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5月19日消息(记者唐磊)“闫主任,刚入住的B2245床没有带优甲乐。”

“好的,我马上协调。”

“闫主任,卫生间的清扫不彻底,得和保洁对接下。”

“好,我这就联系。”

“闫主任,……”

伴随着对讲机传来的一连串交流声,闫根全在方舱医院内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启了。这一天是他到上海市徐汇区石龙路方舱医院的第十四天。作为行政值班,闫根全首先需要尽快解决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在方舱内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他在纸上飞速记录“战友们”反馈的信息,然后逐一核对,这是他进入方舱后一直保持的习惯。

患者入舱后,物品短缺是常有的事,比如毛巾、洗脸盆、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常用药物。出现这种情况,舱内工作人员都会在统计后,反复呼叫总机与闫根全沟通。无论什么时间,他都会在第一时间与指挥部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协调物品,满足舱友们的各种正常需求。想患者所想,更要急患者所急。有时,为了一片药,他要打十几个电话协调。

“咱们务必做好所有出舱人员信息的核对,保障具备出舱条件的舱友顺利出舱。”又有一批出舱的患者,闫根全和队员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工作,没有一丝慌乱。患者所有的资料都提前装在一个带有编号的拉链袋中,在出口处由工作人员按照顺序逐一核对发放。不到两个小时,100余名康复的患者全部顺利出舱。这一切得益于闫根全和“战友们”总结的“宝典”。为了让患者早入住、早出核酸检测结果、早出院,实现入出舱流程的高效运转,闫根全和“战友们”反复讨论,结合实际,最终摸索出一套适合所在病区的工作流程。“第一时间满足患者的需求,不仅是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用行动传递一种信心,让患者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心也在一起。”闫根全道出了初衷。

闫根全表示:“在石龙路方舱医院,我们要用对患者的真心换取患者的信任,医患携手,共克时艰。”

“闫主任,患者反映卫生间又堵了。”

“别着急,我马上联系人去处理,如有需要我马上进舱查看。”

这次又是水压的问题。卫生间一直是方舱的“老大难”。很快,在闫根全的协调指挥下,保洁人员以及众多志愿者相继加入到清扫的队伍中,问题迅速解决。不仅如此,闫根全还处处为志愿者的个人利益着想,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决了志愿服务所需要的脸盆、手套、鞋套等物资。

“我是党员,我们先上!急活、累活面前,你只有先站出来,群众才跟你一块干。”闫根全说。在石龙路,闫根全还有一个身份:石龙路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遇事身先士卒;接到上级指令,限于安置能力,部分援沪医疗队员住宿房间要由单人单间改为两人一间,很多队员对此都有顾虑,他第一时间召开石龙路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支委和党小组长会议,号召党员同志带头住两人间。他说:“作为党支部书记,我首先要带头,我先表个态,我和队友两人住一间”,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很多党员同志受到他的感召,主动提出要求住两人间。作为团队的主心骨,他一直奔波在一线,每天在方舱不知来回跑多少趟。许多时候,他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方舱,其他班次的战友,也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微信工作群里收到他发布的信息。回到酒店房间,他一刻都闲不住,微信、电话响个不停。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每天全部的睡眠时间不足四个小时,很多时候群里的消息他都是秒回,调度核酸结果是否及时反馈,符合次日出院条件患者的评估、筛选和患者出院相关准备工作进展,各种工作流程如何优化执行起来能更简单、更顺畅。队员身体不舒服,需要医生查看或去医院检查、治疗,他第一时间协调、安排。

B2299床的患者小刘对闫根全印象深刻:“八天前的大雨,房顶漏雨,幸亏闫主任过来,帮我转移床铺,还给我拿了新的被褥。”原来4月13日晚上下大雨,闫根全不放心方舱内的情况,担心方舱存在漏雨的隐患,穿上防护服进入方舱进行安全隐患排查,于是就有了小刘描述的那段经历。

可是,面对夸赞和肯定,闫根全内心非常平静:“一切都是应该做的。既然党和山东父老派我支援上海,来到石龙路方舱医院工作,我唯有努力工作打赢这场硬仗,才能对得起身上的白衣和胸前的党徽,才能对得起党的信任,以及山东父老的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