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强,回来吧,妈妈好想见见你……”

2019年,一段母亲呼唤儿子回家的视频,在网络上博得众人的同情。

视频中,一位弥留之际的老母亲躺在病床之上老泪纵横,希望自己的博士后儿子王永强能够回国,与自己临终一别。

20年前,王永强更改国籍定居美国,从此与家中不再联系。

20年后,他面对母亲的声声呼唤,只回复了一句:

“我不会再回去了,也请不要再打扰我,清官难断家务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的父母

一时间,王永强成为了“不孝子”的典型,更被网友评成“中国十大不孝子之首”。

漫天的舆论如同雪崩一般,远跨重洋将他瞬间淹没。

而他,未发一声,仿佛默认了自己头上的种种罪名。

直到王永强家中的一位亲戚站出来替他发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才破土而出,而整个事件也迎来了惊天的大反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

“我没钱给你读大学”

1987年的夏天,18岁的王永强手拿着一张苏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乡村小道上飞快地奔跑。

夏天的热浪在他的脸上挂满了豆大的汗珠,他却是不管不顾,只朝着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十年寒窗无人闻,金榜题名天下知。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足以让王永强光宗耀祖了。

“爸妈,你们快看,我考上大学啦!”

王永强跑回家中,迫不及待将这个喜讯分享给了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的学生

然而王永强的父母看着录取通知书,却没有露出笑容,眼神反而逐渐冰冷起来。

“读读读!你读这么些书有什么用?老子好不容易供你高中毕业,你不去赚钱养家,还要去读什么狗屁大学!”

父亲一顿严厉的训斥如同当头棒喝,王永强高举着通知书的手也缓缓垂了下来,思绪随着骂声回到了童年时分。

王永强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出生起便患有小儿麻痹症,因此多了父母几分怜爱。

王永强从小就被父母耳提面命:快点长大,多干活多赚钱养活父母和哥哥。

父母觉得王永强读书是浪费时间与金钱,不如早点踏入社会,赚钱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幸在当时的高考改制下,大学生不仅可以免除学费,每月还有4块钱的饭补。

听闻不用自己花钱后,王永强的父母勉强答应让他去念大学。

但提前和他约法三章--王永强每个月都要将4块钱饭补寄回家中,贴补家用。

可怜天下父母心,王永强父母一心为患小儿麻痹症的大儿子筹谋打算;却从来没有担忧过自己的小儿子在外求学是否吃得饱,穿得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

实际上,王永强的大学生活要比其他同学艰苦得多。

他白天抽空做些零碎的兼职,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晚上还要在被窝中挑灯夜读,保持优异的成绩。

偶尔有一两个月周转不开,饭补没有及时寄回家中,父母便会跑到学校内大喊大闹,给他冠上一个“不孝顺父母、不照顾哥哥”的帽子。

这样的生活与家庭让他感到心力交瘁,他想要逃离到更远的城市,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逃不出的原生家庭

有了逃离的欲望,王永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在学业上。

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苏州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校的补助也增加到了每个月72块钱。

这笔钱不仅是王永强努力的成果和回报,更是他完成学业、勉强度日的救命钱。

然而在父母眼中,却不是这样的。

如今,他们不再满足于4块钱;他们再一次跑到学校大吵大闹,要求王永强将所有补助全部寄回家中。

王永强能做的,只有拼尽全力去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硕士毕业后,王永强选择继续深造,考上了北京中科院的博士。

在前往首都的绿皮火车上,王永强长长呼出一口气--他终于可以告别江苏老家,去一个父母去不了的陌生城市,摆脱这个贪得无厌的原生家庭。

然而令王永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有走下火车,父母的信件却已经寄到了学校。

信件中的内容很简单,无非是家中困难,需要王永强寄钱接济。

王永强的懦弱和“愚孝”性格使他越陷越深。面对父母的无止尽的索取,他总是无条件的接受,这也无形中膨胀了父母的贪欲之心。

在父母的眼中,王永强如今是生活在北京的博士生,收入和地位都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的父亲

虚荣心的驱使下,王永强的父母在村子里大肆吹嘘儿子在北京如何风光如何体面。

“只要你们提出来的要求,就没有我们家永强办不到的事情。”

