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张汝京博士已离职青岛芯恩半导体。转任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一职。

提起张汝京博士,不由想到他创办的中芯国际、新昇半导体、芯恩,三家公司在中国大陆半导体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芯国际,大陆第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新昇半导体,大陆第一家300mm大硅片企业;芯恩,大陆第一家CIDM模式的企业。

张汝京(Richar dChang),194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台 湾大学,于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毕业后,张汝京进入著名的德州仪器工作,后来甚至成为了东南亚地区的负责人。不过,随着德州仪器副总裁张忠谋回国单干,张汝京也渐渐有了回国的愿望。

回国后的张汝京去了江苏的无锡,无锡华晶上华电子芯片公司特别出资给张汝京开了一家世大公司。原本,张汝京计划要先在中国台湾发展壮大,再慢慢往大陆发展。但是,张汝京的预想实现了一半,世大公司确实在中国台湾地区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却也威胁到了台积电的生存。在台积电的威胁下,张汝京多次谈判未果,最后公司被收购,张汝京愤而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册中芯国际

2000年四月,中芯国际在上海成立,给全球半导体产业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 也开启了张汝京的第二次辉煌,这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大的辉煌。 我国为了支持张汝京的“中国芯”事业。 特别给了张汝京十年内的税收政策 :前五年免税收,后五年税收减半

在当年,光建立一条八寸晶圆的产线就需要十亿美金,这样的话剩下的研发基金就所剩无几,这对于中芯国际未来的发展会是很大的挑战。于是张汝京做了一个决定,中芯国际从成立的时候开始,就一定要具有规模,而在生产工艺方面,则依靠合作联盟。这个决定也与当初中芯国际的人才缺乏密切相关。据了解,早期的中芯国际只有三百名与张汝京奋斗多年的追随者,做出技术靠合作的决定,也是迫不得已。

对于刚成立的中芯国际来说,当时芯片产业的低潮期,是他们发展的另一个利好。正是在这种行业看衰的环境下,张汝京凭借自身的人脉,购入了大量的低价二手设备,布置了三天条八寸产线,在后来产业复苏之前,做好了丰富的产能准备,顺势起飞。

到了2003年,中芯国际开启了第二次私募,当时融到了六点多亿美金,得到了资金支持的张汝京一方面投资建设背景的12英寸晶圆厂,一方面利用个人的人脉和经验,以低价购入了摩托罗拉的天津工厂。

张汝京用了不到四年的时间,让中芯国际拥有了四个八英寸厂,还有一个12英寸厂。根据当时的国际建厂经验,中芯国际融得那点钱却是达不到的,但张汝京做到了。

而在产品方面,张汝京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和中国台湾的同行只做逻辑代工不一样,中芯国际不但做逻辑电路,还做DRAM”。现在回头看看,张汝京这个建厂高手的运营经验也是旁人无法比拟的。

对于刚成立的中芯国际来说,资金流是最重要的,如果只做逻辑电路,也许会造成产能空转的情况,这对于中芯来说是不被允许的。另外,DRAM对于良率的要求没那么高,且可以给员工一个练手的机会,所以就算DRAM挣钱不多,中芯还是做出了这个决定。通过给大型的IDM代工,与国际的先进厂商合作。中芯国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汝京主导下高速发展的中芯国际又迎来了老同事与老对手——台积电的张忠谋。这次他祭出的“大旗”是专利侵权

因为台积电发起的专利官司,他的离职是双方达成和解的条件之一。11月10日,中芯国际公告了与台积电的和解方案,包括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现金和10%的中芯国际股份。紧随其后又公告了张汝京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总裁、CEO等职务。

在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张汝京总是毅然出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办新昇

之后待过LED产业,2014年66岁的张汝京再次创业,专注芯片成本最大的材料“硅片”,成立上海新昇半导体。从新昇半导体的官网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总投资68亿美元,一期投资23亿美元,公司的目标是致力于在我国研究、开发适用于40-28nm节点的300mm硅单晶生长、硅片加工、外延片制备、硅片分析检测等硅片产业化成套量产工艺;建设300mm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基地,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的国产化,充分满足我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对硅衬底基础材料的迫切要求。

新昇半导体一期投入后,预计月产能为15万片12英寸硅片,最终将形成300mm硅片60万片/月的产能,年产值达到60亿元。新昇将与世界一流技术接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张汝京在2016年初的一个访问中提到,这个项目有相当高的门槛,国内研发过关,但在量产时有设备和技术上的障碍。但从新昇半导体的最新报道看到,他们现在目前已经完成了月产一万片的工艺研发配置,预计到2017年底月产12万片的产能规模,而第三期目标为达到月产60万片的产能规模。这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芯恩

当前,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张汝京又做下一个重大决定,他放下过去擅长的晶圆代工路线,重新为中国开创IDM模式,成立芯恩集成IDM项目

张汝京领军的芯恩集成在创立初期也一直想在广州落地,当时芯恩是锁定青岛、广州两个据点同步开发。

芯恩在2017年时曾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备忘录,预计投资68亿元打造IDM项目的8寸和12寸晶圆厂,只是双方签约之后,就没有进一步发展和消息了。

在广州之前,芯恩也考虑过在宁波建厂,但后来广州、宁波的项目都无疾而终,经过一番折腾后,张汝京最后将芯恩集成的重镇落地在青岛

芯恩半导体是一家CIDM型企业,所谓CIDM,即很多家企业(10-15家)一起成立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封装、测试、营销·销售、最终产品组装等为一体的半导体企业,这些出资者像共同体(Commune)一样合作,形成一个半导体的生产平台,达到共赢、风险分散的目的。

张汝京博士在大陆奋斗的20年,可谓是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大陆半导体大跨步发展的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战积塔

有专家分析,相对于芯恩,积塔半导体的盘子更大,张汝京有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才能,或可全面施展。

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是一家半导体芯片研发商。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从事半导体科技、集成电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的销售等。

旗下主要产品包括功率器件、电源管理、传感器芯片等,广泛应用于工控、汽车、电力、能源等领域。

12月31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多名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4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93.21亿元人民币,增幅133.02%。

去年11月30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积塔半导体”)宣布完成80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本轮融资将助力积塔半导体发挥自身车规级芯片制造优势,加大车规级电源管理芯片、IGBT和碳化硅功率器件等方面制造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快提升汽车电子制造产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积塔在车规级模拟和功率器件领域的制造优势,实现成为我国领先的特色工艺生产线目标,支撑我国“双碳”战略,缓解汽车电子缺货的困局

积塔半导体是一家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专注模拟电路、功率器件所需的特色生产工艺研发与制造,所生产的BCD、IGBT/FRD、SGT/MOSFET、TVS、SiC器件等芯片广泛服务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源管理、智能终端乃至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高端应用市场。公司通过了ISO9001、VDA6.3(GradeA)、IATF16949、ISO14001、ISO/IEC27001等质量、环境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最早从事汽车电子芯片、IGBT芯片制造企业,在模拟电路、功率器件芯片代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张汝京每一次创业,都为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张汝京不顾自己的年龄,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开拓,重新体现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不服输的精神。

如果张汝京博士加入积塔半导体的话,按照张汝京的性格,必然是要做一些开创性的大事

本文素材来源丨半导体产业纵横,芯东西,图片来源于网络

创客公社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参考。涉及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3、本文章内容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联系方式:1377077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