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项目从上世纪美苏的军备竞赛之后就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事了,随之衍生出来的科学研究、太空探索需要汇聚全球的众多人才。而国际空间站正应验了这一点,想要完成太空建设,光凭一个国家很难将其支撑起来运营。但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却面临坎坷的命运,这是为什么?

国际空间站至今仍是人类通力合作的产物,也是太空探索的一个关键节点。

国际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从它发射建造以来,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服役,长时间的运营已经让国际空间站的力不从心,设备老化、技术落后都是主要原因。另外一个恐怕就是复杂多变的政治局面,如果不是美国缺乏空间站的建设技术,也许就不会出现国际空间站。

如今西方多个国家都开始纷纷对俄罗斯采取了制裁行为,这不仅损害了世界利益,同样也影响着国际空间站的运营。而航天局表示,这样的制裁行为会影响到未来国际空间站的运行,甚至是坠毁在美国欧洲境内。

国际空间站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国 际空间站需要俄罗斯的帮助?空间站对人类有多重要?国际空间站是怎样建设出来的?当国际空间站消失后会发生什么?本文将从国际空间站建设以及空间站合作项目这两个方面来解答问题,接下来一起看看如果俄航天局的话语成为现实,空间站坠毁后果有多严重?

空间站坠落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间站“威胁”

关于这则声明,主要来自俄罗斯航天局“罗斯科斯莫斯”。之所以发布这则声明,想必大家应该也明白这是俄乌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美国方面宣布新的制裁手段会关系到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工业,包括后续的太空计划。

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得复杂,俄罗斯也不得不拿出强硬的手段表明自己的态度。根据俄罗斯航天局解释,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和空间位置由俄罗斯制造的发动机所控制。

俄罗斯航天局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失去俄罗斯的合作,这个500吨的庞然大物不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坠落在美国欧洲地区。

NASA表示自家的宇航员和俄罗斯的宇航员相处的还挺不错,大家都没有去谈论敏感的政治话题。同时NASA的声明表示,除非俄罗斯彻底断开连接,这份合作会一直持续下去。不过美国和欧洲对此也不敢大意。

NASA方面表示自家宇航员和俄罗斯宇航员关系挺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空间站不会像陨石那样有强大的毁灭能力,但这样一个500吨的家伙掉下来还是挺难受的,即便有大气摩擦也不能完全分解空间站的结构。

要是空间站真的像导弹那样坠落,恐怕就不是简单的坠毁事故,很有可能将会影响国际政治,甚至演变成新的战争。这里我们不讨论政治的话题,但我们可以推测一下失去国际空间站的美国,以及国际空间站失控掉落后的结果是啥样的。

国际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间站坠毁后的影响

虽然国际空间站的重要模块主要由俄罗斯负责,但是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和航行并不在俄罗斯领域上空,它的航行轨道完全避开了俄罗斯。

另外,国际空间站由于是俄罗斯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北纬46°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发射,因此空间站也无需飞越中国或在居民区投放废弃的火箭能直接达到最低倾角。

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国际空间站的平均飞行速度每小时28000公里,由于大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空间站每月的海拔会降低约2公里。所以国际空间站在燃料使用方面比一般航天器更多,每年维持国际空间站的航行需要消耗7.5吨的化学燃料。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俄罗斯航空被完全封锁,那么俄罗斯可能会直接放弃国际空间站,甚至采取过激行为将空间站直接投向欧洲或者美国境内,直接坠落的空间站威力不亚于一颗小型导弹。

国际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空间站坠毁首先会给地球外太空带来许多垃圾,再入速度很可能会把坠落分解的垃圾重新带向太空。受到大气分解的碎片会像流星一样直接坠落在地面,这对楼房建筑来讲是十分危险的。

空间站内的化学品同样也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主要污染来自化学品“肼”。这是现代火箭的推进剂,但对生物有剧毒,并且在航天器重返大气层时可能得到保留。另外像空间站这样的大型航天器会存在许多放射性化学物质,人类目前对航天器造成的环境污染还不完全了解。

空间站坠毁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国际合作方面要求航天器坠落必须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同时将污染尽可能降至最低。所以人类目前会把航天器坠落地点放至南太平洋无人区,该地点是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的主要坠毁地点。

该坠落地点虽然远离人类居住区,但它又会给海洋生物造成威胁。尽管有着联合国的《外层空间条约》和《海洋法公约》,然而大部分坠落在海洋中的空间碎片通常无人认领。

南太平洋无人区是空间站等大型航天器的主要坠毁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演变成今天的样子是大多数科学家和航天研究人员不愿看见的事,合作共赢才是王道。而这一点,也正是国际空间站被建设出来的原因。

国际空间站的过去

上世纪70年代,空间站建设项目就一直是欧美国家争相运营的项目。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未来太空探索的进展,以及太空霸主的话语权。

苏联当时空间站建设最有经验的国家,即便美国在完成阿波罗登月后,美国还是没能解决空间站的问题,早期的空间站研发项目并不顺利。

苏联在空间站建设上很有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对空间站的模块化设计大幅度降低了太空站建设的难度,另外先前的礼炮号也帮助完成了许多长期任务,因此苏联在太空站的建设方面比美国更具有优势。

冷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争斗暂时搁置,此后的太空项目也将主体建设任务交给了俄罗斯,俄罗斯航天局成为了后续太空项目的主要组织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上世纪80年代,NASA、欧洲航空局、日本试验舱以及苏联共同参与了一项空间站的合作计划。该计划主要为了建设一个“自由空间”的模块化空间站,应邀多个国家的同时,从而防止这些国家成为主要的独立竞争对手。

此后该项目演变成为了国际空间站,其目的是成为一个实验室、天文台以及工厂,同时为未来可能的登月、火星探测以及小行星任务提供运输转接。

国际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国际空间站无论从资金投入、政治合作还是技术储备方面来讲都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因此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部件是在世界各国完成制造的。其中美国负责集成桁架结构、太阳能电池板、节点模块、实验室等,俄罗斯负责轨道段的建设,这里面包含6个主要模块,其他国家分别完成了后续的模块建设。

从组装到扩建,国际空间站经过十多年的时间才逐渐成为今天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在后来的太空任务中接待超过200名宇航员,完成了多个太空研究项目。其中最为关键的主体部分为俄罗斯轨道段,这是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运作部分。

俄罗斯轨道段负责处理整个空间站的制导、导航以及控制,并且由莫斯科的航天任务控制中心直接控制。其中的六个模块分别对应功能性货物舱、服务模块、对接、维修、货物储存、实验室等。由此可见,俄罗斯在国际空间站的控制权限非常高,并且占据主导控制。

在舱内的美俄宇航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俄罗斯来讲,这次的声明也许是一次警告,但对国际空间站来讲,无论是否脱离俄罗斯的控制,国际空间站很快也会面临坠毁。

由于长时间的服役,国际空间站早应该完成退役,但是美国方面一直没有完全表态,中国天宫空间站的出现使得美国不得不再依赖国际空间站完成研究,至少在美国自己的空间站出来以前,国际空间站还不能退役。

中国天宫空间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近来已经决定和中国航天建设加强联系,因为只有合作才能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走得更远。无论如何,国际空间站应该值得拥有一个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