们把这个行动取名“河狸食堂”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河狸,不少人感到陌生。生活在中国的河狸叫“蒙新河狸”,全世界不足1000只,是比大熊猫数量还稀少的濒危种群。与河狸结缘要从初雯雯小时候说起,初雯雯的父亲硕士毕业后便从山东老家来到新疆从事野生动植物科研与保护工作。幼小的初雯雯耳濡目染,六七岁时她已经在卡拉麦里平原上记认每种野生动植物的名字。2017年,初雯雯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她就回到阿勒泰,决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事动植物保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初雯雯和小伙伴们打造的野生动物保护站里,受伤的小动物们被悉心照顾,重返大自然是大家共同的愿望。“蒙新河狸”是初雯雯最关心的宝贝,五六岁的时候她就跟着父亲的科考队去河道观察、了解河狸修水坝、啃树、如何保护等技能和习性知识。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会长 初雯雯:它们(河狸)是很好玩的动物,被誉为动物界的“建筑师”,可以自己去修水坝、盖“别墅”、修“冰箱”。它用木头去当作“房梁”,然后往中间塞泥土,就做成这样子一个地面巢的结构。水坝就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就能养活水藻,水藻能养活鱼类,鱼类又能养活其他很多动物,就等于说在河狸修的每一个水坝附近都能够有一个小生态,它能够让生态环境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护好河狸,初雯雯和志愿者们扎进大山研究河狸的生活习性,一待就是好几个星期。她还研究河狸筑巢与当地农牧民的生产时间的关系,上门给农牧民们做科普,告诉大家保护河狸就是保护自身的环境。

初雯雯:牛羊是要在河边喝水,种地都要靠着乌伦古河,只要河狸在这儿,河狸就能让乌伦古河变得更好。他(当地农牧民)参与到其中,一点点看到我们做了些什么,看到他能为这件事情做什么之后,他会很有荣誉感。然后会一点一点越来越接受跟河狸共存,一起去保护这片生态环境。

“河狸食堂”项目通过网络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一些同样关注野生动物保护的年轻人也来到新疆加入到初雯雯的保护队伍中。

新疆阿勒泰地区自然保护协会成员 王大鹏:在这儿工作半年多的时间了,救助动物有二三十只了,放飞了有十几只了,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就希望能够救助更多的动物,保护更多的野生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年的时间,初雯雯团队在全国百万网民的支持下,在阿勒泰种下了41万棵灌木柳树苗,发展了190户牧民成为自然保护巡护员,蒙新河狸由2018年的162个家族500只增加到现在的197个家族600只左右,乌伦古河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