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我在广东写故事”(ilove-style)原创。

作者:广仔,一介商人,五星写手。只聊生活、聊民生。

分析故事背后的人性和心理,探究事件的深层次逻辑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四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

其实,看不看数据,大家都能感受得到当前社会形势的严峻。

我们公司对面的临街食铺,除了华莱士,其他的已全部关门大吉;办公室后面和左边的两家公司,上月底都搬空了;身边已经有好几个熟人处于失业状态……

所以,当前很多人都是处于焦虑和迷茫的状态,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形势才会好转。当我们个人无法用行动去改变社会形势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坦然一些。

有句话说得好:当我说明天会更好时,其实是我希望明天自己会有个好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当下的破烂事。

我也焦虑和迷茫。每当我焦虑迷茫的时候,我就喜欢阅读、听歌和看电影,来缓解压力。

今天我就看了一部经典老电影,1961年上映的《刘三姐》。看完电影后,我会习惯性地搜索了影评、演员简介和拍摄背景等信息,以便更立体地理解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看了女主角黄婉秋的简介后,觉得挺震撼的,也很励志,瞬间缓解了我的焦虑和迷茫。所以特意写篇文章来分享一下,希望也能给看到文章的你带来一些正能量。

黄婉秋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尖子演员。她的人生可以用大起大落来形容。

1943年,黄婉秋出生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13岁考进桂林市戏剧学校学习,14岁就开始登台表演。她曾是桂林市红领巾小歌舞团团员,从事桂剧舞台艺术。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资拍摄电影版《刘三姐》。当剧组来到广西选演员时,很多剧团就把自己的优秀演员推荐给导演,其中竞选女主角“刘三姐”的演员就多达100余人。

长相清秀甜美的黄婉秋也被推荐了,并被导演一眼相中。可是当时只有17岁的她还显得有点稚嫩,导演担心她不能演绎出“刘三姐”的成熟和睿智,所以起初是安排她出演“阿牛哥”的妹妹“舟妹”这个角色。

电影就要开拍了,可是女主角“刘三姐”的扮演者却迟迟没找到令导演满意的人选。当时担任艺术局局长的剧作家田汉惠,见黄婉秋这人长得清秀大方,有主角光环,于是他建议导演再次考虑让黄婉秋出演“刘三姐”的角色。

经过几次试镜,导演对黄婉秋还是很满意的。可是问题又来了,电影的山歌中有很多咏叹调,她唱不出来;而且土生土长的黄婉秋,普通话也说得不够标准。

这时,原来作为“刘三姐”的第一人选的、唱功又很好的傅锦华,愿意为黄婉秋演唱山歌部分。另外,剧组又安排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张桂兰来替黄婉秋配音说台词。

就这样,出演“刘三姐”的机会,才最终幸运地落到了黄婉秋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拍得很成功,1961年在全国上映后,电影院的上座率连续两年保持在200%以上,这意味着一部分观众是站着观看的。

影片不仅在国内获得巨大成功,还先后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掀起“刘三姐旋风”。在马来西亚,《刘三姐》中被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新加坡中,他一次发布了120天,这打破了世界纪录。

与电影一起爆红的,还有“刘三姐”黄婉秋,她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许多影迷不仅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刘三姐》,甚至还有人专门跑到广西桂林,去寻找传说中的刘三姐。还有一位影迷,每看一次《刘三姐》都要写一封观后心得寄给黄婉秋,前后共写了99封之多。

一夜爆红之后的黄婉秋,在事业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1964年,她被调到桂林市歌舞团任演员,跳民间舞、芭蕾舞,并演出话剧、歌剧、桂剧和彩调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以为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可惜好景不长,“文革”开始了,曾经被捧上天的电影《刘三姐》,很快就被作为“大毒草”受到了极其严厉的批判,所有参与创作的成员都受到了牵连。

作为影片女主角的黄婉秋,更是被人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了长达15年的劳动改造。她被下放、游街、谩骂,甚至有人以拉出去枪毙威胁她,让她交代所谓的罪证。

后来回忆起这段人生中至黑暗的日子,黄婉秋不胜唏嘘。

“我以前是个内向的人,一说话就脸红,但是15年的改造,我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什么都经历过,胆子也练大了。我还被造反派拉出去枪毙过,后来才知道是吓唬吓唬我。”

“那时候在桂林,刘三姐就是最有名的人了,所以造反派也抓我,保皇派也抓我去批斗游街。我14岁登台演出,所有的桂林人都看过我的演出,老百姓看到我被游街都哭了。”

在那段颠倒黑白的日子,黄婉秋很多次在受批斗之后都曾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是,一想到那些曾经在台下给她热烈掌声和无限支持的观众,她就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来。

如果说黄婉秋在那场灾难中还有一些幸运的话,那就是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阿牛哥”何有才。何有才比黄婉秋小6岁,但却是她生活的支柱。

他总是一脸幸福地说:“因为三姐的名气永远比我大,所以她是太阳我是月亮,月亮伴着太阳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革后首次播放了电影《刘三姐》录音,这也预示着黄婉秋的各种“罪名”得到了平反。

黄婉秋终于苦尽甘来,虽然已是人到中年,年轻的容颜不再,但观众们对她的热情一如既往。1980年起,黄婉秋多次应邀到日本、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演出,受到了影迷们空前热烈的欢迎。

1983年,黄婉秋被调到广西自治区歌舞团担任副团长,开始了她的从政之路。1991年,她从南宁回到桂林,就任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1995年自治区文联换届选举,黄婉秋全票通过连任副主席。1998年被评为自治区德艺双馨演员。

之后还参加了电影《春兰秋菊》、《桂林山水》、《白发魔女》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的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就说到这里,最后循例要说一些鸡汤感悟:我们以为社会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可实际上呢,它是螺旋上升的。

也就是说,总体上看,人类社会是一直在向上发展的;但是从某个阶段来看,它可能是上升的,也可能是下跌的。

更要命的是,我们没有人能预知当下是处于螺旋上的哪个节点、接下来又会是怎么样的走势。没有人能未卜先知,所有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普通人是,高层管理也是。

在大时代面前,所有个体都是无力的,即使是像黄婉秋这样的大明星。

最后,用罗翔老师的这段话跟大家共勉:

——“其实我不是宿命论,宿命论会导致懒惰。同时我个人其实也不太相信天道酬勤,它会导致人走向骄傲或者虚无。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你努力拼搏来的,你配拥有这一切,所以你就瞧不起那些失败的人。但当你努力了拼搏了,最后依然失败,还是一无所成,你会陷入一种极大的抱怨,会认为天道不公。”

——“我认为人生95%的事情可能是你自己决定不了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用5%的努力去撬动这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凡事尽力而为。”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多歧可贵,不取苟同。

欢迎点评,与世界分享你的思考和知识。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