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港5月23日消息(记者吴良艺 通讯员蔡俊聪 实习生阳周萱)近日,记者跟随广西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来到广西贵港市桂平市大藤峡水利枢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自从大藤峡工程建设以来,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尤其是湿地公园建成后,经常可以看见小鱼戏水的画面,老人小孩在附近散步玩耍,其乐融融。”桂平市人大代表、南木镇联江村干部温洪茂向记者介绍自己家乡几年来的变化。

大藤峡水利枢纽(央广网发 阳周萱 摄)

大藤峡水利枢纽位于广西最大最长的峡谷——大藤峡出口处,控制西江流域面积的56.4%、西江水资源量的56%,控制洪水总量占梧州站洪量的65%。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项目,它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于一体,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水利枢纽,被喻为珠江上的“三峡工程”。

正在建设中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央广网发 阳周萱 摄)

据了解,往年一到汛期,南木江的洪水上涨,会严重影响两岸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出行。大藤峡工程主体建设竣工以来,对于南木镇的防洪工作助力很大。原来的南木江上游改为鱼道和湿地公园,从副坝水闸上控制排洪,减轻了当地的防洪压力,确保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势必会对河道的生态和水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降低影响,大藤峡工程项目组在大藤峡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打造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水生态保护工程体系,并持续开展流域鱼类繁殖、水质监测、鱼类保育研究等工作,保护珠江水域生态。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木江生态园(央广网发 阳周萱 摄)

据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环境移民部(鱼类保育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廉浩介绍,该工程体系是以“一中心、双鱼道、双增殖站、五人造生境”为主的全国水利工程最大的水生态保护工程体系,现环境保护总投资已达9.11亿元。在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到黔江和南木江洄游性鱼类的过鱼需求,分别布置了黔江主坝鱼道和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目前,黔江主坝鱼道正在加快建设,南木江仿生态鱼道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在2021年首次过鱼效果监测中,监测到鱼道内鱼类有齐氏罗非鱼、草鱼、?等21种,其中草鱼为鱼道主要过鱼对象。

大藤峡工程于2014年开工建设,总工期为9年,2022年4月,该工程通过水利部挡水验收,预计2023年12月完工。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方面效益显著,预计能解决桂中120.6万亩耕地、138.4万人的干旱缺水问题。