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乡里、村里的领导可真是不一样了,我们总是一起聊天!家里有啥事儿,跟领导念叨念叨就解决了……”

“这一年,县里领导来我们公司五六次,公司现在的发展可以算上一帆风顺了!”

“这一年,我们去乡里办事儿真是又快又方便。”

“这一年,我家最让我头疼的难题儿终于解决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群众满意了,我们的工作也好干了,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真没想到这么多县领导来到我们镇里现场学习、调研,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围场哈里哈镇组宣干部说,原来办事需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每周三县级领导和部门都主动到乡镇蹲点调研,指导工作。

这是2022年春节伊始,围场县委理论中心组,组织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到哈里哈村集中学习研讨,围场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心里话。

那天,大家共食“创业餐”,与会人员自行扫码缴费,共开具17张收据,这17张收据是围场县委和基层干部的约定,饱含着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对人民的真挚情怀。

2021年5月19日上午,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刘洋同志任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委员、常委、书记,孙立良同志任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县长候选人。

“今日的围场,生机勃发,活力无限,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这是历届班子拼搏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县委书记刘洋表示,“让我们携起手来,继续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把围场建设得更加美好,向党和围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围场县委书记刘洋下乡督导检查森林草原防火和疫情防控工作

县委主要领导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一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老旧小区,踏黄泥,踩积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坚实足迹丈量木兰大地,深切关怀留在百姓心间。“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了全县上下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围场县政府县长孙立良调研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风雨兼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牢记使命。一幅崭新画卷正在木兰围场大地上徐徐展开。这里城乡产业蓬勃发展,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心源于信仰 使命呼唤担当

“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要坚持苦干实干、艰苦创业,发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斗争精神,铆足团结一心、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的激情干劲。

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举全县之力打造经济发展上的‘塞罕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基因,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精神传承,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围场始终将弘扬塞罕坝精神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全县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奋斗智慧和前进力量,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2021年5月20日,县委理论中心组赴塞罕坝机械林场参观学习,深入挖掘“精神之根、精神之基、精神之魂”,把塞罕坝精神植入灵魂血脉、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植入为人民服务实践中。

围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牢牢抓在手上,把学党史同解民忧有效结合,制定了各级领导干部“三个三”下基层调研机制,深入开展下访解民忧、调研谋振兴、一线办实事、宣讲怀党恩活动,帮助基层一线明方向、定举措、谋发展,全力破解发展瓶颈,切实做到以小切口推动作风转变的大成效,真正实现改作风、转作风、强作风。

“顺和新城路口早晚高峰时,周围三个小区的居民出行十分拥堵,主要是因为绿灯时间太短,能否延长东西方向的绿灯时长。”这是手机尾号0565的市民在2021年11月份向县委书记“连心箱”发送的诉求短信。

“接到咱们这位市民的来信后,我们连心信箱专班负责人马上就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联系,以最快的速度为群众解决问题。”连心信箱专班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县委书记“连心信箱”的全部记录。

2021年6月18日16时,县委书记“连心信箱”正式开通,24小时受理群众诉求及建议。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短信这两种方式反映身边问题,由专班专人进行核实,责成相关部门、乡镇限期办理,并及时回访诉求群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年来,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走遍了37个乡镇,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宿经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森林草原防火、疫情防控等多项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定举措、谋发展,全力破解发展瓶颈。坚持“实”字打头、“干”字为先,在群众心中打开一扇“窗”。

牢记嘱托永向前二次创业谱新篇

在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西北角,挺立着一株二三百年树龄的落叶松,人们都习惯地称之为“一棵松”,塞罕坝创业者骄傲地称之为“功勋树”。

从一棵树到百万亩人工林海,几代塞罕坝人60年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出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

全县上下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探索绿色发展、二次创业新路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6月,围场与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塞罕坝机械林场三方共建“塞罕碳谷”,共同建设塞罕坝双碳展示区、双碳体验区和双碳产业园区,复制推广碳汇价值、品牌溢价、经营收益、分红收入相统一的“一碳生四金”发展新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

围场县四大班子深刻认识到,“华北绿肺”“天然氧吧”已成为这个县的靓丽名片,既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也不能让群众守着金山银山没饭吃。

围场加快推进后风电时代的项目谋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强化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平台,加大科研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强化示范引领,提升产业品质。

2022年,围场8个文旅项目建成运营,成功承办全国“生态文旅与乡村振兴实践创新”论坛。全县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17家、认证单品总量4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3家,其中25家企业入驻“承德山水”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源环保产业加速转型,总装机170万千瓦的9个风光电保障性并网项目获省市批复,总投资5.95亿元的国电投新能源储能装备制造和森禧木业生态板材项目竣工投产。

创新推行八大产业链长制(全面推行新能源产业、培训产业、中医药康养产业、体育及文化旅游产业、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生态农业及林业苗木产业、“双碳”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八大产业链长制,一链一策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固链。)谋划实施零碳酒店改造、碳中和共享工厂等“双碳”项目,全力推动国有滦河林场纳入全市首批碳汇交易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等,让绿水青山变成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2022年3月,塞罕坝周边六个乡镇作为《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规定防火核心区,实行军事化管理,以管理危爆物品的标准,严格管控火源,对进入塞罕坝地区车辆是否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和年检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依法查处运输、销售火源、祭祀用品等违法行为,全面清缴打火机、火柴等火源火种,确保火种不出户、火源不出村。

文明城市创建 全民动员参与

2021年6月5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创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以前,我们村基础设施落后,卫生环境脏乱差,一些村民的文明意识也跟不上。”克勒沟镇毛大坝村党支部书记宫显柱回忆着说。

“现在可不是了!去年我们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硬化道路100多米,建设长城墙480多延长米,粉刷墙面4000多平方米,配备垃圾桶25个,建设公园5个,打造景观小节点,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

同年8月,围场各乡镇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一年的时间,围场乡村的环境“美颜”了,乡风更文明了。

2021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37各乡镇312个行政村的道路两侧、公共场所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8万座,启动建设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县城及周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出,建成日处理能力10吨的农村生活垃圾热解气化设施10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3月11日,围场县举行以“弘扬塞罕坝精神,走好二次创业路,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为主题的“木兰松”园艺造型大赛。今天,一棵棵巍然挺拔的造型松在绿茵中搭配着桧柏球、水蜡球、雁柏等树种,形成复层绿化结构,这种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的园林艺术是塞罕坝精神传承下来的木兰新风景。

5月8日,乡村支援城市,创建文明县城暨爱国卫生运动行动周活动展开,来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百万棵树”城乡绿化行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八个乡镇干部职工,与围场镇八个社区结成帮扶对子,将围场镇城区划分为八个战区,实行战区管理、领导包保、乡镇包联、群众参与、异地执法工作机制,坚决打赢文明县城创建攻坚战。

同时,实施以伊逊南路为样板的街道绿化、亮化工程,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包保领导深入到各战区内,与公安交警、住建、城管等部门一起,组织志愿者们对小区的路面、草地、花坛等卫生死角的垃圾进行细致清理,为群众营造整洁、有序、干净的生活环境,为创建文明县城贡献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围场县委、县政府将带领全县上下砥砺奋进、苦干实干,以“实打实干、干就干好”的责任担当,不断推动围场昂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明天!

(通讯员:赵立国 张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