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作为中国的战略性工程,涉及到淮海平原、华北平原和西南地区,就算是寻常百姓,也可以说没有几个人没听说过,最后确定的三条调水线路,也是经过五十多种方案对比后精挑细选出来的,输水干线总长达4350公里,目前完工通水的是中线和东线工程一期。
每隔一段时间,水利部就会公示南水北调的情况,比如有什么后续工程要动工,已经给北方输送了多少“南水”等等。
你知道吗?截至2022年5月13日:
现有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已经给北方地区累计送水531亿立方米,成为1.4亿多人的主力水源,覆盖天津、北京等40多座大中城市。
等全长195公里的引江补汉工程完工以后(预计2022年年内动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供水保障能力还能进一步增大:
从95亿立方米上升到117亿立方米,多出来的水相当于160个西湖加起来的水量,而且这只是一年时间,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会更加稳定!
南水北调影响生态?看看缺水的北京:永定河已经发生巨变!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如此之大,当然会给生态造成影响,但更大多的是好的方面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呢?
过去的永定河,虽然也因为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较大,被很多人叫做小黄河,但它仍然是“海河水系”中较大的一条支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永定河可以说是北京的母亲河,正如我们把长江、黄河比作母亲河一样。在南水北调工程从南向北调水以前,北京缺水,可以说是北方缺水的一个缩影,甚至是在丰水期的时候,河永定河也出现部分河段没有水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断流,就连密云水库内湖,也多出大片庄稼地。
要知道中国地下水资源有95%都分布在北方,而北方的大量地下水又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鄂尔多斯盆地与河西走廊等地。也就是说,虽然北方的黄河水量远没有南方的长江水量大,但地下水却占据了很大优势。
永定河断流,除了全球变暖这样的气候因素以外,地下水超采又是主要诱因之一,至于为什么要大量开采地下水,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应该都略知一二,像北京、天津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城市发展速度快就会聚集大量人口和产业,而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水资源。当地表水不够用的时候,自然就要大量开采地下水,然后便有了地下水亏空,河湖断流干枯。
但自从南水北调通水以后,北京的地下水位就止跌反升了,并且在2021年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断流的永定河也在几十年后通过生态补水后恢复生气:
2021年,永定河实现秋季全线通水,2022年5月13日,永定河首次实现春季全线通水,自此,永定河官亭水库以上河道,终于在生态水量调度的作用下,基本实现全年不断流,河道水面面积增加的同时,地下水回补效果也十分明显。
另外,像前面说到的引江补汉工程一旦完工,带来的效益也绝不仅仅是供水量的提升。要知道近些年来汉江的枯水频率在增加,汉江支流原本有不少鱼类动物的产卵场,汉江缺水的日子变多,这就让产卵场的数量变少,然后鱼类动物的繁殖规模也就有所下降。
当然,这个时候大家可能还会说有城市水污染问题,这一点也确实存在,自然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汉江流域内用水和外调水之间的矛盾,而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的引江补汉工程,无疑会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压力。
西线工程不知何时动工,投入5000亿何时才能收回成本?
实际上,早在1952年的时候,南水北调工程方案构想就被提出来了,目的就是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南多北少的现实问题,让缺水的北方跟南方借点来水。
不过,如此巨大的水利工程肯定不会说干就干,这不仅仅是要花多少钱,投入多少人力的问题,还要通过复杂严谨的论证来决定输水线路该怎么走,所以这才一研究就是几十年。
2002年12月23日,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得到正式批复,紧接着12月27日就动工了。当然,也正如大家看到的这样,投入5000亿的南水北调工程至今尚未全面完工,众多后续工程也只有前面说到的引江补汉工程快动工了,至于很多人关注的西线工程则还没有确切的开工时间,何时能收回成本?
要计算南水北调的投入成本,除了建造成本以外,实际上还有调水成本等等,但这样的战略性工程的价值,从来就不是通过多快收回成本体现的。
而且,虽然南水北调工程没有完工,西线工程也还在研究,但这并不代表就没什么事做了。比如:
东中线一期工程的运用方案还会进一步优化,提升供水效率和效应;对水资源调度和配置进行深度优化,让东中线一期工程北延的供水规模和范围更大,通过置换更多超采的地下水,让河湖得到更多生态补水;丹江口水库如何调度还有优化空间,供水量和总干渠的输水效率还能提升。
总而言之,南水北调让1.46亿人受益,而不仅仅是在北京、天津这些大城市生活的人,从供水量大小来看,北京、天津的供水量,远没有河南和河北的供水量大。南水北调工程投入巨大,但收获也是看得见的,它不仅让水资源得到更优配置,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还让河湖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