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逐渐增多,不仅影响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妥善处理好此类案件,更好服务辖区农村经济发展,乳山法院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对于涉农土地纠纷案件用好诉前准备、现场勘验、全程调解、普法宣传“四连妙招”,推动涉农土地纠纷稳妥有效化解。
01
第一招:诉前高效沟通
土地纠纷案件政策性较强,关联诉讼较多,行民交叉也多,且此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多为村民个人,诉讼能力较弱。为妥善化解此类纠纷,节约当事人维权成本,立案后,乳山法院会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厘清法律关系,明确当事人的诉求,指导当事人选择正确的维权途径。在某村3户诉某工程公司索要土地补偿款的案件中,在向被告某工程公司送达起诉状时,法官了解到涉案土地属于被征收土地,而某工程公司则是负责地上绿化工程的施工单位,不是征收单位后。于是,法官将上述情况、与征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正确的维权方式告知原告,原告表示,终于知道如何正确主张权利,主动申请撤回对该案的起诉。
02
第二招:深入现场调查
土地纠纷案件双方纠纷持续时间长,矛盾尖锐,通常需要查明界址、占有、地上农作物等情况,单纯依靠纸质卷宗无法查清案件事实,也不利于化解矛盾。对此,乳山法院改变过去“坐堂问案”的办案模式,携带案卷资料,进村入户,对双方争议的问题实行现场勘测调查,明确争议焦点。在某村委会诉李某要求支付土地承包费的案件中,双方对承包地的面积有异议,法官邀请镇驻片干部为见证人,组织双方当事人对争议土地进行实地测量。经过数小时的努力,测量工作完成,并制作了现场勘验笔录,双方当事人对测量结果都很满意,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握手言和。
03
第三招:进行全程调解
土地纠纷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却往往牵涉其他因素。为全面了解案情、提升办案社会效果,乳山法院积极争取村社区干部、镇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到纠纷调解中,争取以最优的解决方案化解矛盾。在某村委会诉外村人孙某返还46亩土地一案中,孙某表示,其按土地承包合同将承包费付至2030年,并在涉案土地上栽种了3000余棵杨树,但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该土地承包合同因未履行法定程序应为无效,孙某应返还土地。考虑到清除树木成本巨大,且孙某没有备用土地用来移植这么多杨树,为尽可能减少当事人的经济损失,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积极协调镇政府主要领导参与调解。最终,双方同意重新签订承包合同,承包期限到2028年,既保证了孙某杨树的正常生长和预期收益,也维护了村委会的合法权益。
04
第四招:开展普法宣传
为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乳山法院以世界环境日、宪法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组织法官、法官助理走进社区、农村,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解读《民法典》时代涉农村土地纠纷新规,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涉农村土地典型问题进行释法析理和风险提示,进一步指引人民群众合理合法利用土地,规范有序放活土地经营权。“面对面、心连心”式的普法活动拉近了法院干警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受到社区居民和农民朋友的普遍赞誉和欢迎,也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乳山法院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坚持慎审快结,避免矛盾纠纷恶化升级。在此工作方法的指引下,2020年至今,乳山法院共审结涉农土地纠纷案件107件;今年以来,共审结29件,6件经庭前释明或达成调解后原告申请撤诉,16件庭审中达成调解后原告申请撤诉,4件庭审中达成调解协议,调撤率达到89.66%,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司法力量。
来源:乳山法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