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95岁高龄老人被家属送到信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就诊。

老人半月前在家不慎摔伤,保守治疗期间疼痛无明显缓解,近期因腰部疼痛剧烈、胃食管反流恶心呕吐、反酸导致不能正常饮食,暴瘦将近30斤。

在医院经详细查体后完善了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建议行“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目前脊柱微创技术中发展最成熟、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这一微创技术在全麻或MAC(麻醉监测管理)下进行,借助C臂X光机确认监测,通过3毫米的穿刺通道,将脊柱压缩部位通过球囊扩张撑开复位,然后注入骨水泥或者不撑开直接注入骨水泥,以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迅速缓解疼痛,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此种手术创伤小,出血量低,见效快、术后24小时患者便可下地活动。

但相较于一般年龄的人群而言,95岁高龄,既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胃食管反流病…手术风险很大,高龄、超高龄、共病(同时患两种以上慢性病)、衰弱等等因素,对麻醉医生都是极大的考验,任何一点异常情况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因此,如何降低围手术期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成为手术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围手术期安全,术前经骨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多学科联合会诊,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彦勇作出了细节方案,术前把心血管等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消化内科张刚主任给予综合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减少反流缓解症状,朱艳林副主任医师也亲自为患者“量身订制”个性化麻醉手术方案,把麻醉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从术前精准的麻醉评估和充分准备,包括器械、药物、麻醉方式的选择,到术中加强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充分做好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的保护,再到术后给予多模式镇痛、机体功能状态优化的管理,全程小心翼翼地呵护,确保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在严密的麻醉监护下,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由郑炎主任主刀、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老人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何一台手术的成功都离不开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外科医生之所以可以心无旁骛的完成一台漂亮的手术,正是因为有着被誉为“生命的守护神”的麻醉医生,时时刻刻对病人细致的监护。病人的安全对麻醉医生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

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信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在创伤微创治疗、脊柱内镜、脊柱疾患手术、人工关节置换、运动医学关节镜技术、骨质疏松微创手术、显微外科的应用方面业已形成完善的治疗体系,随着目前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不断加强和应用,持续突破了患者年龄及合并多种内科疾患的种种限制,该模式如今已经为多位高龄、超高龄及病情复杂的老年患者顺利施行手术。

( 曾庆刚 周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