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甜味的偏好是与生俱来

这些地方,比520的甜度还高。

《国家统计年鉴2021》对全国各地区居民家庭人均糖类消费量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31个省份中,居民家庭人均食糖消费最多地区是西藏(4千克/人),重庆第二,四川和甘肃并列第三。

一向给外界留下爱吃甜标签的江浙沪、广东、福建没有排进前五名——广东、福建、浙江分别为第七、八、九位。

这10个最爱吃糖的省份中,有5个位于南方(西南、中南)、4个位于北方(西北、华北),还有1个位于东部。

△ 图源:Pexels

西藏人爱吃糖,是因为地处高原、高寒地区,人体容易进入缺氧状态,而糖能有效缓解缺氧症状,还能补充体力,使人体感舒适。因此,在当地人每日必喝的酥油茶中,经常会加入糖或果仁,糌粑面等食物也都需要搭配糖、酥油等食用。

令人意外的是,无辣不欢的重庆也是吃糖大户。

其实在古代,重庆就已是产糖之地,有着吃糖传统,由此逐渐演变出许多以糖作为主料的地道美食。《蜀中广记》中提到的“蜀人作食喜煮饴蜜以助味”,“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用蜜”,正是记载了当地饮食以蜜甜口味为主。

嗜甜十强:南方偏多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全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西藏、重庆、黑龙江、甘肃、四川、青海、广东、福建、浙江、宁夏。

总体而言,南方地区比较嗜甜。

但最能吃糖的地方,是西藏。

数据显示,西藏2020年人均食糖消费量达到4千克。同年,全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为1.3千克,这就意味着西藏人均食糖消费量是全国水平的3倍多。

西藏排名全国第一,而且远超其他省份——排名第二的重庆(2.7千克),只达到西藏人均食糖消费量的六成。

但重庆爱吃糖,也是出乎意料的。

从数字来看,重庆2020年人均食糖消费量为全国人均食糖消费量的2倍多,是第三名黑龙江的1.5倍。

大众印象中爱吃甜的江浙沪,没有一个没有进入前五名,只有浙江挤进了前十名,排在第九名。爱喝糖水、甜汤的广东、福建也未能进入前五,分列第七、第八名。

△ 图源:Pexels

排在全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榜倒数十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湖北、贵州、安徽、江西、海南、陕西、山西、江苏、北京。

从分布来看,这些不爱吃糖的省份集中在北方,如山东、陕西、山西、北京。南方则少一些,只有贵州、海南。

但放在全国来看,北方地区偏爱吃糖的省份比南方地区多。

根据上述统计能发现,超过全国人均食糖消费量的省份有16个,分别是河北、内蒙古、新疆、吉林、云南、上海、宁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重庆、西藏。

这16个省份中,有8个省份位于北方(东北、华北和西北),6省份位于南方(中南、西南),还有2个省份位于东部。

西藏人、重庆人吃糖长大

人对甜味的偏好是与生俱来。

比如西藏。当地人爱吃糖,是因为太冷了。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个高度是世界最高大楼迪拜塔(828米)的4倍多。在西藏,有80%以上的地方高度超过4000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西藏,西藏甚至被称为“世界屋脊”。

因为海拔高,西藏多数地区的气温相比内陆地区偏低。拉萨、日喀则年平均气温比相近纬度的城市低10-15℃。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盛夏8月气温也只有10℃左右,夜间气温甚至会降至0℃以下。

对长期居住在高海拔且严寒地区的人来说,氧气浓度偏低会造成胰岛素敏感度提高,因此整体的血糖会降低。 按照国民的膳食习惯,糖的摄入以占总热量60%-70%为宜,而对于高寒地区或者热能消耗大的人而言,由糖供给的能量应该高达85%以上。

由此来看,在西藏生活的人确实需要从糖分里获取更多的热量。

健身教练口中的“热量炸弹”——糖,就成了不错的选择。因为糖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供给热量,葡萄糖和糖原可以通过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方式释放能量。

在西藏,喝奶茶、吃甜食是当地人的日常。

△西藏酥油茶 图源:视觉中国

正如广东人饮茶一样,西藏人每日必喝酥油茶。制作酥油茶时,需要先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酥油,再用茶砖煮茶汤,随后将酥油和茶放到一个皮袋中,扎紧袋口,用木棒用力敲打,使其成为乳浊液。这道流程被称为“打”酥油茶。

酥油茶煮开后,空气中都弥漫着奶香的味道。在喝茶的时候,西藏人还会在茶里加糖或果仁。乳制品加上糖,热量可想而知。

西藏人日常主食之一糌粑面,食用时也需要加入少量酥油茶、奶渣、糖等搅拌均匀,以达到御寒、解乏、充饥的作用。

论吃糖,重庆也是嗜甜大户。

重庆产糖历史久远。根据《容斋随笔》记载,宋代时中国有五大蔗糖产区,其中蔗糖质量最高的遂宁产区与重庆潼南区(以前的潼南县)接壤。因此重庆潼南一带,早在宋代时期就已经学会种植甘蔗、熬制土塘(红糖)了。

本就产糖,重庆人轻易养成了吃糖的习惯。更何况,趋甜是人类的本能,重庆人舍不得抛弃这种快感,许多本土美食也就与糖有关。

夏季的重庆,总能在街边看到装着几个大桶卖红糖冰粉的小推车。推车老板用大铁勺挖一勺冰粉放进碗里,再淋上一勺红糖汁,将冰粉捣成小块让它浸泡在红糖汁里。

这一口下去,才算拥有圆满的夏天。

△红糖冰粉 图源:视觉中国

以糖为灵魂的重庆美食,除了红糖冰粉,还有红糖凉虾、红糖醪糟小汤圆,一冷一热,夏季祛暑,冬季暖心。尤其是在吃完热辣的火锅后来上一碗,油腻与辣意一扫而空。

不仅是街边小食,端上餐桌的重庆美食,一样少不了糖的提味。

宫保鸡丁就是讲究酸、甜、咸味的平衡的例子。不能过咸也不能过甜,制作中需要加入适量的陈醋、砂糖、酱油等调制。

重庆最地道的夹沙肉(又名甜烧白),也是以甜味领衔。甚至在古代,甜味寓意富足。只有在有喜事的大场合,重庆人才会吃夹沙肉。

就连重庆火锅,底料都有糖的身影—— 加入冰糖,不仅是调味,保持汤底原有的鲜、香、麻、辣,又能中和、消减火锅底料的辛辣口感,保证食物入口辣而不燥。

在重庆,甜与辣并非不可兼容,反而是以甜解辣、以辣解腻,两种口味美妙融合,构成一个立体重庆——朋克而又柔情。

撰文丨刘文杰

编辑丨陈泽秀

版式丨潘展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