王永强的父亲站在一堆乡亲中间得意地说道,仿佛自己的儿子在北京手握钱权,无所不能一般。

于是,无数请求帮忙的信件寄到了王永强的信箱中--有让他在北京帮忙找工作的,有让他帮自己打官司的,还有直接开口找王永强借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王永强真实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王永强身在中科院,每日的科研项目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精力,自己所得的补助也几乎都寄回了老家中,生活过得是捉襟见肘。

面对这些请求帮忙的信件,王永强也只能心力交瘁地一封封回信,表示婉拒。

父母的种种行径让他的生活充满了黑暗。

直到1997年,王永强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后,爱情的光亮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的信件

婚姻被毁

这是王永强的初恋,也是他苦闷生活中唯一的一丝清甜,王永强对此格外珍惜。

但王永强是自卑的。因为女友出生书香世家,大方得体温文尔雅;父亲也是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学识渊博,为人谦和。

再反观自己的父母,为人尖酸刻薄、偏爱长子、压榨自己。父母的不足让王永强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焦虑之中。

好在王永强的女朋友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

她不仅没有嫌弃王永强天生残疾的哥哥,也没有反对男友父母索要金钱的行为,反而自己也经常为王永强家中分担一部分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和女友

但王永强的父母却不知感恩,反而对儿子的女友充满了芥蒂。

在父母的认知里,王永强的女友是北京女孩,与她结婚后王永强必定留在北京生活,这样就没法回到家中,照顾生来残缺的哥哥。

而且他们认为大城市的女孩“心眼多”,她会将王永强的积蓄牢牢拴在自己的手中,而老家的父母就没办法再享受儿子每月上缴的“生活费”了。

所以在1999年儿子与女友结婚时,王永强的父母直接冷脸表示自己不会出席,除非王永强夫妇支付自己1000元的“出场费”。

90年代末的1000元相当于王永强半年的工资,这对他来说绝对是一笔巨额数字。

何况新婚之初正是组建新家庭、需要用钱的时候,所以王永强鼓起勇气,第一次拒绝了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王永强的婚礼上,女方的亲戚悉数到场;反观男方这边,只是来了王永强舅舅一个人。

即便如此,王永强和妻子婚后依然定期给父母寄生活费;在他们看来,能力越大,就应该负担更多的责任。

然而正是这种心理,不断扩张王永强父母的贪欲。

他们开始不满足于王永强夫妇寄来的的“生活费”,并张口向王永强妻子家的亲戚借钱。

这让王永强夫妇难堪不已,也让他们原本幸福的家庭渐渐产生了裂痕。

王永强的妻子想要改变丈夫病态的“愚孝”观念,却发现这种思想早已在王永强的内心深处扎根,难以撼动。

最终妻子留下了一张离婚协议书,悄然消失在了王永强的生活中。

王永强生命中最后一抹微弱的光亮,如今也转瞬即逝,彻底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图

直到这一刻,他内心深处“愚孝”的思想才彻底崩塌,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所有的付出只是在助长父母的野心。

心已死的王永强没有知会父母,便注销了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在大洋彼岸,他不再接父母的“催债”电话,也不会收到父母的求助信件。

纵使父母有一天病重在床上,他也绝不会回头再看一眼。因为他所付出的,远远超过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这便有了2019年,王永强的父母借助舆论的力量,发布了一段声泪俱下的视频--想要找回自己“消失”了20年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如今的社交网络

有人说,王永强极有可能不是父母的亲生骨肉。

对于王永强的父母来说,膝下只有一个身患重病的儿子,一个注定要嫁做人妇的女儿,所以抱养一个儿子,是给自己养老送终最好的工具。

然而,事实怎样,只有王家父母最清楚。

中国的老话常讲:百善孝为首。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都知道的道理,人自然更应该做到。

但“孝”道也应该用对方式,拿捏好尺寸。

如果连自己都顾不好,如何应对孝顺之道;如果父母贪得无厌,不顾子女生活与感受,又何来父母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文《二十四孝》中,有一则《埋儿奉母》的故事:

晋代人士郭巨由于家道中落,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老母亲,郭巨狠心将自己的亲儿子活埋掉,将家中剩下的粮食全部留给老母亲吃。

孝顺吧?孝顺!

是人吗?不是!

所以,孝之为孝,是孝敬该孝敬的人,在能力范围之内行力所能及之事。

参考资料:

【1】《美国侨报网》:北大博士后消失20年

【2】《二十四孝》:埋儿奉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