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四季之中,但我们对四季有多少感知呢?

古人以一双慧眼和一颗细腻的心,观花开花落、燕来燕往,总结出了博大精深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天一候,一候一变,三候为一节气,六节气为一季,四季二十四节气为一轮回,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如果光看阿拉伯数字的年月日,我们不会在瞬间对四季变化产生那么强烈的自然反应和丰富联想,但是一读二十四节气就不同了,马上就对季节更替有了最直观最生动的感受。

七十二候,更丰富、更欢实、更蓬勃、更“给力”。什么“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什么“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什么“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什么“蝼蝈鸣、鹿角解、蝉始鸣”,什么“王瓜生、苦菜秀、靡草死”,什么“反舌无声、豺乃祭兽、征鸟厉疾”……

大大小小的植物、动物,高天厚土的种种自然现象,我们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知道的不知道的,七十二种物候的总结描摹是那么形象、那么细致、那么独特,时不时让人出乎意料,又经常令人会心一笑。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在经历立夏节气春去夏来的过渡之后,小满的到来,意味着真正的夏天来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开始趋于成熟,籽粒开始灌浆,但尚未完全饱满成熟。此时正是生长的最关键时期!

大自然的造化之妙,在这一时节再次彰显。生命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在小满时节达到了一个丰沛的高峰。

小满意味着雨水的丰盈。南方地区的农谚说“立夏小满正栽秧”,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古谚还说: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三车”指水车、油车和丝车,农田浇灌,菜籽打油,摇车缫丝,农家忙得不亦乐乎。故而,小满也是农忙时节。

(水稻梯田,来源:colorhub)

小满意味着阳气的丰盈。《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时,阳气振奋,万物繁茂,是生命生长最为旺盛的时节。古人观察到,小满时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亦最多,故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因此主张生命活动越活跃,越要有度有节,勿贪寒凉,以呵护好生命生长的阳气。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什么小满节气的初候是“苦菜秀”呢?

普遍的解释是:小满虽然预示着麦子将熟,但毕竟还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冬天储备的粮食已经吃完,夏收的粮食尚未成熟,在过去,百姓在这个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品种也多种多样。

但野菜在春天也有、也可以吃,为什么到了小满才将野菜之一的苦菜作为物候特征呢?

(苦菜,来源:aihuhua)

一方面,当然是苦菜在这个时节长得最为繁茂,“秀”遍南北;另一方面,苦之味,就是夏之味。《诗经》有言:“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是夏天真正的味道,也正是生命成长的味道。

小满之日“苦菜秀”。在生命将满未满、将熟未熟之时,苦是必须经历的味道。不经历苦味,生命便无法走向成熟。这是小满的规律,也是生命的规律。

小满二候“靡草死”。

靡草大致是一种可以入药的草。这种草除了药性,还有一个特性:至夏则枯死。

小满,是生命生长多么旺盛的时节啊!随着麦穗的抽浆渐渐饱满,天地间充满了即将丰收、生命迎来成熟的期盼和喜悦。可这个时候,靡草却死了。

为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靡草的生命周期和小麦基本一致。它是初春最早长出来的一种野草,到了此刻,生命渐渐衰靡。万物的夏天,却是它的秋天。

另一种说法是,它是喜阴的草类,枝叶细软,经受不住小满强烈的阳气,枯黄死亡。在阳气盛极到一个高点的小满,万物的生,恰是靡草的死。

万物的生生灭灭随时在发生,生中有灭,灭中有生,即使在生命最为热烈的夏季,在孕育生命成长的夏季,也要时刻面临生命的死亡,或者说,一部分的生是以一部分的灭为依存的。

小满至,靡草死,生命是一个平衡不断被打破又去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在夏之气韵的运动中,阳气不断上升,阴气不断地寻找阳气给予补充,达到瞬间的平衡,而这平衡与不平衡也在毫厘间,不停转换。这寻求平衡与平衡被打破的转换过程,正是生命成长的历程。

四时之变,皆在气也,气分阴阳,阴阳相薄相生而产生时节变化。小满三候“麦秋至”正是阳气振奋的一个高点,阳气越来越升腾,阴气攀随而于此时达到高位的平衡,就产生了这美好的图景:蔚蓝天空下,涌动金黄麦浪。

人们迎来了一年中第一个收获的时节。

(风吹麦浪,来源:colorhub)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夏日的麦收季被称作“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小麦在夏季成熟收获,而其他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一般是秋季,因此,对于小麦来说,小满的收获季就相当于它的秋季,故为“麦秋至”。

此时的丰收,是大自然对旺盛成长中的生命最好的安排。走过萧瑟的冬季,走过生命苏醒萌动的春天,一路走来,感受过花开,感受过果熟,感受过草蔬青青,但唯有小麦——粮食,是生命成长能量最基本的供给。在激扬振奋的夏日,生命得到了第一场最及时最切实的补给。

元代诗人元淮写《小满》:“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明代诗人何吾驺的《落第南还晚泊黄牛村》写道:“新凉牛犊归桑薄,小满人家割麦田。”

麦田,麦香,麦收,让古往今来的文人念念不忘。

其实,小满时节的成熟之景,并不只是风吹麦浪。

看那南国枝头的枇杷,早已熟透了。五月枇杷黄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枝。作为初夏第一果的枇杷是很奇特的,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实,夏初果熟,承四时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明代诗人李昌祺观察到了这一点,他写道:“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满林烟雨熟枇杷,多么活色生香又诗意盎然的情景啊。

(枇杷树,来源:好搜百科)

还有杨梅。

在炎炎夏日里走进江南,一树树的红果累累,搅动着人们的味蕾。杨梅未熟时颜色青绿,极酸,熟后发红,越红越甜,红到发紫发黑,便甜极。小满三候“麦秋至”就是这样的甜极时光。选一处农家,摘一颗杨梅果放进口中,多汁的甜蜜立刻在嘴里迸裂开来,再来一点自制的杨梅露、杨梅酒,夏日时光竟是如此清爽悠长。

(杨梅,来源:colorhub)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也不免感叹。他在《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中盛赞这小满夏日的美好:“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夏绿是生长,金黄是丰收。在小满“麦秋至”的时节,同时收获生命成长与成熟的喜悦,同时拥有生命之夏的热烈与生命之秋的丰满,这是多么圆满啊!就让生命暂停在这样圆满的时刻,不要贪念更多了。

“小满”之后,毋求“大满”。

二十四节气中其他带“小”字的节气,后面总跟着“大”,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小满之后却无“大满”,而是芒种,我想这恰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切达到极值后必然走下坡路,“大满”并非人们应当追求的完美境界。小得盈满,还有向上的空间,这样才可以继长增高,才符合中国文化的理想。

守望麦田,守望中国文化的智慧,守望幸福。

——摘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著者:徐立京

绘者:徐冬冬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仅是一套关于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更是属于中国人的时间哲学,其中蕴含着古人对自然、天地、岁月、人生的思悟。

作者从生命观的角度,追寻四季更迭的脚步,对每一个节气和物候进行解读,不仅从知识层面予以解释,更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与生命体验,挖掘其中饱含的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哲思与诗意,赋予其生命美学的新阐释。

当代中国抽象绘画大师徐冬冬历时八年创作完成《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组画,这是第一套完整描绘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抽象绘画作品。

著作精选140余幅画作,并收录与王蒙、丁一汇、陈来、薛其坤等名家的对谈,从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不同角度,展现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代表的中国智慧对当代世界的普遍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