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故事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由于出生时缺氧,余秀华得了脑瘫,路走不稳,说话也口齿不清,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的成长!

由于家境贫寒,她曾经想去要饭,却因为身体残疾跪不下去而作罢。

如果是一般的人,也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此一生,但是余秀华不一样。

她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但她从2009年开始写诗,把对爱情、亲情和生活的感悟注入她所书写的每一句诗词中!

作为一个残障人士,生命是不幸的,但是余秀华在诗歌中又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她说,她不甘心命运的安排,也做不到逆来顺受,虽然她的抗争常常落空,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落空而停止抗争。

余秀华尽管一直生活在农村,但她却以大胆、直白而通透的语言写出了几千首诗!只有内心拥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像余秀华这样在“云里写诗,泥里生活”!

2015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余秀华从2000多首诗中精选了100首结集出版,命名为《月光落在左手上》。

这本诗集在余秀华的笔下,成了映照乡村荷塘、麦田、土路、村庄、老屋等景象的一幅大写意画!

这本诗集一下轰动中国文坛,成为近20年来国内销量最大的诗集。

余秀华说,“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会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的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

正是这样的纯粹,给予生活在喧嚣世间无数人以感动和力量,给予了无数人憧憬和希望!

她的诗歌配得上她所遭受的苦难

诗人余秀华火得极为突然,就好像横空出世一样。

借由互联网恐怖的传播力量,她的诗歌以及她苦难的身世一瞬间尽人皆知。不少人认为她的走红跟诗歌本身无关,比如作家沈浩波就认为,她的诗歌也就比那些烂诗好一些而已。

而评论家李壮更是把她和另一个火爆人物庞麦郎相提并论,认为他们的走红只是迎合了大众的某种消费观念。

当然,平心而论,余秀华的走红的确和现代传播方式不无关系,比如她那首最著名的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真的很难撇清标题党的嫌疑,而这首歌的质量也的确一般,就连余秀华自己都说,这首诗并不好。

另外她的身世也的确赚足了同情分,出身乡下,脑瘫患者,不幸的婚姻……这些身世都构成了传播的元素。

李壮说:

“余秀华的作品温暖、抒情、可读,但本质上更像心灵鸡汤。她的走红满足了人们对底层人群的另一种想象。”

在互联网时代,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即便是如今穿过大半个中国去采访她的媒体,也未尝不是想寻找一些诗歌之外的东西,比如树立个励志典型什么的。

毕竟,这是个诗歌被边缘化的年代。但是,这样想当然地挥舞起“消费主义”的大棒子,直接下结论说庸众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想象,余秀华也不过是心灵鸡汤,实在过于粗暴和表相了。

余秀华对自己的走红有着清醒的认识:

“不用多久,我就会回归到以前的状态。之前我的博客只有200个粉丝,现在已经有2000多了。我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但是真正理解我的人、懂我诗的人,全世界可能只有一两个。”

她在社交媒体中回应突然的走红称,自己的身份顺序应是女人,农民,诗人。

“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问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她期待那些只为诗歌而来的纯粹的读者。其实把一切交给时间就好,所有的嘈杂最终都会消失,本质的东西会浮现出来,比如我们为什么喜欢余秀华的诗歌。

在余秀华的诗歌里,你其实读不到热情的讴歌,但你也绝读不到悲情的控诉。

你读到的是对苦难的笑纳, 是对命运的不妥协。

她写家庭暴力:

“他揪着我的头发,把我往墙上磕……”她接着写道:“对于一个不怕疼的人,他无能为力。”

我们可以把这个“他”理解为丈夫、命运……无论什么,他们对她无能为力。在她的作品里,我们能够读到一个既残酷又倔强的诗意的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

“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余秀华和她的诗歌,配得上她所遭受的苦难。他的文字,我们能够读到悲伤、读到彷徨,却读不到仇恨、读不到偏狭。

泥里生活,云里写诗

月光落在左手上》这本诗集收录了余秀华最有灵气的作品,那些残酷的现实,都被她酿成一首首直戳人心的现代诗,苍凉中又有调侃戏谑。

诗中包含着余秀华自己的人生体验,也将底层女性的很多生存之痛描绘得相当入骨。

诗中所彰显出来的是人的价值与尊严,更是纯粹的情感。

主持人董卿曾高度评价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说她是:

“ 用最摇晃的步伐写出最坚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像阳光透过了水晶,折射出她的灵魂和光芒,她不惧怕命运的不公带给她的伤害,选择在诗歌里释放自己。”

余秀华说:

“ 在“农妇”“脑瘫女诗人”等等一系列标签之下,余秀华表示“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决定了此人的命运,指向了他的归宿。

我们的展望也这样,当更好的思想注入其中,它便光明起来。

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

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就一定能穿越生活的重重阻碍,在痛苦和迷惘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主持人董卿说:

“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而余秀华就是那个痛哭过长夜后将眼泪一颗颗拾起又细细打磨成璀璨珍珠的人。

这样一个身残志坚的人,她用自己的倔强与不屈最终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用尽自己的全部生命力尽情绽放!

在自然的春天里提心吊胆,才是稗子的夙愿

在微信朋友圈里,余秀华开列的阅读履历包括:保罗·策兰、弗罗斯特、博纳富瓦、特朗斯特罗姆、阿赫玛托娃、海子、顾城、雷平阳、宇向、韩少君。

去年1月,余秀华专门写过一篇《致雷平阳》,起首便是:

“我以诗人的身份向你致敬,以农民的身份和你握手。”

换言之,余秀华对于自己的诗歌创作,有着充分的自觉,亦不乏明确的源流。

虽然经历病厄、身囿农村,她的写作并没有依托大量切身的经验材料,也不曾借助方言或古诗等更接近的语言谱系。

相反,她阅读翻译的现代诗,从他者的世界攫取灵感,借语言的弦荡漾诗心,再向更普遍的天地寻求共振。

打动我们的,理应是余秀华的诗歌,而非那些凭空附丽的意义。

可惜,读诗需要耐心和敏锐,多数人却等不及,意图相信一个贫瘠中创生的幻梦,一种人为营造的弱势群体叙事。

因为,这样才符合我们熟识的认知体系、自以为正常的价值标准,接受起来才更为便捷。可凡此种种,固然易于感动,却忽略了余秀华作品中真正诗性的部分。

好在,余秀华是自知自怡的。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再见,2014》和《我爱你》是余秀华眼下最知名的三首诗。不约而同地,诗里都提到了“春天”。《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里有“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我爱你》的最后则这样写的:“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其实,余秀华就是诗歌大地上偶然出现的一棵稗子。

我们则像一些逐浪采粉的蝴蝶,强加给她太多虚妄的春天。也许,在自然的春天里提心吊胆,才是稗子的夙愿。

余秀华的诗,不仅仅因为她诗歌的灵动,更在于她的经历、她的人生。

她的文字是朴实无华的,却又直触人心。

月光落在左手上,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所见的是满目星辰:

生命从来不在于真的有什么,在于你想看到什么。

点个,与大家共勉。

END

和千万妈妈互动分享,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