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斌
5·18 国际博物馆日
一年一度的“文博圈”的盛会——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今年活动日的主题,叫做“博物馆的力量”(The Power of Museums),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呼吁各界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作为无可比拟的发现之地,博物馆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并敞开心胸接受新思想。金融与货币与国计民生休戚相关。格物知史,以史为鉴,也是银行博物馆创办22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至今银行博物馆已经累计接待各界观众参观超过百万人次,拥有各类金融馆藏超过3万余件套,出版各类书籍和期刊近百种,举办各类境内外展览数十场,充分发挥好一家金融行业博物馆应有的力量。
历年来,银行博物馆陆续出版过五本综合性的“精品集”,不仅设计装帧美轮美奂,特色鲜明,内容更是集不同时期馆藏精品之大成。在最近的疫情封控期间,博物馆也陆续撷取其中的代表性物品,推出“云赏乾坤——银行博物馆精品掌上看”系列“云展览”。这五本书,如同五朵金融文物之花,记录着金融历史百花园的桃李争妍、春华秋实。
金花一:《银行博物珍赏》
这是银行博物馆第一本精品选集,全书按照博物馆早期陈列展览的历史脉络进行编写,上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货币,再现旧式钱庄、外商银行、华资银行、近代和新中国银行的发展源流,弥足珍贵,蔚为大观。当时银行博物馆成立刚满三年,这本书基本囊括了当年博物馆全部的精品“家底”。全书穷金融藏品之旧事,清理脉络、拾遗补缺、史物相衬,见中国百年金融创建衍变之艰辛,显中华金融文化之异彩,集学术研究之硕果。
金花二:《金融历史的馈赠》
凝固的藏品,流动的文化。2007年,博物馆出版第二本馆藏精品集。全书按照藏品类别进行编写,分为金属铸币、纸币、银行票据、银行器具等栏目,精心遴选馆藏精品数十件汇聚而成。经过7年发展,博物馆藏品日益丰富,而且有了许多金融文物收藏界公认的孤品、珍品。“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这些珍贵的金融藏品,提醒我们有些事情已如过眼云烟,但其精神标志依然有迹可循,通过具象物质载体,发掘其客观本质和精神养料,为今天的事业提供动力之源。
金花三:《从钱庄到现代银行》
浦江香江潮生潮落,外滩维港云卷云舒。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银行博物馆与香港历史博物馆,联袂在香港举办了《从钱庄到现代银行——沪港金融展》。作为同名展览的的配套出版物,这本精品集汇集了沪港两地的金融文物精品,不仅银行博物馆主要馆藏精品尽收其中,还从上海历史博物馆借来了原汇丰银行门口的铜狮子“施迪”。同时沪港两地的六位金融专家,为本书配发了专题论文,提升了学术含金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沪港两地金融业的文化交流,搭建了解读过去、体验现在、展望未来的文化平台。
金花四:《汇通天下》
银行博物馆跨越海峡,于2012年秋季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举办了《汇通天下——两岸金融文物展》。这本同名精品集,由台湾策展人操刀,设计风格吸取了货币钢雕刻钞版的概念元素,银色拉丝的视觉,非常独特。全书分为流金岁月、通宝大观和荟萃台湾三大部分,既“精”且“美”,关注文物的历史和稀有程度同时,深入挖掘物品蕴含的美学元素。“汇以积聚为贵,通以顺达为要”,通过两岸展览,“汇”与“通”相得益彰,蕴含银行经国济世的行业宗旨,也体现了两岸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趋势。
金花五:《岁月撷珍》
汇聚银行博物馆建馆至今的顶级馆藏精品150件,《岁月撷珍——银行博物馆藏品鉴赏集》一经出版就斩获了含金量十足的中国最美图书奖项。随着博发展脚步不停不歇,银行博物馆馆藏日益丰富,体系更趋完善,能入选此书之物,绝大部分已是金融历史中存世仅见的孤品。他们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无以取代,难用金钱衡量。但我们更认识到,稀缺和珍贵并不是唯一的标签。这些文物本身所蕴含精神符号,准确诠释了百余年来中国金融业所追求的经营之道,是我们现代商业银行成长历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这也就是博物馆,带来改变周围世界的力量。
除了这五朵“金花”馆藏精品集之外,博物馆根据收藏专题,分门别类整理出版了《银行老照片》、《银行老股票》、《银行老存单》、《金融奇葩——银行博物馆馆藏书画集》、《纸钞精粹——美国钞票公司纸钞存档样本》等馆藏精品专题,为金融历史文化园地,更添繁花似锦,满园芳菲。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