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发现的一处明代墓穴,完美诠释了“生同屋死同穴”的爱情观

1981年,江苏泰州鲍坝村的一处宅基地上,几位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挖掘地基。突然,地面随着一阵闷响塌陷了一大片,幸好边上的村民腿脚快才没陷下去。一位胆大的村民俯身查看后大叫:“都住手!不能再挖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村民俯身一看,竟然看到里面有口石质棺材。
几个村民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为了避免麻烦,他们最终选择了报警处理。可当警察赶到现场后,稍作查看也犯了难,因为这很明显不是现代的石棺,应该是古代人留下的东西。于是,一批文物专家又陆续赶到了现场。
文物专家到现场观察一番后,瞬间兴奋得像打了鸡血一般,来不及休息便投入了紧张的挖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上面的封土被一点点清理干净,石棺的全貌显露出来,经过专家们的勘察,发现这是一座没有盗掘痕迹的明代古墓,而且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可是当大家想要打开棺材一探究竟时,却发现这个石棺闭合得异常严密,仿佛粘在了一起一样,用了很大的劲都纹丝不动。
有位专家跳入墓穴中,伏在石棺上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石棺表面有清晰可见的糯米颗粒,由此断定这是一座“浇浆墓”。
所谓“浇浆”,是古代先民们经验智慧的结晶,是由石灰、粗砂、糯米等原料调和而成的粘浆。
在下葬时,将棺材表面上涂上粘浆后逐层夯实,能够形成堪比钢铁般的硬度,留存至今的古城墙,大都采用了这种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打开石棺,专家们最终借来一台切割机,废了好大劲才切开了石棺。
当石棺被打开后,里面的景象把现场的人都惊呆了。棺内躺着一男一女,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逝者身上的衣服、皮肤、胡须、睫毛等都保存得完好无损,身上的肌肉还有弹性。
埋藏了四百多年,竟然还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尤其是衣服,仍然不失光鲜亮丽,没有一点腐朽的迹象。
可令人遗憾的是,棺内除了丝绸、织锦和一个木簪之外,再没有发现其他像样的陪葬品。
但令人惊奇的是,探查之后,专家们在墓室的一侧,竟然发现了墓主购买墓地的凭证,刻在了一块方形的石碑之上。
随着考古专家们的发掘,墓内两人的身份终于得以确认,男人是明弘治年间的大臣徐藩,女人是他的原配妻子张盘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徐藩是一位勤勉克己、忠直廉洁的干吏,早年入朝为官时因得罪了宦官刘瑾,曾被罢官还乡。
刘瑾倒台后,徐藩再被起复,后来又因身体原因辞官回乡。但他虽已远离朝堂,却仍旧心系百姓,曾自费在当地修建了一座“金造桥”,方便当地百姓们南北通行。
后人为了纪念徐藩为家乡做的贡献,将“金造桥”更名为“徐家桥”,一直保留至今,即便是被新桥取代之后仍没有拆除。
在感情生活方面,徐藩也可谓是封建官僚中的楷模。他是一个非常钟情的人,一生只娶了一位夫人张盘龙,即便是仕途正盛之时也没有纳妾,夫妻二人同舟共济、感情和美,完美诠释了“生同屋死同穴”的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