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发生的战争牵动着世界的心,这场战争会像冷战一样,重塑未来百年间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场大战的结局会如何,对中国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下面六种可能。

第一种,俄罗斯击败乌克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结局的概率非常低,因为俄罗斯已经失去了先手。当初日本全面侵华,德国入侵苏联,开局都比俄罗斯漂亮,但最终翻盘。入侵一方需要一鼓作气,否则就会转入僵持最终失败,俄罗斯已经显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迹象,除非出现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一俄罗斯真的击败乌克兰,肯定会激发其恢复苏联荣光的野心,美欧的大部分注意力将投入与俄罗斯的对抗中,这种结局对中国而言是最好的。此种情况下美欧会需要拉拢中国,就像冷战时所做的一样。

第二种,陷入僵持,乌克兰出现“三八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结局是指俄乌在顿涅斯克、卢甘斯克和克里米亚一线陷入长期对峙,最终停战。这个概率要大上不少,但是总体来说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在西方的大力支持之下,乌克兰已解哈尔科夫之围,并直接威胁俄罗斯后方枢纽别尔哥罗德,封锁伊久姆的补给线。可见西方军援提升乌克兰战力的效果显著。引用中国新闻网5月18日消息,美国当前军援乌克兰一共38亿美元,这就把俄罗斯从哈尔科夫打跑了。5月1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400亿美元援乌法案,可以想象10倍军援到位后乌军会取得怎样的优势。

俄罗斯能不能扭转这种力量对比?基本不可能。俄罗斯2021年的GDP约1.78万亿美元,如果像二战初期的苏联那样极力扩军,军费占比达到GDP的16.8%来计算,也无非是1400亿美元(还要扣去200多亿维护核武)。

那美国呢?400亿美元不会是上限。美国在伊拉克打了7年,花费7630亿美元;在阿富汗打了20年,花费2.231万亿美元,大约一年1100亿美元。打两个弱鸡,尚且舍得一年1100亿,为了击垮俄罗斯这个劲敌,美国再花多一倍也不见得心疼,所以说俄罗斯与美国拼国力没戏。

朝鲜的三八线全长248公里,多是山区;俄乌边界全长1955公里,多是平原,无法依托地势死守。因此,俄罗斯死守住乌东地区难度很大。再者,乌克兰难道不会北上攻入俄罗斯围魏救赵吗?

当然,万一真的打出了乌克兰的三八线,美欧一样需要拉拢中国,结果也不错。

第三种,乌克兰收复全境后停战。

这种可能性最高。

一旦乌克兰全境收复,美欧很可能停止大规模军援,要求乌克兰后续争端采取政治方式解决,毕竟战争的代价昂贵,支持到这个地步,也算仁至义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继续与西方对抗,西方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中国进行打击,这对中国非常不利。

第四种,乌克兰占领俄罗斯部分领土,俄罗斯反击成功。

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也不小,不排除乌克兰战术性攻占一部分俄罗斯领土。一旦乌克兰收复全境,这部分领土乌克兰也不会轻易归还。

俄罗斯这个国家,一战以后的战史基本就是进攻没赢过,防守没输过。收复失地激发的民族热情可以参照乌克兰,按照俄罗斯的民族性,一定会不惜代价把失地收复,再与乌克兰谈判政治解决。

俄罗斯即使反击成功,也会止步于收复失地,不会把战争继续下去。俄罗斯成为事实上的二流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再对西方构成威胁,也不再能够为中国吸引西方的火力。

这种结局之下,中国如果继续坚持与西方对抗,就需要独自扛起全部压力,这是极为不利的,可以参照俄罗斯的结果。

第五种,俄罗斯出现亲西方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对外战争失败往往引起国内巨大的政治动荡。日俄战争失败,导致俄国出现1905革命;一战失败,导致十月革命;侵略阿富汗失败,导致苏联解体。侵乌战争一旦失败,大概率会导致政局动荡,不排除亲西方政权出现的可能。

这种结果概率不高,但毕竟叶利钦时代亲美亲欧也不是没做过。这种结果对中国最为不利。如果中国坚持与西方对抗,将遭受四面夹击,极为孤立。付出这种代价,真的准备好了吗?

第六种,乌克兰兵临莫斯科,世界开打核大战。

这种可能性为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欧美的选民不可能支持乌克兰攻入莫斯科。支持乌克兰防御可以,支持攻灭俄罗斯没门,民选政府难以违拗民意。

其次,美欧一直很注意对抗俄罗斯的技巧,俄罗斯对抗美欧也是如此,双方都在避免引爆核战争。例如俄罗斯不再提向加里宁格勒部署核武器,美国也承诺不再直接向乌克兰提供俄军高级将领的定位避免斩首。这都是对于底线的一种默契。所以这个结局不用考虑。

网上流传,认为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是中了美欧的奸计,掉坑里了,这怎么可能!首先不应该这样侮辱普京的智商,其次美国在战前发出警告,在战争初期建议泽连斯基出国避难,均说明美国认为乌克兰要败于普京之手。最初没有人想到泽连斯基能打得这么漂亮,奸计一说不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机会,美欧绝不会错过,一定会支持乌克兰击败俄罗斯,消除这个北方梦魇。俄罗斯的问题恐怕不是会不会倒下,而是何时倒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做出何种选择,必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