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各族人民有着英勇的斗争传统。公元184年,在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后,先零羌和小月氏以及当地的汉族人民又起来造反了。为了把更多的汉族人民吸引到起义队伍中来,他们推举金城人边章和韩遂掌握军政权力,但是“韩遂、边章素著名西州,群盗诱而劫之,”(《资治通鉴·中平元年》)他们当过汉朝的官吏,倾向“党人”,可能是豪门地主之流,参加造反是被劫的。

他们以诛宦官相号召,造反目的与各族人民有所不同。东汉朝廷先后派董卓、张温等人率官军前来压制,却被起义军队打败了,困在自己的驻地里不敢出来。再加上韩遂非常迷信,相信天灾异象,没有什么主观原因的就下令退兵,被敌军追击,败回了自己原来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温派周慎率三万官军包围了榆中,“而章、遂分屯葵园峡(即今桑园子峡),反断慎粮道,慎惧,弃军重而还。”(《资治通鉴·中平二年》)又派董卓将兵三万攻先零羌,幸亏都被打败,义军才转危为安。

公元187年春,混进领导核心的韩遂,杀害北宫伯玉、李文侯和边章,率十余万人进围陇西,想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又击杀凉州刺史耿鄙,耿鄙部将马腾也倒戈反汉,自号合众将军,率众起义,参加到义军中来。

韩遂无法,只得将领导权交给王国,由王国统帅全部起义队伍。后来,韩遂利用王国率大军进攻三辅失败下来的机会,又把王国赶下台,窃取了全部军政权力。这支起义军自186年被韩遂控制,逐渐变质,成为地主割据势力的工具,斗争的性质也转变为军阀的割据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割据走向统一的战争

在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进一步表面化,爆发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内部战争。董卓入京后,袁绍联合东方的军阀发兵,摆出一付狗打架的架势。董卓为了保持他对陇西的联妇系,烧了洛阳,西入长安,同床异梦的袁绍联军就互相扭打起来,展开一场大混战。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韩遂、马腾投降东汉,“是岁,韩遂、马腾等降,率众诣长安。”(《三国志·魏书·董、哀、刘传》起义军被葬送了。董卓死,政权落入李催、郭把、樊稠一伙手里。他们先同凉州军阀马腾、韩遂火并,以后又互相攻杀,在长安大打出手。

“李催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资治通鉴·初平三年》)“击腾,腾败走,还凉州。”(《三·国志,魏书·览、袁、刘传》)韩遂、马腾回封凉州,互相次击,凉州遭了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曹操招降了马腾和韩途,稳定了西方(三樱志·魏书·武帝卿):“遂、腾自还凉州,更相冠。后腾入为卫尉,子超领其部曲。”马腾作了官,他的部曲(家兵、地主武装)归他的儿子马超率领,占据关中、陇右,保持实力,称霸一方。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等举兵反曹,曹操亲自带兵西征,在漳关施离间之计,挑起马超和韩遂的不和。于是很快打败了他们,平定了关中。“超据汉阳,腾坐夷三族。”(《几三国志·魏书·莆、二袁、刘传》)马超造反,断送了全家人的性命。后来马超在耳南战败,退回陇上。

公元212年,曹操进军凉州,追至安定,以东方有事而还。“超率诸戌渠帅以击陇.仁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一超尽兼陇右之众……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开城门皆迎超。”(《三国志·魏书·辛毗、杨卓、高堂隆传》)陇上郡县尽为马超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214年,曹操又派兵进攻陇右,马超失败奔汉,后降于蜀汉,韩遂徙金城入氏王千万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韩遂被他的部将所杀。

韩遂从184年被逼参加起义,到215年被部将所杀,前后二十二年,死时已七十多岁了。之后,西平姐演等虽然继续互相攻杀,但从秦权以来人民要求统一的意志,仍在发挥它的伟大力量,军阀争夺地盘与人民的斗争,逐渐转化成魏蜀互争统一领导权的斗争

社会经济的破坏与恢复

大规模的军阀混战过去了,但是小规模的割据相攻,还在继续,特别是曹操进军凉州,接触到许多少数族,西北各民族的关系墓木上还是友好的,但毕竟彼此间存在一些隔阂,少数族的反抗也不时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多元等反,河西大拢。”(《三侧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镇西将军曹真命众将及州郡兵讨破叛羌治多元、卢水封赏等……河西遂平。”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有时地方割据势力与少数族的豪酋勾结,如西平翅演勾结旁郡拒绝曹魏所派的刺史,就得到张进、黄华等人的起兵响应,同时,“武威三种胡并寇钞,道路断绝。”(《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赖金城太守苏则出兵救武威,河西才得平定一下来。

由于战争频繁,兵摇负担很重,诗人左延年在魏文帝(种不)黄初时写成《行军行》说:这种残酷的兵摇在曹操时可能还要多些。长期残酷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极度破坏,吏兵流散饥穷,户口大量地耗损,生产力剧烈地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金城郡自汉末分其西部徨中(即现在的西宁地区)为西平郡,魏晋的金城郡不过是汉代金城郡的东半,更接近于现在的兰州市区了。三国时,“金城领县四:榆中、允街、金城、浩门。”

(《廿五史补编·三国郡县表附考证》)西晋时,“金城领县五,”多一“白土”县(《晋书·地理志》)。榆中、允街、金城在现在市区之内。郡治移到榆中,允吾不仅不是郡治,也没设县。金城旧县令居(永登境)、枝阳,武威的温围。(皋兰),天水的勇士(榆中境.)等都没设县。有的是被省并了,有的可能是由于被少数族占去,成为废弃不治之地。

《三国志》无志,没有人口统计,按《晋志》,金城,“二千”根据张既的话,金城“户不满五百,”(《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确实少得惊人,人民极大部分是被杀死或饿死了,一部分流亡到较安静的地区或逃出边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农民战争和流民问题往往是分不开的,人民希望一个安定的社会能生活下少,统治阶级也认识到等到生产彻底被破坏,人民俄死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也就很难生存下去了。他们为了有兵有粮可征,就得适当调整政策,缓和阶级矛盾,金城太守苏则适应了这种客观需要,做出了功绩。

结语

苏则能从实际出发,对者百姓能很谨慎地进行抚慰,对少数族进行招抚怀柔。正如张既所说:既有恤民之效,又能和戍狄。(见同上,下同)因此,“归附者日众,”郡内人口增加,“见户千余”是编户之民,“归就郡者余落”是少数族,苏则对人民不是不关痛痒的,他推衣衣人,推食食人,“与民分粮食,”而且注重法制,信赏必罚,能取信于民。

还能“亲自教民耕种”,这就得到人民的信赖,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所以当年见效,获得“大丰收”,生产在恢复。苏则顺应了人民的要求,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凉州刺史程巡也有同样的功绩。这些都和曹操“任人唯贤”政策是紧密相关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