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雍正帝这几年在网上有个梗叫“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来自于雍正帝在奏折上的朱批:“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有意思的是,在现存的雍正朱批中,“朕就是这样的汉子”这样风格的朱批还不止一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雍正帝在李卫奏折的朱批上写了:“好事好事!此等事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在给石文焯奏折的朱批则写了:“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不胜枚举。那清雍正帝朱批奏折的风格为什么如此另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包括关外两个)中,清雍正帝确实是比较有个性的。但个人的性格只是雍正帝朱批奏折的风格另类的次要原因,因为雍正帝的明发上谕和正式诏书都是非常正常的,风格一点都不另类。雍正帝奏折朱批的风格如此另类的主要原因是奏折朱批的特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明清官员呈递给皇帝的文书中,数量最多的种类是题奏本章。但题奏本章有两个让皇帝感到不爽的特点:第一,题奏本章的内容要以邸报的形式向朝廷公开,这就意味着题奏本章会让皇帝间接受到舆论的制约。另外,题奏本章的公开性也让底下官员应对皇帝变得更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题奏本章是由内阁呈送皇帝的,而内阁会先审阅题奏本章的内容并写出处理草案(票拟),然后将题奏本章和票拟一起送交皇帝。对于题奏本章和内阁的票拟,皇帝只有同意、反对、留中三个选择。这导致皇帝变相受制于内阁,对外交流的信息渠道也被内阁控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明清两朝的皇帝都会想办法在题奏本章之外另建获取信息和命令官员的渠道。明朝皇帝使用的主要办法是扶持宦官集团和厂卫,但这个办法的副作用实在太大,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康熙帝在吸取明朝的教训之后使用了一种办法——奏折(密折)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奏折制度是指清朝皇帝会授予某些官员“直达天听”的密奏特权,密奏的奏折既不在朝廷上公开也不经内阁呈递,奏折的内容只有写密奏的官员和皇帝知道。皇帝对奏折的处理也不再只有“同意、反对、留中”三个选择,而是可以详细充分地写明自己的看法或下命令,即“朱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皇帝对奏折的朱批是不公开的,再加上皇帝在朱批奏折时可以几乎不受制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清朝皇帝能在对奏折的朱批中充分展现个性。雍正帝是奏折朱批数量最多的清朝皇帝,自然显得风格最另类。而康熙帝和乾隆帝的朱批风格也不比雍正帝端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