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本很不爽,因为在拍摄一个合作项目时被提出了很奇葩的要求:

主题是创意作品,但必须 “一次拍出来”(拍完后才和我说),否则就是不能体现对方产品实力强劲的,是不合格的。

打个比方说,此前的篇文章里我写了行星光环的创意拍摄教程(点此可跳转),画面中的星空就是叠加上去的,按照他们的原则,就应该是下图右边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我感到十分诧异,也十分困惑,你们让我拍的到底是什么?是创意作品,还是人文纪实?或者你们只是把摄影作品看做是处理器的性能跑分?

我想通过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是美和奇妙的幻想,而不是一本“高级产品手册”。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幅作品:曼·雷(Man Ray)的摄影代表作《安格尔的小提琴》(Le Violon d’Ingr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格尔的小提琴》(Le Violon d’Ingres)

这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摄影作品之一,创作于 1924 年,在今年 5 月 16 日这天以 1240 万美元的天价被佳士得拍卖行拍出。打破了此前由安得利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的《莱茵河 2 号》(Rhein II)保持的 430 多万摄影作品拍摄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茵河 2 号》(Rhein II)

有意思的是,当这条新闻一出现,就有网友评论说这是 “A bad Photoshop” ,即 “一个糟糕的 PS 作品” 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杠的理由真是中外一样啊

因为这张《安格尔的小提琴》(Le Violon d’Ingres)实际上一开始只是拍摄了女性模特的身体,在将照片冲洗出来后,曼·雷在上面涂上了小提琴的花体 f ,然后翻拍成了最终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格尔的小提琴》局部放大

作品完成后,曼·雷兴奋地将其展示给模特琪琪(Kiki de Montparnasse),并说:“是的,你是我的安格尔小提琴”,【1】可见曼·雷对作品的满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曼·雷拍摄的琪琪

在我看来,这一过程的确像是 “史前PS”,也十分有趣,但是当我凝视这幅作品的时候,并不会总是想到这个故事。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幅作品: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我相信你首先感受到的,也是最直接强烈感受到的,是琪琪性感优雅的背影,与提琴 f 形槽相呼应的曲线。

她的后背在填上了符号之后,好像真的变成了一架小提琴,整张照片也从一张人体艺术作品升华成了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优雅的提琴线条和“f”形孔

曼·雷和《安格尔的小提琴》对后世的影响也极大,以至于这张照片几乎形成了一种比喻式的表现手法,后来很多摄影师都有模仿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的模仿作品《LE VIOLON D'INGRES. ENCORE.》

2013年,摄影师:uphilldawta(法国)【2】

所以你看,照片不是直接拍出来的,重要吗?

换句话说,你不能说曼·雷画上去的作品不是艺术,非得让他拿着画笔去给模特后背画上几笔才算数吧?

在我看来,拍摄的过程仅仅是创作的一部分,一张照片最重要的是摄影师的表达。正如曼·雷所说:“我想表达自己,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

由此看来,1924 年曼·雷的铅笔和墨水也好,如今你我手中的手机和 Snapseed 也好,都只是实现作品表达的“垫脚石”。

对于表达艺术创意的作品来说,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而如果要为了所谓的过程“纯粹” 而放弃最终作品的完成度,那无疑是得不偿失,也是一种遗憾。就像之前网上流传很广的这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于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

那么很容易就像上图那样

何况,作品最终所承载的不是拍摄过程的故事,而是画面传递的信息和观看感受。

正如在那条 “A bad Photoshop” 评论下的回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hotoshop does not exist without these analog ideas to inspire it. Learn your history.”

“没有艺术家的想法来激发灵感,PS 的作品就不会存在。多学学历史吧。”

所以,我也想说,“当你找我拍摄创意作品的时候,就请不要管我是怎么拍的。我交出的是一个合格的作品,不仅是你的合格,更是我的合格,不打折的合格。请你尊重创作,不要让基于商业角度考虑的要求毁掉一个作品。”

好了,吐槽至此。人在矮檐下,我想我平复好情绪后,还是要继续拍摄吧。不过,如果对方继续坚持,那么最终可能谁也看不到我心目中的那把小提琴,而是只能看到一地碎木屑吧。

只是吐槽完自己的事儿,感觉有点对不起大家。最后发一些我找到的曼·雷的摄影作品,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和学习。感受其中不拘泥于形式的画面内容,以及它们虽然年代久远,但依然不减当年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羡慕可以尽情创作的曼·雷,也感叹他在 100 年前不会遇到的问题,我竟然在 100 年后深受其苦。

【1】《解密曼·雷《安格尔小提琴》|1240万美金天价的背后,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映画廊,2022。

【2】文中提到的现代摄影师uphilldawta 的作品页面:

https://www.lomography.com/homes/uphilldawt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