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在不少学校看到一种新鲜事物——教室窗户“限位器”,就是一种安装在教室窗户上限制窗户打开程度的装置。其目的功能,就是为了防止学生从窗户上摔出去、摔下去。乍一看,其保障学生安全的初衷非常好。君不见,学生坠楼事件时有发生,学校常常因此而被追责问责。出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在所有教室窗户安装上“限位器”似乎的确是亡羊补牢、举一反三之举。但稍稍一想,你不觉得有问题吗?须知,在学生坠楼事件中意外的并不多见,绝大多数都是有意为之。

其一,“限位器”真的能很好地防范有意翻越者的翻越行为?民间有一句关于锁的俗话“锁得住君子却锁不住小人”。对于有意翻越者,所有技防估计都没有太大作用吧?只有从他的思想上去解决问题恐怕才是根本之道。目前来看,哪些学校率先安装了这个“限位器”呢?通常都是一些发生过坠楼事件的学校。表面上看这是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的表现,但他们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是不折不扣的简单粗暴、治标不治本之举,深刻折射了其应付了事、敷衍塞责、走过场、做表面文章、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

其二,凡事有利就有弊,“限位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俑者可曾考察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作为教师的我,在江南的春夏之交亲自体验了一把。气温十多二十度,在室外穿长袖长裤感觉挺凉爽舒适的,但一进到教室就立即闷热起来,不得不从早到晚都开着空调。以前没有这个“限位器”时,这个时节,敞开窗户是很清爽的,根本不用开空调。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顺便问了下学生们的感受,没有半个好字,无不表示疑惑、不理解。

我还到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这个“限位器”最早似乎出现在大学宿舍里,《大学宿舍窗户安装限位器有必要吗?》《可以不要在教室窗户上装限位器么,很热的》《老校区女生宿舍窗户被安装限位器》等贴子不胫而来。看得出来,也都是满满的抱怨。就其安装的原因来看,无非也是为了学生的安全。既然如此,为何学生们要以德报怨呢?

我们不妨回到为什么要安装窗户、窗户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根本问题上来。众所周知,窗户的功能主要不外乎两条:采光和通风。可是“限位器”一安,其通风换气的功能便大大削弱了。大家的矛头也都指向这一点。这种作法实在不合理,其问题有三。一是胡乱归因。将个别学生故意坠楼归罪于窗户,这是哪门子道理?为什么不归罪于地面太硬呢?干脆把所有的地面都软包起来得了!为什么不归罪于空气太软?干脆把空气换成浮力更大的气垫得了!为什么不归罪于学生的身体没有防护呢?干脆给每名学生都穿上像太空服那样防撞、防火、防水、防一切意外的衣服算了!如此冷不着,热不着,饿不着,摔不着,撞不着,安全无比,可好?二是因噎废食。诚然,学生坠楼事件时有发生,也的确令人痛心。但是,我们能因此将所有窗户都一封了之吗?这就好比因为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而禁止车辆通行。三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不去找深层次的根本的原因,而去找一些“直接”的、“表面”的原因来充当“临时工”,狠狠处理一通。如此不过就是做做样子、息事宁人罢了。

其三,在教室窗户上安装“限位器”有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去问了一下“度娘”。其中《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就对教室的空气质量、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等都有明文规定。比如,“应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保证教学、行政办公用房及服务用房的室内空气中C02的浓度不超过0.15%”“当采用换气次数确定室内通风量时,其换气次数不应低于本规范表9.1.3的规定(初中教室为3.5次/h)”“在各种有效通风设施选择中,应优先采用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设施”“采用机械通风时,人员所需新风量不应低于表10.1.8的规定(人均新风量19m3/h‧人次)”……可见,安装“限位器”的作法显然是不符合规定的,应予以纠正。

其四,有没有既能保障安全又能保证通风的更好的办法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对于教学场所及其设施设备的安全已经有充分明确的规定,比如窗台高度不低于1.1m,只要我们遵照执行就没有问题的。其次,实在还不放心,那就安装防护网吧!虽然从工程成本来讲,这种方法要高一些,但为了学生的健康着想,难道不该吗?有人会反驳说,防护网不符合消防救援的需要。那留出逃生口不就行了吗?

试问,五六十名学生拥挤在一间五六十个平方的教室里,每个窗户却只有两条十多厘米宽的通风缝口,空气质量如何保证?别等到生命安全有了、身体健康却没了!试问,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切实做好“双减”“五项管理”等改革举措,它不香吗?别等到考试成绩有了、心理健康却没了!

如此安全“限位器”到底限制了谁的思维?谁的作为?(兴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