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上不会掉馅饼 小心地上有陷阱

居民朋友们,大家好:

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犯罪,利用保健培训、产品推介、直播陪护等各种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党中央对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高度重视,决定在全国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涉诈违法犯罪。现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公开收集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举报线索。

#一、举报范围#

1.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设置“套路”,诱导老年人“消费”“投资”等涉诈违法犯罪线索,违法违规网站平台及账号问题线索。

2.养老服务领域涉诈问题线索。

3.违规使用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变相开发房地产等涉诈问题线索。

4.商品住房销售中以“养老”名义进行虚假宣传等涉诈问题线索,违规在城市街面张贴养老产品宣传广告等线索。

5.老年旅游、艺术品经营等领域涉诈问题线索。

6.养老机构内设的无资质医疗机构、无行医资质人员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等违法线索。

7.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和虚假宣传等违规经营的线索。

8.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问题线索。

9.其他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线索。

#二、举报要求#

1.举报人应当如实检举、揭发、提供线索及事实,对恶意举报、诬告陷害、栽赃嫁祸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对举报人和提供线索者,我们承诺将严格保密、依法保护。对举报人实施打击报复的,我们将坚决依法严惩、从重处罚。对包庇、纵容犯罪嫌疑人或为其违法犯罪提供便利的,我们将依法严肃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举报方式#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可通过以下方式举报:

0 1

全国专项办:

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

0 2

区专项办:

邮寄地址:上海市A49902号邮政信箱,邮编201499;

#四、延伸阅读#

养老诈骗常见的4种类型

0 1

提供“养老服务”:

迎合老年投资人的养老需求,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为名,将老年客户诱骗至所谓养老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描绘养老项目的未来,进而以预售养老床位等名义非法集资

0 2

投资“养老项目”:

不法分子抛出高回报承诺吸引老年人,惯用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预定养老服务等说辞,诱骗老年人投资所谓“养老服务”项目,收费名目五花八门,如“贵宾卡”“会员费”“预付费”等。这些机构没有能力提供所承诺的养老服务,获得资金后运作、流向不透明,有很高的集资卷款跑路风险,一些老年人的养老钱被不法分子诈骗。

0 3

销售“养老产品”:

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0 4

宣称“以房养老”:

不法分子用“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诈骗资金,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诈骗资金,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部分老年人最终失去了房子,还背负贷款。

END

内容转载自:平安奉贤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